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寨镇
甘肃省岷县
中寨镇位于甘肃省岷县县城北部。地处东经103°57′,北纬34°39′。东接中寨镇,北临卓尼县柏林乡,西与维新乡接壤,南邻西江镇,面积195.43平方公里。
中寨镇人民政府驻于中寨村,距县城25公里,中寨镇人民镇府日常工作在于加强干部管理,促进经济发展,不断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简介
组织架构
中寨镇1944年划入会川县,解放后设会川县中寨区,1958年划归岷县,同年撤区与维新、堡子、塔沟、小寨合并成立中寨公社,1961年设中寨区,划出维新、堡子、卓坪、塔沟、小寨另行成立公社,1969年撤中寨区,中寨公社与塔沟公社合并成立中寨公社,1982年12月更名为中寨乡,2001年更名为中寨镇沿用至今。
中寨镇因驻地在中寨村而得名。现辖24个村委会,138个村民小组。截至2018年末,全镇总户数7467户,其中农业户7339户,总人口36775人。截至2021年末,全镇户籍人口36301人。
海拔
地处洮河沿岸,海拔为2200米,山区海拔大约在2500米,古庄为2700米,平均气温5.3℃,川区气温较高,为6.7℃,山区为4.5℃,气温差别大。川区无霜期131天,山区为103天。雨量不均,川区为552毫米,山区为774毫米,川区是农作物早熟地区之一。
公路干线
境内主要公路干线是梅堡公路,穿境而过。耕地面积有32623亩,人均占有0.9亩。2003年粮食总产3520吨,阳芋产量3225吨,药材总产3095吨,当归产量1058吨,农、林、牧、渔总产值3267万元,农业增加值21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56元。
附设机构
附设机构有中学2所,小学37所,医院2所。属县级保护的文物有白塔山公园新石器时代遗址,红石崖新石器时期遗址;属省级保护文物的有葩地坪遗址(马家窑类型)。
经济
农业发展
岷县中寨镇把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增强农村经济的发展后劲,作为构建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作为镇党委、镇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牢牢抓住增收龙头不松手,多渠道、多方式、多举措促农增收。在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优化步伐的基础上,把农业增长的重点转到质量和效益上,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结合实际,以地膜当归种植为重点,提出了产业开发的新思路和新举措,着力提升“药材、阳芋、草畜、劳务”四大支柱产业,走“产业富民、商贸活镇、科教兴镇、依法治镇”四条路子,围绕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的目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以峪谷、水坪、出扎、珠治、扎那、大哈、古庄等十个山区村为核心,做强做大中药材特色产业,全力实施地膜当归种植,努力使这一优势产业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为农民多元化的增收渠道。
种植业发展
为了切实提高地膜当归种植水平和经济效益,镇上采取“市场主导、政府服务、农户参与、协会运作、基地联动、党员带动”的方法,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加强技术培训,发展精品药材、无公害药材,在山区村力争实现人均1亩的目标。力争通过实施地膜当归无公害种植和精深加工技术的引进与开发,提升产品档次,延长产业链条。积极发挥和利用好现有农产品营销大户的窗口作用,培育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建立健全各种形式的中药材专业协会,在市场信息服务、经营行为、政策法规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服务,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进一步扩大增收面。中寨镇已完成种植面积19840亩,占全镇总耕地面积32623亩的61%。
建设
中寨镇党委、镇政府将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全新的工作中,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使全镇“三个文明”建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中寨镇围绕以加快发展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力实施“产业开发、项目带动、劳务移民、小城镇建设”四大战略,实现“以川带山、山川联动、共同富裕、和谐发展”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中寨,力争把中寨建成岷县北路商贸中心强镇。
发展
开发思路
村里山大、沟深、干旱是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加上群众家底薄,商品交换意识差,农户生产生活水平偏低,致使全村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岷县把中寨镇兴裕村确定为整村推进参与式扶贫项目村,并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优先,三业并举,四项措施”的扶贫开发思路,充分利用当地群众传统养猪习惯和经验优势,在项目实施中,群众参与程度高,配合力度大。
养猪致富
曾被县委、县政府誉为“致富能手”的村支书石孟塘成为全村养猪致富能手,依靠项目扶贫资金3400元修建圈舍14间,喂养栏猪23头,其中能繁母猪13头,育肥养猪8头,共产仔猪140只,年纯收入达2.3万元。全村养猪户专业户已由266户增加到350户,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420元上升到3800元,全村贫困面下降了10%左右。全村经济已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工作思路
中寨镇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把提高执政能力进一步体现到增强抓劳务经济的本领上,在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大抓劳务经济。为了提高务工质量,镇上精心培育劳务特色品牌,多渠道开展劳务就业培训和跟踪服务,努力提高务工人员的“含金量”。促使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使外出人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加强劳务工作站建设,在各村成立了劳务信息员,通过劳务站与劳务基地的联系、信息员与劳务基地的联系,让农户了解准确可靠的信息。镇上还多方联系,组织考察,先后在上海、新疆等地开辟建立了四个劳务用工基地,与用工单位和企业建立了劳务协作机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劳务输出渠道。塔沟村农民后晓峰常年在河南砖场搞劳务,每年收入万余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400多人,务工人员年收入均在8000元以上,为周围群众脱贫致富带了头,办了好事。兴裕村农民石培全在新疆石河子市电缆厂打工学得技术后,办起了自己的厂子,吸收本村群众共同创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介
组织架构
海拔
公路干线
附设机构
经济
农业发展
种植业发展
建设
发展
开发思路
养猪致富
工作思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