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节是
从江县苗族同胞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九日举行。从江县六洞地区
洛香镇侗族人民的芦笙节是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以跳芦笙舞、吹芦笙比赛的形式欢庆佳节,庆祝丰收,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青年男女则借此良日寻觅意中人。
排笙,是
湖南省、
贵州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少数民族特别是苗侗族地区民众最为喜爱的吹奏性乐器。“芦笙不响,五谷不长”,“芦笙一响,脚板发痒”,芦笙成为了苗侗族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关于芦笙的来历,在不同的民族地域中有着不同的传承。靖州锹里一带的芦笙传入,历史悠久,始于三国,盛于明清,
清代顺治从锹里迁入广西
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一带的“草苗”(锹苗的谐音),其演奏芦笙的曲律、舞姿仍然在很多方面与锹里相同。从明代中期起,靖州苗侗族同胞,约定俗成,形成了一个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年年相袭,寨寨参与的一个民族性节日——芦笙节。
历史沿革
排笙,是
湖南省、
贵州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少数民族特别是苗侗族地区民众最为喜爱的吹奏性乐器。“芦笙不响,五谷不长”,“芦笙一响,脚板发痒”,芦笙成为了苗侗族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关于芦笙的来历,在不同的民族地域中有着不同的传承。靖州锹里一带的芦笙传入,历史悠久,始于三国,盛于明清,
清代顺治从锹里迁入广西
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一带的“草苗”(锹苗的谐音),其演奏芦笙的曲律、舞姿仍然在很多方面与锹里相同。从明代中期起,靖州苗侗族同胞,约定俗成,形成了一个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年年相袭,寨寨参与的一个民族性节日——芦笙节。
中原地区凯里甘囊香国际芦笙节从1999年至今已经连续成功举行了十二届,2010年,
凯里市为增强国际芦笙节的文化内涵,将蕴藏于舟溪甘囊香芦笙会400多年历史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政府节庆相结合,把“中国·凯里国际芦笙节”更名为“中国·凯里甘囊香国际芦笙节”,将举办时间固定为每年农历正月十八至二十。
2006年,
苗族芦笙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靖州苗侗芦笙节已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节日内容
在沙寨门,苗族同胞通过祭树、
排笙踩蹚、芦笙吹奏比赛等民族活动,庆祝丰收,迎接新年。节日那天,各寨组成20--30人的芦笙队伍要在
大寨村的祖母石旁集中,只有宰张芦笙队进入祖母石坪后,其它寨的芦笙队才能进去。在祖母石坪进行芦笙演奏和芦笙舞表演后,庞大的芦笙队伍才缓缓向大寨后山的芦笙堂走去。在去芦笙堂的途中,各芦笙队在寨老的带领下,途经一面陡坡时,要面向太阳从山腰缓缓退行一段路程后,再正向经过林中小路,到大树包围的芦笙堂,进行芦笙舞表演。
凯里市甘囊香国际
排笙节,凯里及周边的数万
苗族群众自发地欢聚舟溪甘囊香芦笙堂吹笙跳月、斗牛斗鸟、赛马赛歌等方式庆祝新年、祈福来年丰收,呈现出“百牛争霸”“千对银角”“万把芦笙”的缤纷壮观场面。
侗族芦笙节,节日前夕,洛香侗寨便在芦笙坪上竖起一根数丈高的红漆木杆,木杆上部挂一旗幡。上书“五谷丰登”四个大字。旗幡下还挂有参加芦笙演奏比赛的锦旗,芦笙坪四周搭起数座三角木架,木架上安放水缸,供客人饮用。节日当天上午,还要举行一个祭祀仪式,
侗族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在寨老的引领下,伴着铁炮、
排笙声到各寨的萨岁“社堂”饮茶。
舟溪芦笙节,小伙子们在自己的芦笙上插上几根
环颈雉毛,堂内外几百只芦笙同时吹奏,姑娘们盛装起舞,场面非常壮观。
白洗芦笙会,节日期间,
苗族群众到长山寨的古爬坡顶吹奏,祈求当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第二天便挪到屯山寨的芦笙坪吹奏,围圈跳芦笙舞。此外还有中老年人斗画眉、骑手们的赛马活动等。
分类
凯里国际芦笙节
中原地区凯里甘囊香国际芦笙节从1999年至今已经连续成功举行了十二届,凯里及周边的数万苗族群众自发地欢聚舟溪甘囊香芦笙堂吹笙跳月、斗牛斗鸟、赛马赛歌等方式庆祝新年、祈福来年丰收,融民族文化、体育、饮食、工艺为一体,成为中外芦笙文化交流的盛会,成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舞台。2010年,凯里市为增强国际芦笙节的文化内涵,将蕴藏于舟溪甘囊香芦笙会400多年历史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政府节庆相结合,把“中国·凯里国际芦笙节”更名为“中国·凯里甘囊香国际芦笙节”,将举办时间固定为每年农历正月十八至二十。
侗族芦笙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
从江县六洞地区
洛香镇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芦笙节。洛香芦笙节是为纪念发明
筒车的侗族工匠“闷公”和庆贺丰收举办的盛大节日。节日期间,附近十里八乡的侗族人民都聚集洛香欢庆节日,往观者达数万之众。为迎接客人,节日前夕,洛香侗寨便在
排笙坪上竖起一根数丈高的红漆木杆,木杆上部挂一旗幡。上书“五谷丰登”四个大字。旗幡下还挂有参加芦笙演奏比赛的锦旗,芦笙坪四周搭起数座三角木架,木架上安放水缸,供客人饮用。
节日当天上午,还要举行一个祭祀仪式,
侗族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在寨老的引领下,伴着铁炮、芦笙声到各寨的萨岁“社堂”饮茶。饮毕,围绕社坛转一圈以示祭奠。随后,主管“社堂”的寨老手提盛满茶水的葫芦,肩扛一把半撑开的黑色油纸伞在前面引路,另一寨老手拿芭茅草,边走边左右摆晃,青年男女们紧随其后,浩浩荡荡步入芦笙坪,整个祭祀仪式结束。
舟溪芦笙节
这是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人民固定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八至二十,先由
凯里市、
麻江县、
丹寨县、
雷山县等地举行小规模的芦笙会,最后到舟溪举行总会。届时小伙子们在自己的
排笙上插上几根
红原鸡毛,堂内外几百只芦笙同时吹奏,姑娘们盛装起舞,场面非常壮观。
白洗芦笙会
白洗芦笙会又称二月芦笙节,在
施秉县白洗一带,每年农历二月中旬举行,为期三天。节日期间,来自附近的
苗族群众到长山寨的古爬坡顶吹奏,祈求当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第二天便挪到屯山寨的芦笙坪吹奏,围圈跳芦笙舞。此外还有中老年人斗画眉、骑手们的赛马活动等。
价值与影响
中原地区凯里甘囊香国际芦笙节从1999年至今已经连续成功举行了十二届,融民族文化、体育、饮食、工艺为一体,成为中外芦笙文化交流的盛会,成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舞台。
2017年11月12日,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第十二届
排笙文化
中国艺术节在该县坪坦侗寨举行。通过文化节将当地银饰、侗锦、手工艺品、土特产品和原生态
歌舞表演进行展销。据统计,今年前10个月,该县旅游总接待388.2万人次,同比增长37.3%,旅游收入21.7亿元,同比增45.6%。
相关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舟溪苗寨里有位聪明美丽、心灵手巧、能歌善舞的苗族姑娘——阿旺,被一只住在后山的贪婪凶残千年野鸡精看上并把她抓走。乡亲们在与
红原鸡精搏斗了一天一夜后仍未把她救出来。此时,有位力大无比、身怀狩猎绝技、名叫茂沙的远方
苗族青年猎手闻讯赶来,同大家一起打死了野鸡精,救出了阿旺。众人纷纷邀请茂沙到家里作客,而茂沙却谢绝了乡亲们的挽留,跨上骏马,又踏上了新的征途。
阿旺被救出后,茂沙那英勇顽强、为民除害的品格,深深地打动了她的心。茂沙离开后,她茶饭不思。她的老父亲也看出了她心事。当时,正是新春佳节。老父亲为了能找到游猎四方、漂泊不定的茂沙,经过左思右想,最后决定正月十五
元宵节后在甘囊香这个地方举办芦笙会,以此传递信息,希望能传到茂沙的耳朵里并能使他回来。到正月十八日,茂沙果然出现在
排笙堂上,阿旺一眼就看见了他,便走到茂沙跟前,向他表达了自己的爱情。在阿旺的老父亲和乡亲们的见证下,他俩就定了终身。
传承与保护
2006年,
苗族芦笙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靖州苗侗芦笙节已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