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作家。
十月革命后曾在红军报纸和政府机关工作。所作长篇小说《城与年》、《兄弟们》,都以国内战争为背景,描写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化。长篇小说《攫取欧洲》反映欧洲
资本主义危机。代表作三部曲《初欢》(一译《早年的欢乐》)、《不平凡的夏天》和《篝火》,通过主人公伊兹微柯夫的成长过程,反映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俄国革命力量的发展、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和卫国战争对苏联人民的严峻考验。还写有剧本、中短篇小说、特写、回忆录等。1959-1971年曾任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费定 苏联
俄罗斯作家。1892年 2月24日生于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革命前
萨拉托夫的一个文具店老板。1914年在莫斯科商业学院经济系毕业,后赴
德国深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回国,归途中被德国当局作为敌侨扣留;
十月革命胜利后受聘担任苏维埃政府驻德使馆翻译。1918年回国,先后参加过反击白党尤登奇的斗争,担任过红军和地方报刊编辑。国内战争期间,创作了许多政论、特写和短篇小说,其中小说《基谢尔叔叔》(1919)和《果园》(1920)曾获得当时文学界的征文奖。1920年在
圣彼得堡同高尔基相识,后来写了长篇回忆录《高尔基在我们中间》(1937~1942),详细记述了两人长期亲密的友谊。
1921年参加“同路人”文学团体“谢拉皮翁兄弟”。20年代的主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一个早晨的故事》(1921)和《安娜·季莫菲耶芙娜》(1922),中短篇小说集《脱兰士瓦》(1926),长篇小说《城与年》(1924)和《兄弟们》(1928)等。其中,两个短篇写革命前外省小市民及地方官吏的愚昧、自私和冷酷;中篇小说《脱兰士瓦》反映了
新经济政策时期农村富农势力的嚣张;两部长篇小说都以
十月革命引起的社会大变动为主题,一方面揭露
欧洲资本主义及旧俄地主资产阶级统治的腐朽、没落,肯定革命的必要性和
布尔什维克党人的坚强意志,同时指责革命者缺乏人性和善良(《城与年》),宣扬艺术家只有同革命保持一定距离才能创作出真正的好作品(《兄弟们》)。这说明作者虽拥护革命,却未能真正理解革命的性质。在艺术上则反映了他多方面的探索。
20年代末和30年代,费定曾多次到德、法、意、
瑞士等国访问。先后发表了长篇小说《盗窃欧洲》(1933~1936) 和《“阿尔克图尔”疗养院》(1940)。前者主要写
荷兰一个林业大王的家世及其在
苏联的经历;后者写瑞士一个
结核病疗养院里的各种人物。两部作品对处于经济危机时期的
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作了广泛深刻的揭露,但对当时苏联
社会主义生活和苏维埃新人的描写比较简单。
1941年至1945年参加
苏德战争。这期间创作的剧本《感情的考验》(1942)和大量短篇、特写,充满
爱国主义热忱。战争结束后,以《
消息报》记者的身份出席1945至1946年在德国纽伦堡举行的审判战争罪犯的
国际军事法庭,写了特写集《
纽伦堡的审判》(1946)。
费定最重要的作品,是战后初年发表的两部曲长篇《早年的欢乐》(1945)和《不平凡的夏天》(1947~1948)。这两部小说主要写一个青年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表现个人和革命事业的关系、艺术在社会主义革命中的命运等,塑造了伊兹维柯夫和腊高静两个血肉丰满的布尔什维克形象,画面广阔,情节曲折,描写细腻,语言优美,被认为是当代苏联文学中优秀的长篇小说,获1949年度斯大林奖金。1961年开始发表的《篝火》原计划是两部曲的续篇,叙述主人公在30年代及卫国战争时期的遭遇,但未完成。
费定晚年发表过许多演说和文章,批评战后
苏联文学创作中某些固步自封、狭隘简单、粗制滥造的倾向。他强调“打开窗户”,提高创作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费定于1958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59年起担任苏联作家协会书记处第一书记。1967年为
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71年起任苏联作家协会主席团主席。在我国,
鲁迅曾于1928年翻译介绍他的《果园》。《城与年》和《早年的欢乐》、《不平凡的夏天》等也已译成中文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