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絅(1478—1531年),字锦夫,号苍谷,时人称王苍谷、苍谷先生、苍谷子,
明朝汝州郏县郊东南(今
郏县李口镇)人,祖籍蔡州上蔡(今河南省
上蔡县)。明代中期官员、诗人、
儒家气学思想哲学家,官至
浙江省右布政使。他正直廉洁,思维发散,补充了前人气本论,与
罗钦顺、
王廷相、
杨慎一起构建了气学,被后世称为“气学
二王”之一。明嘉靖十年(1531年)病逝,享年五十四。
人物经历
王尚絅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
进士,官至浙江右布政使。有《
苍谷集》十二卷传世,在王尚絅去世后,于嘉靖辛亥年(1551年)由其子、时任
隋州知州的
王同整理付梓刊行。历经一百余年后,《苍谷集》存藏无多,散逸将尽。王尚絅八世孙王纯,时年已七十二岁,已感风烛之年。家藏残卷及手抄本也恐日后损毁失传,是为祖先不孝。但其无力实现夙愿。遂见时任
郏县县令
潘思光长跪不起泣诉原由,恳请重刊梓行以传后世。潘思光系进士出身,并对本县先贤王尚絅又十分仰重,遂应允解决银两所需,委派专人协其族人进行整理、编事宜,并亲自审稿和撰写重刊序。书名由原《
苍谷集》更名为《苍谷全集》。
王尚絅学问渊博,史称“文追
秦汉、诗逼
苏李”。他不仅是一代学者,还是一个正直廉洁的官吏,其为政刚直不阿、不附炎趋势、严而能恕。能体恤民情、惜民爱民。后不忍宦官当道、官场、上疏朝廷恳请辞官乞养。在野敢冒斧之险上疏,如实陈述灾情,并列举赈灾建议十余条,恳请为民赈灾。书中所收的《陈情乞养亲疏》、《献民艰苦疏》、《仓中鼠》二章等篇章可以为证。该书著录“赋四篇、诗诸体八百零四首、十二章文诸体一百四十六篇”,体裁千状万态,无所不包。
补:王尚絅,
郏县人,性颖悟,童日即有志圣贤之学。登
进士,官吏部郎中(吏部司级长官),持诠,以平允称。出为
陕西省参政(明代在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以分领各道。后仅作为兼衔。
清代沿置,
乾隆时废)至官即请归养。家居十九年,安贫乐道。读书苍谷山中。养粹学醇(粹,专一也,醇,通纯,本句意为:修养专一,学术纯正)累迁
浙江省右布政使。卒於官。
王尚絅诗文
【赠李解元】
易水萧飕处,秋风听短吟。
旧犹悬剑,高斋已罢吟。
留君浑未得,寂寞数年心。
【雨过次一泉韵】
白日沉长浦,游云断玉关。
老悲春冉冉,别恨水潺潺。
鼓角连城戍,烽烟冒海山。
请缨怀壮士,夜雨坐苔斑。
【宿德胜寺次韵】
雨后毗卢阁, 重山四望赊。
田明涨水, 戌垒破流霞。
月出渔人集, 风来燕子斜。
江乡浑未远, 回首复京华。
思想主张
王尚絅信奉
北宋程颢、
程颐兄弟和
南宋朱熹推崇的理学,所谓程朱理学,就是以理或天理作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理派而生,理是生物之本,理即形而上的道。王尚絅不仅尊崇理学,还能在二程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哲学体系。他一方面维护二程的哲学思想,另一方面又将这一哲学体系发展壮大。王尚絅的研究成果是明中叶“气本论”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气决定风的形成和变化,是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才产生世界万物;气的不同运动形式是构成事物变化的基础。对立气的矛盾运动引起事物变化的哲学观点,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
王尚絅与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因久负盛名而闻名于世.
金、元至明代中期的嵩阳书院讲学活动一度处于低潮,空余
北宋盛名。明嘉靖时知县侯泰复兴书院,嘉靖八年(1529年)学道王尚絅为嵩阳书院复兴题名纪念。书院开始聘师收徒,成为官办县学。
清代,
登封市知县
叶封重新修建嵩阳书院。
康熙帝十六年(1677年)登封名儒
耿介继叶封又建造先贤祠、三贤祠、丽泽堂、观善堂、辅仁居等,嵩阳书院至此又得复兴。耿介亲自执教,并与
冉觐祖、
李来章等,秉承程朱理学,先后在
嵩阳书院讲学几十年,传经授业,成就斐然。清朝末年,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堂,1904年前后,书院均改为学堂。至此,经历了千余年的
书院教育走完了它的历程。但是,书院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独特的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嵩阳书院从
五代十国后唐到
清代末年经历了近千年的讲学历史,是书院中的佼佼者,对传播中华民族文明和培养造就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嵩阳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将永载史册。
王尚絅为嵩阳书院题写的《兴复嵩阳书院题名记》被收录在其十二卷《苍谷全集》一书。
王尚絅与三苏坟
在郏县三苏园坟院内正对门楼矗立有一座高七米、宽六米的石牌坊。坊柱左右正面刻有
苏轼诗句:"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坊额刻"青山玉"四个阴文大字,系明代
进士浙江省右布政使王尚絅所题;坊额右侧刻有
爱新觉罗·旻宁四年(1824)的落款,《郏县志》卷十《苏坟》记载:"宋士者于崇先贤、固其实也,
正德中,邑人王方佰建石表墓前,书东坡狱中寄
苏辙'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之句。"此坊显然是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中期所立。
王尚絅是
明朝弘治年间(1502年)的进士,任兵部
主事。但在第2年他父亲去世,按照朝制,回到
郏县“丁忧”。守丧期满后,来拜祭苏坟,拂尘扫土,含悲祭文,在这里建造了这个“青山玉瘗”牌坊。现在,我们也许无法探究一个壮志未酬的初入官场的王尚絅的心情,但他书写并刻在石柱上的
苏轼的句子“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足见其对先贤、对伟大的诗人心怀崇敬。而在政界,他刚直、禀性,多次与人不和。一个有个性的人也许是不适合官场的,多数时候那是在争斗中演戏的地方。在做
陕西省参政时,他终于忍不住官场的龌龊,疏请归养,还真的被批准回到了家乡,在距离苏坟5里的苍谷山下扈涧河畔隐居起来,他建的房舍叫:密止堂。他在这里奉养母亲、培植后人、潜心做文……逃离喧嚣、沸腾的世界之外,守住诗歌文章的一脉静气,一住就是19年,成了一个隐士,一个苏坟的守灵人。
王尚絅逸闻轶事
《词林人物考》曰:王尚絅五岁读《
孝经》,至立身扬名以显父母,乃谓其父曰:“儿长当如此。”
家庭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