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1920~1985),作家。原名杨华宁,
龙州县镇西街人。曾用笔名:伯韦、未央、西岳、牧荆、肖杨、洛枫、讯、若曦等。
1951年和1952年,总社特派记者华山曾先后三次到
朝鲜前线采访。
1938年就到
延安市参加革命的华山,是
新华出版社著名的军事记者,曾任新华社社长的
穆青这样评价华山:“他的才华超过了我们同时代的许多人。”他的短篇文学作品《鸡毛信》和新闻特写《英雄的十月》分别入选小学和中学语文教材。抗日题材的作品《
鸡毛信》还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影响了几代国人。
“灯光又一次闪亮。我也来得及看清了:布满大炸弹坑的稻田,炸裂的冰棱,黑压压一片忙碌的人影:挥锄的,挑土的,扛着土袋的,……深陷的车辙穿过奔忙的人丛。汽车又在黑暗中颠簸起来。‘这是敌机的重点封锁区。’团长安静地说。滥炸政策失败以后,敌机最近又来一套‘重点轰炸’,几架‘B二九’一早一晚,集中一点扔下几百颗大炸弹,硬把周围的地皮掏烂,炸飞,连路基也给抬跑了。可是汽车来往,只要丈把宽的一条路面。
6岁随家迁居
南宁市,14岁考入上海泉漳高中。1936年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民先”组织,被学校当局开除,遂在张爱萍将军领导下的上海游击队做传令兵,经张爱萍将军介绍,赴延安吴堡西北青年训练班,后转入
鲁迅美术学院学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后,从事新闻记者工作,曾任《
新华日报》记者和中共军委政治部、中央军委东进纵队、《翼热辽日报》、《
东北日报》、
新华出版社特派记者等;解放后,任新华社军事记者、新华通讯社总编辑委员、
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理事;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三次赴
朝鲜前线战地采访;1957年调任中国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华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著名新闻记者、作家,创作并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木刻作品有《爸爸我也要去打日本》等近百幅;文学作品有报告文学、通讯、散文、小说、诗歌。已出版的有《远航集》、《华山战地通讯选》、《朝鲜战场日记》、《华山文集》,其中中篇小说《
鸡毛信》和报告文学《英雄十月》、《清川江畔》分别选入小学、中学和大学语文
教科书。华山于1985年在
广州市与世长辞。
《
鸡毛信》曾改编为同名电影,并收录在“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中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