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1—1866)字石知,号晓峰。家学渊源,历祖天纵,大中、式谟,驹、其培皆负诗文名,诗载《播雅》者5人。
同治丙寅(1866)任职
荔波县,适苗民
起义军陷城,赵旭受伤投江自沉。赵旭“安贫乐道,不事营求”。著《播州诗文集》50卷,其中《播州遗诗》6卷,遗诗488首。
郑珍为之作序。有评“其学其行,风骨高骞”、“盛气不可一世”。《诗选》选入《贱士》等19首,近体与古风兼善,尢以古体富于诗史品格。
赵旭(1821—1866)清朝贵州
桐梓县人。字石知,号晓峰。幼年丧父,青年时代随其叔至山东腾县祖父官署居住。先后游学
吴楚,阅历学识极富。家学渊源,历祖天纵,大中、式谟,毓驹、其培皆负诗文名,诗载《播雅》者5人。
回桐梓后,曾九次乡试不第。长期居家课读,与"西南世儒"
郑珍、
莫友芝情谊深厚。曾任桐梓、
荔波县教谕。旭仅诸生,因博学被聘《
遵义府志》采访
生员。清咸丰甲寅(1854),协襄军务(守城抗击农民义军),廷授训导。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任荔波县教谕时,以实绩加翰林院孔目衔兼署都匀府教授。
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农民
起义军攻破荔波县城,旭受重伤后投江死。赵旭博学多才,关心桑梓的文化事业,曾采访桐梓掌故,编成《桐鉴》6卷、《被桐鉴》1卷、又编成《桐梓耆旧诗抄》1卷、《桐梓艺文志》4卷、《文学尔雅注》1卷、《琴鹤堂先泽拾遗》1卷、《蜀碧补遗》6卷。赵旭一生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创作。著有《播川诗抄》8卷,选诗500余首。
郑珍为之作序。有评“其学其行,风骨高骞”、“盛气不可一世”。又有《播川全集》50集。一生坎坷,长期居住在农村,对贫苦农民的生活较了解。他写的诗,多反映贫苦老百姓的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大胆揭露清军的腐败的社会的黑暗。语言朴质无华,通畅明快,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诗选》选入《贱士》等19首,近体与古风兼善,尢以古体富于诗史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