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通志》记载,杨树森祖父早年由
黄平县逃荒到者相大树脚,后又迁至苏家寨当佃客。年幼家贫,杨树森6岁就给人放牛,从未上学识字。长到十八岁,杨树森身材魁伟,崇信仗义,力大过人。二百来斤的担子,挑起来健步如飞。在坡哈村黄四奶家做佣工,一个人能顶三四个人的活。农闲季节,杨树森常与村里的青年习拳练腿,舞枪弄棍,由于他气质不凡,武艺出众,很快成为一方领袖。
咸同之际,朝政腐朽,民不聊生;
贵州省境内义军蜂起。杨树森为首的一支民军,数月间达2000余人之众,与贞丰州衙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咸丰11年(1861年)配合另一支
回族义军将领马二元帅马仲(字斯俊)攻取贞丰城。随后一直驻防者相,扼守盘江八属通往
贵阳市的门户。马、杨为首的民军,统管贞丰州地方事务前后长达13年。其间在距者相
五华县里的下坡鳌杨氏故里,杨树森修造了一座气派的大庄园。
庄园内正房为三进式,中间两个天井和厢房,东、南、西、北各修筑楼四座,以为防卫。杨氏庄园的照壁上,同样有一个杨树森手书的阳刻“虎”字;其字体、运笔、气势风格,与者相西北郊的摩崖“虎”字,仅尺寸大小不同而已。
杨树森,不通文墨的一介武夫,却写得一手潇洒漂亮的“虎”字,这本身就是一个谜。这个谜底,源自民军执掌
贞丰县军政大权期间,对文案事务一窍不通的杨大人,每天跟马二元帅的幕僚谋士孔厚基学习批示和“画押”;而且专习虎字。久而久之,竟练就了不少书法高手也要自叹不如的一手“虎”字。那情形就如同现今一把手们日常挥笔批示的“同意”或“属实”,差不多一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