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巴
前苏联科学院院士
列夫·弗拉基米罗维奇·谢尔巴(Lev Vladimirovich Sherba,1880年3月3日-1944年12月26日),是苏联著名语言学家,出生于圣彼得堡。他在1903年毕业于彼得堡大学,并在学习期间受到博杜恩·德·库尔德内的指导。谢尔巴在语言学领域有着深远影响,他发展了库尔德内的音位学说,被认为是音位理论的创建者之一。他在1916年至1941年间担任彼得格勒大学(现为列宁格勒大学)教授,并于1943年起担任苏联科学院院士。谢尔巴于1944年12月26日在莫斯科去世。
语言学观点
谢尔巴对语言的一般理论、普通语音学、实验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词典学及外语教学法等都有研究。他认为语言现象有三重性,即言语活动(说话和理解的过程)、言语材料(说出的和理解的全部材料)和语言系统;而语言学的任务是再现语言系统。他认为积极的语法学应该教会人们用合适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消极的语法学只从形式出发,研究语言结构要素的功能和意义。他认为音位是语言中能够区别词与词的音型。
主要著作
《论俄语中的词类》(1928)、《论语言现象的三重性与语言教学中的实验》(1931)、《词典学原理初探》(1940)等。
人物贡献
谢尔巴在语言学领域的贡献不仅限于音位学,他还对语言的一般理论、普通语音学、实验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词典学以及外语教学法等均有深入研究。他提出语言现象具有三重性,即言语活动、言语材料和语言系统,并认为语言学的任务在于再现语言系统。在语法学方面,他区分了积极和消极的语法学,前者强调语言形式的使用,而后者则侧重于语言结构要素的功能和意义。谢尔巴还首次提出俄语中存在一类“状态词”,这些词在无人称句中与系词连用,表示某种状态。他的早期观点体现在《俄语元音的音质与音长》(1912)中,而后期观点则在《法语语音学》(1937)和苏联科学院《俄语语法》第一卷(1952)中得到体现。在外语教学方面,谢尔巴主张通过母语与外语的对比来排除本族语的干扰,反对单纯摹仿。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语言学观点
主要著作
人物贡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