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新镇,原名“新庙子”,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光绪二十五年(1899)兴场,商贾云集。位于
四川省三台县西北49公里,距绵阳市区29公里,地理坐标北纬31°17′,东经104°51′。地处三台县、
中江县、绵阳市
涪城区3县(区)交界处,东接
芦溪镇,西连中江县
黄鹿镇,北界港城
丰谷镇,南邻
新鲁镇。原名新庙子。全镇幅员总面积69.31平方公里,场镇面积1.2平方公里,镇辖23个行政村,场镇居民委员会1个。截至2020年11月1日,立新镇常住人口为18860人。
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立新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
历史沿革
立新镇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名新庙子。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兴场,名“新庙场”。
清末民初,
三台县设4路28乡,立新属北路日乡(驻新庙场)管辖。
民国9年,川战迭起,各地加强团练组织,分设上、下乡,设团练办事处。昴日上乡驻新庙场,昴日下乡驻拦河堰(拦河埝:清咸丰10年兴场,因乡人在一河上拦截修堰,蓄水灌田而得名)。
民国14年,改团练为团甲,设新庙场、拦河堰为团甲公所。
民国24年,设新庙联保、拦河联保。
民国29年,奉行“新县制”,改设为新庙乡、拦河乡。
民国31年,新庙乡改名为新民乡。
1951年,土改完成,进行民主建政。仍设新民乡、拦河乡。并从
新民市、
芦溪县两乡各划出部分村成立团结乡。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成立新民公社、拦河公社、团结公社。
1981年10月,地名重名普查,改新民改为立新公社,意为“破旧立新”之义,改团结为辉坪公社,以老地名灰坪谐音而名。
1984年3月,撤销公社建制,复设立
新乡市、拦河乡、辉坪乡,属芦溪区。
1992年9月,撤区并乡建镇,立新乡、辉坪乡、拦河乡合并设立新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立新镇位于东经104°44′36~104°51′01,北纬31°14′13~31°19′44。地处
三台县西北部,东接
芦溪镇,西连
中江县黄鹿镇,南邻
新鲁镇,北接
涪城区丰谷镇。距
绵阳市市区29公里,距三台县城49公里,统筹城乡核心区(高棚村)距
绵阳绕城高速公路丰谷出口3分钟车程。行政区域面积69.3平方公里。
气候特征
立新镇地貌以浅丘为主,兼有坝地,属
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4℃,年均降水量880毫米左右,年均无霜期290天左右。有土地面积2954公顷,耕地2876公顷,人均占有土地1.46亩。
水文
主要河流2条,石碑河最大,全长15公里。旅游景点2个。植被面积1734.6森林面积1666.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5%。全镇水利设施较为完备,镇内有小(-)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12座,石河堰33道,山平塘344口,2条百里渠支斗毛渠45公里控灌全镇,保灌农田2.6万亩,自流灌溉
立新镇,原名新庙子。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光绪二十五年(1899)兴场,商贾云集。立新镇位于县城西北49公里,距
绵阳市29公里,地理坐标北纬31o17’,东经104o51’。地处
三台县、
中江县、绵阳市
涪城区3县(区)交界处,东接
芦溪镇,西连中江
黄鹿镇,北界港城
丰谷镇,南邻
新鲁镇。地貌以浅丘为主,兼有坝地,属
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4℃,年均降水量880毫米左右,年均无霜期290天左右。
人口民族
2021年6月30日,三台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立新镇常住人口为18860人。
行政区划
2015年立新镇辖
新民市、干柏树、万家、百灵山、红星坝、石垭、鹤湾、
新堰镇、春光、新景、高棚、凉泉、灯台、碾子湾、香林、石梯、团辉、李家祠、车坝、三房、三道堰、高屋基、打虎23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81个村民小组。
经济
综述
立新镇总面积69.31平方公里,场镇面积1.2平方公里。镇辖23个行政村,场镇居民委员会1个。立新镇总人口29550人,8895户。少数民族2个,共36人。立新镇水利设施较为完备,镇内有小(-)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12座,石河堰33道,山平塘344口,2条百里渠支斗毛渠45公里控灌立新镇,保灌农田2.6万亩,自流灌溉达60%。
农业
立新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四大产业支柱。一是万亩制种产业。立新镇18个村110个社搞水稻、
玉蜀黍属、油菜制种,面积10300亩,仅此一项立新镇增加产值225万元,人平增收75元。二是优质水果业。建立了立新镇优质水果园,注册成立了三台立新果业有限公司,有10亩以上的小果园250个。三是优质蔬菜业。立新镇种植蔬菜5300亩,年产蔬菜650万公斤。四是畜禽养殖业。已建立了3个优质
肉猪养殖基地,4个商品禽兔生产基地,3个商品牛羊生产基地,畜牧业年产值占农业总收入的46%。
特色
立新镇新景村充分挖掘和发挥当地自然优势,在选择水源条件较好的槽坝地或排灌条件较好的两季田的基础上,实现了一年五熟五高产,亩产值超600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一、早春种地膜玉米:在2月中下旬育苗,3月中下旬移栽,地膜覆盖,亩植3000-3200株,亩产达1200斤,产值1000元。
二、种植
秋玉米: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早玉米收获前10天育秋玉米苗,7月上中旬移栽,亩植3200-3500株,以卖鲜玉米为主,产值可达1000-1500元。
三、秋
菜豆:在秋玉米长至6-7叶时种秋四季豆,以秋玉米稿秆作架,秋四季豆亩产可达2500-3000斤,产值1200-1500元。
四、冬
追阳:在9月中下旬育莴笋苗,10月中下旬定植,亩植4500-5000株,2008年11月底前后卖完,亩产莴笋3000-4500斤,亩产值1400-1600元。
五、早春莴笋:10月底育莴笋苗,12月初定植,亩植4000株左右,3月初前后卖完,亩产莴笋5000斤,产值1400-1900元。
早春莴笋收获后,即开始种第二年的春玉米,如此循环,一年收入可达6000-8000元。
2008年,新景村一年五熟种植模式已达到589.3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46.3%,该村6组,45户,耕地面积280亩,2008年五熟种植238亩,占85%。该组村民崔代保承包地7.6亩,2007年4.3亩因此创收25843元,2008年全部改种五熟模式。
调整目标任务
一、明确调整的目标、任务及重点。
明确结构调整目标。按照农业产业发展趋势,2007年立新镇农业工作总体部署是“以民生为本,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调整粮菜种植比例,重点发展棚室和特色种植。按照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和现代有机农业生产标准,规划调整种植区域,依托4万亩无公害认证优势,新调整蔬菜种植面积5000亩,发展棚室3000亩。瞄准
奥运会,引进蔬菜新品种4-5个,推行先进的农业管理生产技术搞好示范试种,构建京津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基本框架。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依托现有的地缘、生态资源优势,围绕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实施千名农民培训计划,发展农业实体。三是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着重解决生产难题,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到2008年为止,立新镇各村已确定调整面积2250亩。其它村正在制定调整当中,从立新镇总的情况看,各村调整的积极性很高,为总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为确保总目标的实现,立新镇各村街要在
春节前制定完成2007年农业结构调整目标和农业产业化中长期发展规划。
结构调整
二、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上水平。
按照镇政府2007年工作部署,农业结构调整是2007年的一项重要中心工作,为确保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推动农业结构调整顺利开展。在具体工作中采取以下措施、方法:
1、用足用好国家及地方有关惠农政策,千方百计争取农业开发资金,争取市、区涉农部门的资金支持,对争取来的涉农资金和镇财政支农资金集中使用,重点扶持结构调整项目。
2、完善奖励机制。为激发各村推动结构调整的积极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发展棚室生产有贡献的个人给予重奖。
3、加强领导。发挥党委、政府的职能作用,围绕构建“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发展理念引导农业、用培养新农民发展农业”的模式,由政府牵头,成立农民协会,并完成信息服务、实用技术引进与普及、市场开发等组织机制建设,培训农民经纪人20-50名。党委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思想解放运动,充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式方法,拓展立新镇干部群众的工作视野,树立敢闯敢试精神,用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上水平,共青团、妇联组织,要用领先他人一步的精神,率先垂范,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和理念争取上级组织的支持,创建青年农业示范基地。为立新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4、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方式,搞好土地的综合开发。
5、落实责任制。按照镇2007年工作总体思路,农业结构调整作为立新镇一项中心工作,为确保任务目标的完成,要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量化考核目标。各村要参照镇里包村、包片责任制,根据农业发展现状和群众意愿,制定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人。机关干部要实行领导干部包片、一般干部包村,一包到底。年前拿出符合各村实际的任务方案上报党委并狠抓落实,落实任务指标与包片领导和包村干部政绩考核与年终奖金直接挂钩。
社会
重建工作
2008年11月23日,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赵到立新、
黎曙镇调研农业产业化、灾后农房重建和受灾群众安全过冬工作。
赵飚先后到立新镇香林村、立新镇香林奶牛养殖场、立新镇新民村养猪场、黎曙镇旗山村等地实地察看,并听取了有关工作汇报。
在立新镇香林村,一大片长势喜人的制种油菜吸引了赵飚关注的目光,他十分高兴地询问了立新镇的制种产业情况。据了解,经过几年的发展,立新镇的油菜、水稻制种面积已经发展到10000多亩,能实现亩平产值2000多元,成为了立新镇的一项富民产业。
他高度评价了立新镇党委政府多年来坚持走农业产业化、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的路子,希望镇党委政府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借助当地农业专合组织,加强对制种农户的有关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进一步鼓励支持农户发展制种产业,把立新镇的制种产业做大做强,为当地农民带来更多收入,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
当赵飚听取了有关立新镇瀑电移民和谐稳定、安居乐业的情况汇报后,兴致勃勃来到了移民村支部副书记
王福军家中,参观了他新办的养猪场,赵飚对他协助党委政府做好移民稳定工作、积极寻找致富门路、带领群众共同富裕所做的大量实在工作给予高度赞赏,并建议王福军加强养殖消毒和防疫,把规模做大,把品质做优,要随时关注市场变化,还要求镇党委、政府格外关注、高度关心移民的生产生活,要多提供资金、信息、技术等支持。
赵飚充分肯定了立新镇党委政府对灾后农房重建工作的组织化程度和当地受灾群众重建美好家园的热情,他说,“小集中”模式是上级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能兼顾农村实际和新农村建设的科学重建方式,一个地方灾后农房重建“小集中”模式推广率越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个地方的党委政府为此所作的工作越多、成绩越显著。
他同时要求镇村干部、建房群众要把安全放在首位,要坚持好字当头,又好又快,一定要通过各级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让受灾群众高高兴兴、顺顺利利重建美好家园。
获得荣誉
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立新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