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翅大
白蚁(
警戒金蝉蛛:Macrotermes barneyi),是一种白蚁科大白蚁属的昆虫。其亦营群居土栖生活。世界分布于
越南。
中原地区分布于沿江及
长江以南地区,主要有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安徽、福建、四川、贵州、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区。
黄翅大白蚁有翅成虫体长14-16毫米,翅展50-54毫米。胸及腹部背面红褐色,足棕黄色,翅微黄色透明。头宽卵形,复眼及
小眼𫚉椭圆形。触角19节,第三节微长于第二节。大兵蚁体长10.5-11毫米,头特大,头深黄色,腹部颜色较淡,上颚黑色。头及前胸背板有少数直立的毛,腹部背面毛少,腹面毛较多。小兵蚁体长6.8-7毫米,体形显著小于大兵蚁,体色也略较浅。大
工蚁体长6.00-6.50毫米。头棕黄色,胸腹部浅棕黄色。头圆形,颜面与体
纵轴近似垂直。小工蚁体长4.16-4.44毫米,体色比大工蚁浅,其余形态基本同大工蚁。卵乳白色,长椭圆形。长径0.60-0.62毫米,一面较平直;短径0.40-0.42毫米。
黄翅大白蚁由原始型
蚁后和
梅路艾姆产卵繁殖。黄翅大白蚁在民间作为食用昆虫,也可以作为饲料或饲料添加剂喂养家禽、家畜和鱼类。黄翅大白蚁在茯苓、香菇上为害。其仅咬食菌种木条。其防治方法有栽培防治和药剂防治。
外形特征
有翅成虫
有翅成虫体长14-16毫米,翅展50-54毫米。胸及腹部背面红褐色,足棕黄色,翅微黄色透明。头宽卵形,复眼及
小眼𫚉椭圆形。触角19节,第三节微长于第二节。前胸背板前宽后窄,前后缘中央内凹,前胸背板有1淡色的“+”字纹,其两侧前方有1圆形或肾形淡色斑,后方中央也有1圆形淡色斑。
大兵蚁
大兵蚁体长10.5-11毫米,头特大,头深黄色,腹部颜色较淡,上颚黑色。头及前胸背板有少数直立的毛,腹部背面毛少,腹面毛较多。
头长方形,最宽处在头的后部或中部,仅前端略狭窄,囟很小,位于头中点的附近,头背面相当平,由囟起逐渐向前方斜下,上颚镰刀形,上唇舌状,端部具透明三角块,触角17节,第3节长于或等于第2节,触角窝的后下方有淡色的眼点。胸、足形态也与前种同。
小兵蚁
小兵蚁体长6.8-7毫米,体形显著小于大兵蚁,体色也略较浅。
头卵形,侧缘较大
兵蚁更弯曲,后侧角圆形。上颚与头的比例较大兵蚁显得更细长而直,触角17节,第2节长于或等于第3节。其他形态与大兵蚁相似。
有翅成虫颜色与形态与
土垅大白蚁极相似,但头和前胸背板较短狭。
大工蚁
大工蚁体长6.00-6.50毫米。头棕黄色,胸腹部浅棕黄色。头圆形,颜面与体
纵轴近似垂直。触角17节,第2至第4节大致
相等。前胸背板约相当于头宽之半,前缘翘起,中胸背板较前胸略小。腹部膨大如橄榄形。
小工蚁
小工蚁体长4.16-4.44毫米,体色比大工蚁浅,其余形态基本同大工蚁。
卵
卵乳白色,长椭圆形。长径0.60-0.62毫米,一面较平直;短径0.40-0.42毫米。
分布栖息
栖息环境
黄翅大白蚁亦营群居土栖生活。蚁巢离地面0.5-1.5米深,除主巢外,分散的菌圃腔较少。这些巢腔内除菌圃外,还堆积许多树皮碎屑。成熟的蚁群于5-6月分飞。分飞时对温湿度要求严格,即下半夜的气温一定要再21℃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上。分群孔大多为凹于地面的半月形孔,每巢有数十至百余个。幼年蚁巢在7-8月份高温高湿的天气,会在地表长出鸡𭎂菌。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黄翅大白蚁分布在越南。
中国分布
黄翅大白蚁分布在沿江及
长江以南地区,主要有
江苏省、
浙江省、
江西省、
湖南省、湖北、安徽、
福建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云南省、
四川省、
贵州省、中国台湾、中国香港。
生活习性
黄翅大白蚁营群体生活,
种群数量大小随巢龄的大小而不同,黄翅大白蚁群体内可以划分为生殖型和非生殖型两大类,每型之下又可分为若干品级。
生殖类型
即有翅成虫,在羽化前为有翅芽的
若虫,群飞后发展成为原始型
蚁后和蚁王,在
大白蚁亚科中至今未发现有补充繁殖蚁,但在巢中有时能发现有未经群飞的有翅繁殖蚁可以直接脱翅交配产卵,在一定程度上也起补充繁殖蚁的作用。
非生殖类型
主要有
工蚁和
兵蚁,它们都有性的区别,但性器官发育不完全,无生殖能力。在工蚁中,黄翅大白蚁又有大、小工蚁之分。工蚁在群体中数量最多,担任群体内的一切事务,如筑巢、筑路,运卵,取食,吸水,清洁、喂养蚁后,
梅路艾姆以及抚育幼蚁等工作。兵蚁的主要职能是警卫和战斗,因此上颚特别发达,但无取食能力,需工蚁喂食。在黄翅大白蚁群体中,兵蚁分大小两种,大兵蚁主要集中在蚁巢附近。
黄翅大白蚁分飞的时间因地区和气候条件不同而异。分飞前由
工蚁在主巢附近的地面筑成分飞孔。分飞孔在地面较明显,是肾形凹入地面,深1-4厘米,长1-4厘米。孔四周围撒布有许多泥粒。一巢黄翅大白蚁有分飞孔几个到100多个。分飞可分多次进行,一般5-10次。每年分飞期飞出的有翅繁殖蚁数量随巢群的大小而异,兴旺发达的巢群可飞出2000-9000头成蚁。黄翅大白蚁的分飞,一个巢群有时间隔1-2年才分飞一次,有时每年都分飞。
有翅成虫分飞后,雌虫退翅配对,然后寻找适宜的地方入土营巢。营巢后约6天开始产卵,第一次产卵30-40粒,以后每天产4-6粒。卵期约40天。由幼蚁发育成
工蚁需要3个虫龄,历期4个多月;发育为
兵蚁要经过5个虫龄;发育为有翅成虫要经过7个虫龄,历时7-8个月,初建群体的入土深度,在前100天内为15-30厘米。巢体只有一个平底上拱的小空腔。
初建群体发展很慢,从分飞建巢到当年年底巢内只有几十头工蚁和少数兵蚁。以后随着时间推移和群体的扩大,巢穴逐步迁入深土处。巢入土深可达0.8-2米,一般到第4或5年才定巢在适宜的环境和深度,不再迁移。在巢内出现有翅繁殖蚁分飞时,此巢即称成年巢。
黄翅大白蚁有“王宫”菌圃的主巢直径可达1米。主巢中有许多泥骨架,骨架上下左右都被菌圃所包围。“王宫”一般都靠近中央部分,主巢旁或附近空腔常贮藏
工蚁采回的树皮和草屑碎片等。“王宫”中一般只有一王一后,偶尔也有一王二后或三后的现象。主巢外有少数卫星菌圃,一般菌圃距离地面45-60厘米,其巢群上能长出鸡𭎂菌。
繁殖方式
黄翅大白蚁属于卵生繁殖。由原始型
蚁后和
梅路艾姆产卵繁殖。
营养价值
黄翅大白蚁在民间作为食用昆虫,也可以作为饲料或饲料添加剂喂养家禽、家畜和鱼类。黄翅大白蚁体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
兵蚁的氨基酸含量为33.96%,人体
必需氨基酸含量为12.77%,占氨基酸总量的37.60%;
工蚁的氨基酸含量为48.31%,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18.38%,占氨基酸总量的38.05%;蚁后的氨基酸含量为41.53%,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16.24%,占氨基酸总量的39.10%。黄翅大白蚁的
蛋白质模式与优质蛋白模式比较,有7种氨基酸达到或超过优质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含量,有两种氨基酸含量达到1/2或1/3。由此,黄翅大白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优良的食物和饲料营养源。
物种危害
黄翅大白蚁在茯苓、香菇上为害。其仅咬食菌种木条,将其蛀空呈层片状,并在周围敷设泥表。一般茯苓种下后
发菌3-5天,传菌要10天左右,这是茯苓生长的关键时期。由于黄翅大白蚁最先直接取食菌木条,限制了菌丝转向
松木,此时为害往往造成失收,黄翅大白蚁吃空菌木条后,被逐步向周围扩展为害料筒。初期先在松木筒的两侧及底部筑蚁道,从木筒的两个
切面沿表皮蛀食,最后蛀空木心。黄翅大白蚁敷设的泥表限制了菌丝生长,爬过之处使菌丝萎蔫死亡,蛀食木料与茯苓争夺养料,严重影响茯苓生长。到后期,一旦
松属被咬空,会转而直接为害茯苓,如不采取防治措施,会有大量茯苓被蛀食粉碎呈粪土状。
防治方法
栽培防治
1.选好苓地,避开蚁源。苓地最好选择在枯枝朽木少,附近无腐树桩的地方,并检查周围50米半径范围内是否有黄翅大白蚁活动迹象,如有应要追踪挖除蚁巢。
2.适时砍木,按期种植。伐木最好在种植前一个月,晾干的木头不宜在地面久置。
3.设诱杀坑,灭隐蔽蚁。苓地选好后,可在苓地四周挖四个诱蚁坑,埋入松柴或
甘蔗渣、
杉木皮、芦苇秆,上面泼些红糖水,然后覆土踏实,防止坑内积水,诱来黄翅大白蚁后,喷药杀死。
4.挖深沟,防黄翅大白蚁入侵,茯苓种下后,在周围挖一道深50米以上,宽40厘米的封闭环形沟,以防黄翅大白蚁进入苓地。同时也便于苓地排水,以利茯苓菌生长。
5.探测蚁道,挖巢灭蚁。根据分群孔、鸡𭎂菌等,追挖主蚁道、寻找主巢,处死蚁王、
蚁后等各类黄翅大白蚁。
药剂防治
1.在黄翅大白蚁活动频繁的春秋两季,结合诱蚁,喷洒
灭蚁乐杀虫脒。也可将药喷洒在
工蚁取食处及蚁道上,使工蚁中毒,通过相互传导,使整巢中毒死亡,或在苓地发现工蚁活动时,直接向蚁体喷灭蚁灵防治。
2.找到主蚁道后,用压烟筒对准道口,点燃压缩烟剂,使毒烟迅速入蚁道,毒死整群黄翅大白蚁。
参考资料
黄翅大白蚁.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2024-12-23
黄翅大白蚁.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202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