《科学与近代世界》是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出版于1925年的哲学著作。该书讲述了近代科学的起源以及数学在思想史中所扮演的角色,追溯了17世纪以来哲学的发展,以及
相对论和量子论的诞生对于当今哲学思维的影响。另外,作者还对有机哲学思想作了简洁的论述。
在该书中,怀特海力主发挥哲学的批判宇宙观功用,以活动过程哲学或有机体哲学代替传统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作品简介
该书主要总结了近几个世纪来科学研究成果及其对近代世界哲学的重大影响。认为“科学方面所产生的宇宙观压倒了其他方面所形成的旧观点而独步一时”,同时现代科学只有放弃
唯物主义观点,接受机体哲学和过程哲学的观点才能解释新发展中的新事实和新问题。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阿尔弗雷德·怀特黑德是20世纪上半叶一位个性独特的哲学家,过程哲学的创造人。由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及本人的学术经历,他的兴趣、主题和观点发生了几次深刻的变化。怀特海早期主要研究数学、物理学、数理哲学和科学哲学。1924年,怀特海应邀赴美,任
哈佛大学教授,从此开始了他的专业哲学家的生涯,也开始了他在哲学与科学哲学转向后期
宇宙形而上学时期,《科学与近代世界》就是怀特海哲学思想转折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 1924年成为哈佛大学哲学教授不久,除了秋季学期的日常授课以外,他还承担了每周一次在培斯的罗威尔讲座,将其讲演内容原样收进《科学与近代世界》中。 《科学与近代世界》发表于1925年。主要收集了怀特海在1925年2月间所发表的8篇罗威尔讲演,出版时经他本人扩充。
这些讲演的主题如书中序言里所说,是“尝试研究过去的三个世纪中,西欧文化的诸形态受科学发展影响的范围”,后来以独立著作出版时,增加了《自然知识原理》序言中预告的
形而上学的考察在内的第十章“抽象”和第十一章“上帝”,再加上第十二章“宗教与科学”和第十三章“对社会进步的要求”,以哲学的和文明论的考察结束全书。
作品鉴赏
在自然科学内部,
阿尔弗雷德·怀特黑德从某种泛物理学观走向了泛生物学观,从而开始了向机体论的过渡;在哲学领域里,他从某种数学式的
自然哲学走向广阔的文化哲学;在哲学观点上,他从早期的新实在主义走向了以价值论为轴心的客观唯心主义。这一时期提供的基本上是形而上学体系的轮廓,它把早期孤立研究的科学哲学放到体系中适当的地位上,探讨了精神与自然的同化,在更为广阔的范围中对认识论、
本体论、宗教论、价值论均有论及,但它们相互之间仅有松散的联系,这一时期展示了将要降临的成熟时期过程哲学的基本框架。因此,有学者称《科学与近代世界》是成熟阶级的体系式巨著《过程与实在》的
浪漫主义缩写本。
阿尔弗雷德·怀特黑德认为,每一个时代都有一种占支配地位的专门活动,时代思潮就是由这一领域的有教养阶层中实际占统治地位的宇宙观所决定的。在他看来,近代三个世纪科学方面所产生的宇宙观就压倒了其他方面所形成的旧观点而成了时代思潮的决定性力量。他说;“所谓现代思想的新面貌,就是对于一般原则与无情而不以人意为转移的事实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强烈的兴趣。”但是,在他看来,承继
古希腊建筑理性哲学与
中世纪经院
神学的这种现代科学思想却潜藏着一个本能的信念,即。它认为每一细微的事物都可以用完全肯定的方式和它的前提联系起来,并且联系的方式也体现了一般原则。而且,正是在这种追究自然秩序的本能信念的支配下,近代科学形成了视自然界各部分为机械联系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这种传统的宇宙观事先就假定有——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和不能为人所知的物质存在,这种物质也可以说是一种外形的流变下充满空间的质料。这些质料粒子都有自己的形状、体积、运动等,但却没有知觉、价值或目的,它仅根据外界关系强加给它的,与其本身性质无关的固定规则来运动。光和声的传播原理、
相对论,量子论、能的观念等都已证明实物像能一样是一种纯粹的活动,任何局部的活动都反映着影响着整个
宇宙,因而事物是相互关联的机体活动,而不是局部的,独立存在的东西。据此,他认为,由于近代科学围绕着上帝,精神、物质以及用简单位置表示物质而产生的时空等观念发展,把哲学研究却挤压在仅仅的精神领域,使之与科学严重脱节,完全丧失了批判宇宙观的功用。因而,
阿尔弗雷德·怀特黑德主张应复兴哲学,重建一种新的科学哲学。
他认为,自然界并不存在所谓客观的物质实体,而只存在着在一定的条件限制下由性质和关系所构成的机体。机体的根本特征就在于活动,并表现为一种过程,即机体各要素之间内在的创造性的持续活动。由于机体之间的相互转化,世界就事实上成为事件之流,并表现为持续的活动过程。在怀特海看来,每一事物本身就是一个包容体,它与其他事物(即其他包容体)相互包容,每一个包容体都是其所包容的一切事物关系的综合体。他说:“在某种意义上讲来,每一件事物在全部时间内都存在于所有的地方。因为每一个位置在所有其他位置中都有自己的位态。因此,每一个时——空的基点都反映了整个世界。”因而,事物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包容关系,自然界由于包容体之间的这种过渡与联系就事实上成为包容统一体的综合。但由于包容体这一概念是用来说明事件是一个实有而不单是各部分的集合,即用来说明事件本质上的统一体,因而,
阿尔弗雷德·怀特黑德进一步主张用。事件。来代替包容体概念。这样,一个事件就可以具有跟它同时发生的其他事件,也即。一个事件把跟它同时发生的样态作为现时达成态的展示而反映在本身之中。”世界就成为了一个交互作用着的事件之流。同时这整体也是一种流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因而世界就表现为持续的活动过程。另外,怀特海还主张,事件本身由于对调和各种不同意见的限制还具备了价值形态,使机体成为一定形态的价值的体现,但这一切却都离不开持续性。持续物就是自身固有模式的同一,因而持续就是在时间过程中保持价值的达成态。在怀特海看来,“整个科学的问题就是环绕着持续机体的问题。”
作品影响
这是
阿尔弗雷德·怀特黑德晚期专门从事哲学研究后所发表的第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这部著作中提出的实在是一个过程的思想,勾勒出后来思想发展的基本轮廓。
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书中,怀特海从近代科学的成就出发批判了传统科学唯物冶,提出了其机体哲学理论,对宇宙观等问题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对西方现代哲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该书已成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系统阐明了在17至19三个世纪中,西方文明在科学发展的决定性影响下的发展状态。
这部著作的译文很多,1930年译成
法语、1945年译成
意大利语、1949年从意大利语译成
西班牙语、1959年译成
荷兰语。在日本
田边元最早看到了这部著作的重要性,他的学生上田泰治和
英语学家村上至孝合作,于1954年出版了
日语译本。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出生于
英国的肯特郡,是过程哲学的创始人。1885-1911年,
阿尔弗雷德·怀特黑德任教于
剑桥大学,在此期间他的主要兴趣在数学、
逻辑学和物理学,他与他的学生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合著的《
数学原理》标志着人类逻辑思维的进步;接下来怀特海在肯欣顿皇家科技学院担任
应用数学教授,期间在
亨利·柏格森和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思想的影响下兴趣转向科学哲学,最终导向
形而上学;1924—1937年,他应聘到
哈佛大学担任哲学教授。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