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岭战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中国工农红军在1934年
长征前的一次重要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
福建省,是红军在反围剿中的最后一战。战斗异常惨烈,万余名红军战士牺牲在松毛岭。然而,这场战役为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战略大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为了纪念这场战役和铭记朱毛红军与当地百姓军民深情,红九军团将“松毛岭”改名为“朱毛岭”,指挥所驻地“郭公寨”改名为“郭姆寨”。
战争背景
1933年5月,
蒋介石在江西南昌成立“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亲自坐镇指挥对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9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向革命根据地进攻,其中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红一方面军和中央苏区。鉴于前四次“围剿”失败的教训,蒋介石强调“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反革命方针,在政治上进一步实行法西斯统治,在军事上采取持久的“堡垒主义”的新战略,企图依托堡垒,向苏区逐渐推进,最后寻求与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决战,以达到消灭红军和摧毁中央根据地之目的。
当时以博古、李德为首的左倾军事
教条主义,无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继续实行军事冒险主义,拒绝毛泽东为红军提出的将红军主力转到外线,调动歼灭敌人,用以保卫和扩大根据地的正确主张,照搬
苏联红军作战经验,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武装保卫苏区、不让敌人侵占苏区寸土,以堡垒对堡垒、以阵地对阵地”等错误战略方针,因而致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陷于被动,屡遭失利。
长汀县誉为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色小上海”,是
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都——
瑞金市的东大门,战略地位非常重要。1934年8月中旬,
蒋介石命令东路军总司令
蒋鼎文辖李玉堂第三师、李延年第九师、李默庵第十师、宋希濂第三十六师、陈明仁第八十师、刘第八十三师等6个师和炮兵一个团向长汀县的东大门——松毛岭逼进,于是长汀县松毛岭战役打响了。
战争过程
松毛岭位于长汀县东南,是与
连城县交界的高山,南北绵延80多华里,东西宽30多华里,山峰险峻,森林茂密,因为此地生长了很多松树,故名“松毛岭”。松毛岭是东往
龙岩市、
上杭县、连城,西通
长汀县、
瑞金市、
赣州市的一条必经之路。当时,留守松毛岭一线的是红军第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红九军团是1933年10月新组建的部队,原辖红三师和红十四师,不久以后红十四师编到其他部队,因此只有红三师一个师,所以留守松毛岭一线的
中国工农红军兵力不过五六千人。
1934年9月上旬,为了保卫长汀,支援前线,
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员会书记刘少奇在长汀县召开福建省委扩大会议,会议根据当前形势确定:
(1)为了便于独立领导和适应游击战争环境,将所存苏区划为
长汀县、兆征、汀东、汀西、新杭、代英等县,实行干部地方化,准备在被敌人切断联系后独立作战;
(2)加强
地方武装,普遍成立独立团、独立营和游击队,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
(3)建立党的秘密组织,准备转入隐蔽斗争;
(4)加紧运送粮食到长汀以西地区,以备长期坚持斗争。
与此同时,
福建省军区紧急动员苏区青年
参军参战,组织了2000多名地方武装开上前线,投入保卫松毛岭的战斗。为配合松毛岭战役,各级苏维埃政府发动群众去挖战壕、抬伤员、运物资、送茶饭。当时松毛岭附近几个村子“家家无闲人,户户无门板”——成年男子全部参加武装支前工作,门板都卸掉作了担架,就连少先队、儿童团也行动起来,为保卫苏维埃尽一份力量。仅
长汀县塘背村参加修工事的有200多人,做担架745副,妇女送布草鞋560双,儿童运竹杯1359个。
松毛岭中段是全线要冲,唯有两个通道,只要堵住这两个通道,敌人就难以向长汀西进。这两个通道一个在主峰叫白叶洋岭,另一个叫刘坑口,两地相距五六华里,地势十分险要。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在这两处布下重兵,构筑了坚固的工事堡,居高临下,严阵以待。这种碉堡从地面往下挖一圆地,坑上架起大木头,顶上铺一层几尺厚的泥土,泥土上用草皮或树枝伪装。在其他几个山峰上也作了周密布置,大小据点组成火力交叉,阵地内各主要据点间挖交通壕,互相连接沟通。阵地前挖有外壕,并用鹿或竹签作为障碍物。主阵地带前面的一线高地,也筑了较为简易的工事,作为
中国工农红军前进的阵地或警戒的阵地。
1934年9月1日和9月3日在
连城县 温坊,中国工农红军歼敌4000多人。因国民党军在温坊失败,
蒋介石极为恼怒,把从温坊战役逃回去的旅长
许永相枪决,师长
李玉堂也由
中将降为
上校,又调北路军总司令
顾祝同取代
蒋鼎文加强东路军指挥力量,并重新调整进攻部署,第三十六师主攻白叶洋岭主峰,第十师、第八十三师协同进攻。第三师损兵较大,改派筑碉堡修路。此外,蒋介石唯恐炮兵第五团难以摧毁红军的阵地工事,还从江西南昌派来几十架德制“黑寡妇”轰炸机、战斗机轮番助战。
1934年9月23日上午7时,松毛岭战役开始。担任主攻的敌东路军第三十六师在第十师、第八十三师协同下,配备飞机、
大炮向松毛岭猛烈进攻。数小时内敌人发射了一二三公厘
榴弹炮、一三○公厘山炮及八二公厘
迫击炮几千发炮弹。“黑寡妇”飞机轮番轰炸,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和数以万计的长汀地方武装部队与敌人展开了空前激烈的战斗、枪声、
手榴弹和炸弹的爆炸声震耳欲聋,喊杀声响彻云霄,战整日,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据守的阵地巍然屹立。
1934年9月25日,红九军团军团长
罗炳辉、政治委员
蔡树藩奉命到
瑞金市中央开会。松毛岭战斗仍在激烈进行中,形势日益严重,双方为了争夺一个山头,不惜付出巨大代价进行拼博,敌我双方伤亡都很多,战局形成对峙状态。
1934年9月26日,敌第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率第三十六师各旅团营长到前沿阵地侦察。从炮兵观测镜中,他们看到
中国工农红军主阵地白叶洋岭形势险要,山峦重叠,“红军利用这线山岭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在最高的几个山峰上构成主阵地带,阵地带布置相当周到,大小据点组成交叉火力。阵地内各主要据点间,挖有交通壕。阵地前挖有外壕,并用鹿砦或竹签做为障碍物。”宋希濂及其部属惊叹红军防御设施强固而周密,估计单凭炮火难以摧毁红军防线。一返回师部,宋希濂立刻用电话向在
龙岩市的
顾祝同报告侦察情况,要求蒋介石南昌行营再派飞机助战。
1934年9月27日上午6时,负责攻击任务的敌第三十六师第一○八旅主攻白叶洋岭,敌一○六旅担任右翼警戒并协助攻击。7时,敌炮兵向
中国工农红军阵地轰击,1个小时以后,从南昌飞来的6架飞机轰炸红军主阵地,随后又有9架飞机对白叶洋岭轮番投掷大批重磅炸弹。在飞机和大炮掩护下,敌人向白叶洋岭一次又一次轮番进攻。
红军凭着步枪、机枪和
手榴弹等轻武器,冒着敌人的炮火,大量杀伤靠近阵地的敌人。成千上万的敌军象蝗虫一样蜂拥冲上山峰,英勇的红军指战员在阵地上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
白刃战。白叶洋岭上,硝烟滚滚,喊杀之声一次次响彻云霄,敌人一批批拥上来,红军战士用
刺刀和石块把他们一次又一次打下去。
战争结果
1934年 27日下午2点多钟,
中国工农红军主阵地工事大多数被敌人摧毁,坚守阵地的红军指战员伤亡严重。于是红军不得不放弃白叶洋岭,向西侧山麓的
长汀县钟屋村撤退。敌军虽然占领了白叶洋岭,但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敌第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刚登上主阵地最高峰,即被红军的枪弹击成重伤,险些丧命。
白叶洋岭主阵地失守以后,坚守在松毛岭其他阵地的红军仍然顽强地抗击敌人的进攻。1934年9月29日,敌军集结了第九师、第三十六师向松毛岭其他阵地再次发动猛烈进攻。敌人依次用炮火和飞机轰炸
中国工农红军阵地,掩护攻击部队向山顶攀登。红军与敌人反复冲杀肉搏,终因弹尽援绝,被迫撤退。当天傍晚,敌人分别占领了大园山、大洋山等各处高地,松毛岭全线红军撤退到
长汀县钟屋村,至此,松毛岭战役已整整打了七天七夜。
战役遗址群
2018年,松毛岭战役遗址群被
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松毛岭战役遗址群位于长汀县
南山镇廖坊村、连屋岗村、邓坊村、
桥下村、黄家庄村、蔡屋村、
中复村、白叶洋村、长头村、官坊村、五杭村、杨谢村、塘背村,
连城县朋口镇文坊村,年代为1934年。
保护范围:松毛岭战役战地遗址: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600~900米,包括金华山、猪鬃岭、隘头、曹莫邻、七岭横排、白叶洋岭、杉树岭、狗耳岽、张家塘、刘坑、寨背山一线的
中国工农红军阵地遗址约1200公顷;松毛岭战斗烈士纪念碑:建筑四周外墙各向外延伸500米;其他旧址:建筑四周外墙各向外延伸20米。
历史影响
民国版《
长汀县志》记载:“民国二十三年九月(即1934年9月)……是役(指松毛岭战役)双方死亡枕籍,尸遍山野,战事之剧,空前未有。”松毛岭战役整整进行了七天七夜,打得非常激烈、残酷。在血与火的激战中,红军给敌军重创,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被迫全线后撤。1934年9月30日,红九军团在
长汀县钟屋村“观寿公”
聂氏宗祠前的大草坪上召集了由赤卫模范队员、少先队员和群众等人参加的万人誓师大会。当天下午3时,红九军团兵分两路,前往
瑞金市红都,开始了举世闻名的
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