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群众艺术馆
1956年建于上海的博物馆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简称:市群艺馆),也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古宜路125号,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设立的全民所有制文化事业机构,隶属于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于1956年12月30日建馆,馆长为吴鹏宏。
“文革”时期,市群艺馆遭到严重摧残,被“四人帮”在上海的代理人撤消建制,解体时间长达七年之久。粉碎“四人帮”之后,经过拨乱反正,1979年3月8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正式恢复市群艺馆建制。恢复建制后,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历经过多次搬迁,从黄浦路20号(现俄罗斯领事馆馆址)、到长乐路788号(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故居),到黄陂北路226号(现历史博物馆),再到复兴中路597号(现文化广场)。2010年,市群艺馆新馆馆舍落成,并于2011年5月正式建成面向市民开放。2021年12月30日,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建馆65周年。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舍建筑面积19105.8平方米,共有四个楼层。主要负责组织指导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业余文艺创作、培训群众文化在职干部和业余文艺骨干,为基层文化机构提供各种文化辅导和内容服务,研究群众文化理论、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2021年11月18日,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入选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拟命名一级文化馆公示名单。
历史沿革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以下简称市群艺馆)于1956年12月30日成立,时任副市长金仲华等领导出席开幕式。首任馆长由市文化局副局长钟望阳兼任,常务副馆长丰村主持日常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馆内除留极少数人员外,其余一律于1970年8月15日下放工厂当工人。1973年11月8日,群艺馆被作为"修正主义温床",经"江青反革命集团"党羽、窃据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职位的徐景贤批准撤销建制。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上海市文化局决定恢复建立群艺馆,以下放工厂劳动的老同志为主,于1977年10月3日成立建馆筹备工作组,由习文负责。
1968年6月,"江青反革命集团"头目王洪文强占黄浦路20号群艺馆馆舍,不在此设立了"上海市文攻武卫指挥部",成为指挥打、砸、抢的司令部,地下室用作非法关押干部群众的场所。1979年,群艺馆恢复建制。市群艺馆馆址最早设在复兴中路526号。后迁至黄浦路20号原苏联领事馆址。至1996年,群艺馆设办公室、艺术活动部、创作中心、调研部、音现工作室、《上海故事》杂志社等6个部门,有在编职工50人,其中副研究馆员9人,馆员244人,助理馆员9人。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以后,上海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市群艺馆受到改革开放形势的鼓舞,重点致力于自身机制转换,以适应上海国际大都市地位的需求。2002年7月,市群艺馆终于有了自己的家,现址设于中山西路1551号。2010年,市群艺馆新馆馆舍落成,并于2011年5月正式建成面向市民开放。2021年12月30日,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建馆65周年。
方位布局
场馆设计
馆舍建筑面积19105.8平方米,共有四个楼层。
馆内设计
一楼有上海星舞台、主展厅;二楼为非遗展厅、白厢展厅及青年中心,三楼为报告厅、团团圆圆照相馆及活动教室,四楼为私人照相馆及多功能厅。
场馆职责
从20世纪5、60年代培育群文团队、策划组织各类文化和节庆活动;20世纪8、90年代成为全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中心,同时大力推动群众文艺创作,开展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对全市区级文化馆进行业务指导;进入21世纪,为建成与上海国际大都市文化发展相适应的公共文化设施,市群艺馆调整定位,强化组织、指导、展示、培训、服务五大功能,发展成为全市群众文艺创作中心、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示范中心、信息服务和公共文化资源配送中心、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群众文化团队服务和群众文化人才培训中心。
开展活动
市群艺馆建馆后,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开展阵地活动,提出"面向全市,以农村为重点"的工作方针。主要指导与辅导区县文化馆、站活动,尤其是组织辅导农村的业余文艺活动。上海的故事活动在中国有较大影响。1963年,市群艺馆与市青年车官联合,连续举办了3期故事员训练班,并辅导创作了一批新故事。10月,市群艺馆举办了首次上海市农村故事会串。11月28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转发市文化局的报告,向全市发出通知,推广新故事活动。从此,故事活动在上海迅速流行。至年底,郊县已有故事员2000名。1965年接受内蒙古自治区的邀请,副馆长陈方行带领故事员姚原刚(大隆机器厂)、日燕华(青浦县小蒸公社),去内蒙古讲故事,并介绍上海开展故事活动的经验,受到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的亲切接见。"文化大革命"以后,市群艺馆继续组织、辅导故事活动,每年举办一届故事会串,并在1985年至1987年的每年6月,与江苏、浙江省群艺馆,联合举办了3届江、浙、沪故事大奖赛,将故事活动推向江、浙一带。
"文化大革命"以前,市群艺馆还每年组织、训练儿千人的群众舞蹈队人伍,代表上海文艺界,参加国庆游行。1978年,市群艺馆与市文化局群众文化处组织区、县群众文化干部去江苏张家港市学习创办文艺工厂的经验。经试办后,决定在全市各郊县推广。文艺工厂的兴起,使市郊群众文化生活带来新的变化。"文化大革命"以后,市群艺馆在组织、辅导业余艺术活动的基础上,举办各种文艺会演、比赛、画展等,示范提高,推动基层活动的开展。1981年通过业务辅导,组成上海市农民演出队,赴京参加6月1日至11日的中国部分省、市、自治区农民业余艺术调演。上海队演出3个节目,沪剧《摇篮曲》和表演唱《夸夸农业现代化\u003e获优秀演出奖,表演唱六样机》获纪念奖。两个表演唱还人选于11日晚在中南海向中央领导同志作汇报演出。自1982年开始,上海每逢双年举办"十月歌会"(参见第三章第四节),逢单年举办"十月业余剧展"(参见第四章第七节),这些全市性的大型群众文艺活动,都是市群艺馆同有关单位具体承办的。
搜集民间艺术
搜集、整理民间艺术,是群艺馆的一项重要工作。1958年6月,市群艺馆搜集、整理民间器乐曲,编辑、出版了《上海民间器乐曲选集》,其中江南丝竹乐曲首次以多声部记录发表,成为中国音乐界研究江南丝竹的重要学术资料,被认为具有较高高的学术价值。江南丝竹的名称也是在选集中较早地采用,以后这一命名得到音乐界的承认。1960年和1961年,群艺馆在搜集、整理民间艺术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先后辅导演出了山歌剧《梅娘与桃郎》和锣鼓书《芦花荡里稻谷香》,获得成功。通过节目传授,使山歌剧和锣鼓书活跃在本市群众文艺舞台上。
人员培训
市群艺馆重视业余艺术教育和对文化馆、站干部的培训。1959年4月开始,创办业余艺术师资训练班,为各区、产业的业余艺术学校培训师资,实行"三级办学、三员结合"的教学方法。即由市举办师资训练班,各区和产业办综合性的业余艺校,基层层单位办单项训练班;参加市里学习的骨干在师资训练班是"学员",在区和产业的业余艺校是是"教员",回原工作单位是"辅导员"。在1960年10月,共办了17个师资训练班,培训了691名师资。他们在14个区的业余艺校任教,共开设343个班,培训了一万五千多名文艺骨干,对基层文艺活动的开展起了促进作用。1960年2月,副馆长陈方行出席中国艺术教育工作会议在会上介绍了经验。1961年5月,编印了"三级办学、三员结合"的教学材料。"文化大革命"以后市群艺馆除举办各种学习班以外,还经市高等教育局批准,与高等院校联合,举办了有关专业进修班,培训群文干部。
编辑出版
市群艺馆建立以后,编辑、出版《演唱》月刊,后改为《演唱材料》,1983年,市群艺馆又与上海县文化馆合编,增出《音乐之友·词刊》分册。1984年,《演唱材料》名《上海演唱》,以后停刊。1985年,市群艺馆编辑、出版《上海故事》月刊。1989年《大世界》双月刊复刊(创刊于1980年)。通过以上刊物的出版、发行,向基层单位供应各种演唱材料,提供作品发发表园地,指导业余创作。1986年又编辑、出版《上海群众文化研究》季刊,1988年改名为《群文论苑》,开展群众文化的理论研讨活动。1989年9月,以群艺馆离退休老同志为主,组成《上海群众文化比志》编辑部,编纂上海市有史以来第一部群众文化志。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陈列展览
2024年6月,由服刑人员亲手创作的作品在上海群众艺术馆展出。此次上海“非遗进大墙”教育成果展的展品丰富多样,涵盖了玉雕、顾绣、竹刻、面塑等43项非遗技艺,255件作品。这些作品均由服刑人员亲手制作,他们在监狱民警和帮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大墙内静下心来学习和传承非遗技艺。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都会推出相应的展示活动。2024年,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选址古猗园,通过创新设计,在江南园林向市民公众呈现江南丝竹的美妙音韵,是一次有益尝试。为了迎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到来,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四大主题活动,贯穿整个六月,通过影像展播、综合活动、国际论坛、成果展览,以多样化的形式让非遗走近市民、融入现代生活。
2023年5月20日,“日月同辉——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志暨李胜强、杨晓平伉俪作品展”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开幕。
文化活动
2024年1月28日,第十八届海上年俗风情展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举行,年俗主题集市上,中国结、剪纸、糖画、棕编、面塑、绒毛编、麦秆烫画、蛋雕等民间手工艺齐聚一堂,还新增了航海邮局、海派连环画、易拉罐雕刻、mini年宵花等趣味民俗节目。书法家们一字排开,为市民写春联送春联。三楼“团团圆圆照像馆”化身海派古早风格,供市民合影留念。从中庭至3层,新年的火热氛围洋溢在馆内。
2024年5月17日至26日,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星舞台举行,4个艺术门类、163个群文原创作品同台竞演,成为每年一度的群文创作“大阅兵”,同时也是全市群文创作人聚首的盛会。
所获荣誉
社会评价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一方面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和活化传承,努力通过全新打开方式,让传统技艺融入日常,与时代步伐同频,与现代生活共振;另一方面基于非遗具有的天然亲和力,积极发挥其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的作用。(文汇报评)
相关事件
去年9月,上海率先掀起“夜校潮”后,这股潮流很快席卷至中国各大城市,甚至很多在中国的外国人都上起了夜校。而作为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的总校区,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一周就有56门不同的课程。其中包括汉服舞、美妆、香道、江南点心、非洲鼓等,课程涵盖生活各大领域。另外,这里的课程定价基本都是500元12节课,对于年轻人来讲性价比非常高。
参考资料
530 Origin DNS Error.上海市群众艺术馆.2024-06-13
爱企查.爱企查.2024-06-13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公开招聘公告.上海市人社局.2024-06-13
530 Origin DNS Error.上海东方社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 .2024-06-1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方位布局
场馆设计
馆内设计
场馆职责
开展活动
搜集民间艺术
人员培训
编辑出版
陈列展览
文化活动
所获荣誉
社会评价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