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镖(拼音:Sheng Biao)是一种将金属镖头系于长绳一端制成的软兵器之一,也作
暗器使用。
绳镖出现的历史悠久,大约形成在
五代十国、宋初时期,据说脱胎于棉绳套索。但现今绳镖用途已发生了变化,从防身利器变成了一种表演。
现代武术运动中使用的镖头长12—16厘米,绳索为演练者身高的两倍或两臂侧平举长度的两倍,并在响环绑上小方彩绸作为装饰。既可掷抛远击,又可缩短近击,具有携带方便,收缚隐蔽,打击突然,猝不及防等特点。
起源
绳镖,又名:“软枪”,俗称“甩头”“绳鞭”,是暗器的一种,被誉为“软器械之王”,现在属于武术器械中的软械类。
绳镖出现的历史悠久。绳镖的源头可追溯到原始时代的渔猎工具。新石器早、中期的石鱼镖,骨鱼叉同现在的绳镖结构功能十分相似,使用时都是在镖的尾部系一根绳索或缚一根木棒,用于抓住绳索或木棒的尾端,将镖(或叉)掷出,以获取鱼类和杀伤野兽,然后牵动绳索或持捧将其收回。据考古材料论证,“鱼叉”“鱼镖”有的尾部带有结节,是便于系绳索的遗迹,陕西
西安半坡博物馆出土的原始“鱼叉”就有结节,可见绳镖是从原始的石鱼镖,骨鱼叉发展演变而来。
绳镖有“盖脱手之
脱手镖,实自宋代之余氏。”一说,可见绳镖的源流考要追溯到宋以前的各朝代。据民间传说,首先使用这一种兵器的是西汉时的武将
杜牧,传有“杜牧打程鹏,全凭一丈二尺绳”之说。可见,绳镖发端于劳动,在西汉时,就已在战争中使用,虽然是传说,可作进一步考证中的参考。刚发明时就作为一种利器使用,它既能及远、又能收回,非常便利。
绳镖等索兵,自汉以后,在北方各少数民族使用较多,与棉套索、
流星锤、飞爪和鞭锏等并行发展,互为补遗。宋末、
元初逐渐在内地出现。从明代起索兵中的绳镖的应用才较为广泛,“不但步卒、骑兵均曾用之,明代海军亦曾利用之,以作舟上战及登陆后抛击土上之特种兵器。”在陆战中是战士的附属兵器之一,兵马戎战能乘敌不备,寻机去出,以达到使敌人猝不及防,杀伤敌人取得战机主动的目的。
在
曲阳县野北村,绳镖是该村的重要武术项目之一。据传在明末,闯王李自成在北京被清兵被打的七零八散,一路向南撤退,其中一个会绳镖功夫的
起义军将领,在途中跟部队失散,误走到了灵山一带,其后隐居下来,从而把他拿手的绳镖功夫流传了下来。野北村大约在清朝时期开始有了“野北花会”,由大幡、擎哥、
大鼓、喜乐会、武术等艺术形式组成,其中绳镖属于武术类,因为它的特殊性,更是成为了花会队伍在前进中必不可少的“开路先锋”。
现状
自枪炮发明后,绳镖随着军事价值的消失而学者也亦渐寡少,再加之其运动方法和特点难以掌握,多“见江湖卖解者,用此物为打围圈之具耳。”
新中国成立后,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绳镖此一传统兵器的独特方法,才被广大武术工作者总结,丰富和发展,并搬上竞技舞台。各省运动员相继学习,整理研究,在历届运动会上练习者逐渐增加,成为运动员和武术爱好者喜闻乐见的练习手段之一。
随着历史环境的变迁,绳镖的用途也发生了改变,由当初的防身利器,变为“野北花会”的主要开路工具。曲阳绳镖主要以师徒的形式来传承,现今野北村绳镖老一辈的高手中,刘增禄、刘保兴是其中的代表性
传承人。
赵生田是
蚌埠市人,自幼习武,上世纪70年代初师从蚌埠市查拳名师赵凤歧门下,为练习绳镖打下武术基础。 1981年拜蚌埠市原武协秘书长年明亮为师,学习绳镖等软兵器。如今他能打出7、8个绳镖传统招式,如丹凤朝阳、霸王卸甲、口吐鲜花、仙人脱帽、横扫千军、
武松脱铐、二龙戏珠、
苏秦背剑等。
这些招式都是在他老师年明亮的精心指导下练成的。中国各大武术门派均有绳镖招式,但均不完善。1982年开始的全国民间传统武术挖掘整理期间,年明亮利用5年时间,走遍全国各大武术门派,搜集了少林、
九华山等有关传统绳镖动作资料,系统地成规范套路。而
蚌埠市作为绳镖动作最为系统的地方,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代武术宗师,被称为“天下第一镖”的
袁铭就曾来年老门下学过绳镖基本招式。
赵生田成为年明亮门下的绳镖动作要领最多的传人,曾获得2005年安徽省首届传统武术比赛
金牌、2007年蚌埠市首届国际传统武术节第一名。他担心绳镖会失传,收了一个朋友的孩子为其徒弟。他一直有一个想法,希望能够将绳镖申请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结构
由镖头和绳索所组成。其镖头为一般枪头形,其后有一环,贯于一丈二尺绳索,镖头后可配系彩绸,也可不系彩绸。
镖头为圆锥形,长约四寸,后面有一孔,用三个直径约六分的圆环与一根长约等于使镖者身高两倍的纱绳相连接,中间一环两侧各加一环为响环,响环上加系彩绸条,镖尾上也有彩绸,以增添舞练时的色彩。少林绳镖绳长一丈二至一丈八,镖头长四寸二分。少林双头镖由一根全长九尺至一丈八尺的绳子,两头各联一枝相同的镖头,镖尾均配有彩绸或缨子。
绳镖的形状有多种,有三棱形、圆筒形,有五棱、七棱,随练习者的意愿而定,三棱镖最为常用。通常的镖由纯钢制成,长五至七寸,重约九两。镖身为三棱形,头尖尾宽。尾部呈正圆,有一个铁环扣在后端,用绵软坚牢的绳系在环上,长约二丈至三丈。另外备一根
喉管,穿在绳上,竹管的粗细刚好用手握满,长约四寸。平时将绳镖拗折为四下,竹管和镖相衔接,将四折的绳缠在腰间,用活扣扣上(切不可用死结)。绳的末端靠左腰,镖头与竹管悬在右腰下,以便仓猝应变时可以俯视,便于出手。使用时只须抽开活结,左手握住绳的末端,右手握住竹管,镖就可以应手而出。
练法
演练时运用身体的各部位做缠绕收放的各种动作,使镖由
圆周运动瞬变为
时应手而出。运动方法以缠、绕、抡、击、抛、扫、摆、收、放、背、担为主。练习中能巧妙地运用身体各关节的活动来迅速改变镖头运动的方向。立圆抡缠时,似车轮飞转;待机窜出时,如
流星闪电;击中收回时,恰似飞棱来回。运动中能长能短,能放能收,方法别致,动作多变,左右开弓,力点准确,软硬兼施,快速敏捷,轻松自然,既能健身,又是防身护卫的武器。
握绳方法
1.阳把握绳:
合谷穴朝外(即仰手)握绳的方法谓阳把握绳。握绳尤如握拳,绳通过拳内掌的折纹处,大姆指压在食指第二指首的侧面。
2.阴把握绳:拳底朝外(即俯手)握绳方法叫阴把握绳,大姆指压食指,中指第二节指骨处。
3,套绳:就是把绳镖的尾部的小套套在手腕上,以固定绳镖的方法谓套绳。左手套绳时,五指摄拢,右手帮助把小套往里拔进,右手再收绳套拖至手腕处,短头在里,长头在外,然后收绳斜握在手中。
4.缠绳:就是根据绳镖运动方法的需要间或左手掌把绳缠绕1一3周,谓缠绳。缠时要快,放时要巧,缠在掌指第三关节与掌折纹之间。
5.结绳:就是将长绳变短的打活结方法。其结绳方法是先将镖头后主环提起,然后把绳打成圈往里穿出,提起穿进的这个绳圈,再把余下的绳的!一部分打成圈穿入刚绳圈内,然后提起第二圈,依此类推,一般打成4一5圈即可,长短同于
九节鞭,用左手食指勾挂住。
绳镶的基本运动方法
1.抡:又叫抡摔,是使镖头在身侧成立圆的运动方法,分顺抡、倒抡(见第二节绳镖的特点);抡时要尽量贴身,抡时力量的大小,轻重要根据发镖的各种方法的要求而定。总的要求是连贯自然,快速敏捷。
2.缠绕:是使绳缚住关节的某一部位达360。谓缠,达3600以上谓绕。缠绕也叫“花”,绕缠在练习中无绝对严格区别,一般口语中是“缠”,“绕”方法并提,缠绕时要根据所缠身体各部位的粗细,周数而定绳的长短,如“十字披虹鞭,如果留绳太短,就无法完成,里外拐肘尚缠绕的部位太上都会造成发镖的困难。
3.抽提:是绳镖击发后,回收时右手上拉的动作,“抽”、“提”是连接在一起,“提”是针对手部(右手)高度位移而言,也有说收。“抽”是针对提肘的劲力而言的。。
4.穿放:穿放是继抽提后,镖头以
惯性力向新的方向运动的方法,“穿”是“放”的前奏,身体此刻是立起的,镖走的路线是弧线,“放”是“穿”的结果。。
5.击:是利用手、足、膝、肘、颈,肩、头等把镖头直线打出去的方法;出时要沿圆白尔切线方向飞出,镖头不能成横或翻解斗,眼要看目标,力点要脆、速度要快,高度根据所击目标而定,一般是平直线、也有斜上、斜下直线。
6.转:是针对身体根据绳镖
技击方法的要求而旋转、翻转、扭转而言的,转时要求步法协调领先,以腰为轴,上下协调。
7.背:用肩部带动镖头运动的方法谓背。
8.拐:用肘带动镖头运动的方法谓拐。
9.担:用肘把绳挂起来的方法谓担。
10.拉:是指把绳慢慢拉起来收回的方法。
11.带:是指身体的某部位带着标头旋转的方法。
12.甩:主要是指颈部带动绳镖头运动的方法。
绳镶的甚本动作
1.缠足镖(原名:霸王脱靴):是用足将镖击出的动作;分左,右缠足镖;单、双缠足镖。
2.里外拐肘镖(原名:‘寒藤缠枝):是用肘将镖击出的动作;分左右里、外拐肘镖,双拐肘镖。
3.双挂肘镖(原名:二郎担山):是用左、右肘挂起镖绳,再缠一肘镖将打出的动作。分左、右挂右缠绕击镖和右、左挂左缠绕击镖两种。
4.足跟镖(原名:喜鹊登枝):是用足跟将镖经缠绕击出的动作。分左、右足跟镖。
5.甩头镖(原名:狮子摆头):是用甩头的力量将镖击出的动作。
6,档下镖(原名:里虎出洞,也称仙人过桥):是镖从档下击出的动作。
7.仰身镖(原名:哪叱探海):是仰身时将镖击出的动作。
8.足背镖(原名:浪子踢球):是用足背将镖踢出的动作。
9.左、右斜披虹镖(原名:老曳披衣):是镖绳从左、右肩通过缠绕在身上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