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云寺,历代为佛教胜地,民国初改为道观。山门是单间
无梁殿,“瑞云观”3字由
曹锟所书。寺中保存元代“故大行禅师通圆懿公功德碑并序”碑。碑记文字有2600字之多。为
房山区重点保护文物。
位于
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沙家寺村。全部建筑原有山门、钟鼓二楼、东西厢房、瑞云宝殿、
大雄宝殿、谦公和尚寿塔、砖塔等。
坐北朝南,东西长20米,南北宽30米,分布面积600平方米。据寺内石碑记载瑞云寺始建于
元延五年(1318),由正殿、前殿、山门、谦公和尚砖塔组成。现仅存正殿基址和明万历五年(1577)砖塔一座。院内存
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十九年(1814)布施石碑一通,石质为青石,高1.25米,宽0.60米,厚0.20米;古
松树一棵,高十八米,周长4.06米;砖塔一座,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总高11米左右,砌以楼阁式样。瑞云寺为当地寺庙建筑的代表作,纪年清楚。该寺院于2001年11月5日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制,其雕凿手法不太讲究,由塔身、塔座、塔顶以及刹杆装配而成,高约2.5米,平面呈六角形。塔座上有雕刻,其花纹式样残蚀已坏,塔身上有铭文:“元延祐五年七月十五日谦公和尚寿塔,乃门资惠
全等立石,五台山口州庵头查峰寺讲经律论赐红沙门才吉祥撰并书。”塔身上承顶座,座身上刻仰莲,再上立刹尖。寿塔古朴简单,是研究元代墓塔的重要实例。
砖塔,创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总高约11米,外表楼阁式样,其建筑风格、造型、体例和早期塔完全不同。最下施砖砌塔座,不施须弥座式,上挑出塔檐。二层各面设
佛龛,内置木雕佛像,盘膝端坐于莲花宝座上,其雕刻水平较高,线条流畅自然,比例协调,是明代木雕佛像中较好的作品。塔的三层、四层、五层不设佛,上檐挑出砖雕飞、连檐、瓦口等。通体不用木材和斗拱。每层之间相距较大,立面形象简朴平整,稳固庄重,对研究明代
砖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