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日报
1945年创刊于沈阳的报纸
《东北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创办的第一张地区报纸。从1945年11月1日创刊,到1954年8月31日止,它经历了整个解放战争时期,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参加了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
发展历程
1945年11月1日《东北日报》在沈阳市创刊
1945年11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创办的第一份大区报纸《东北日报》在沈阳正式创刊。 1954年8月31日,《东北日报》随着东北大区的撤销而停刊。在其存在的8年零10个月时间里,《东北日报》不但及时宣传了解放战争期间我军英勇作战、节节胜利的消息,同时也对新中国成立辽宁省乃至东北人民积极恢复生产、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作出大量翔实报道,在党的新闻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1945年9月底,以彭真为领导的中共中央东北局在沈阳市成立,提出了依靠“二万干部、十万兵、一张报纸”开辟东北解放区的工作口号,其中这“一张报纸”指的就是《东北日报》。
报纸是四开两版,报头由吕正操将军题写。在创刊号上 的发刊词中明确申明“本报是东北地区人民的喉舌,以东北人民的利益为利益,反映人民的要求表达人民的呼声……,一切为东北人民服务,这就是我们的宗旨,我们的天职。最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所提出的和平民主团结的建国方针,也是本报今后努力的方向。”发刊词里并没有指明这是共产党的机关报,但从“宗旨”、“方向”和发表的稿件看,报纸的政治立场十分鲜明,所以就成为敌人的眼中钉。中国国民党特务和汉奸曾向报社的一个住所打黑枪。当时,报纸除了避免苏联红军干涉外,还要防范敌伪反动势力的捣乱和破坏。因此,报社的地址对外是保密的,报社人员的活动也采取半公开半秘密的方式。报纸创刊时为了报纸的安全出版,印在报头的社址假称在“山海关区”。这个“借用”地址一直在报上登到第十期,直到国民党军队向山海关进犯才从报头上取消。
1945年11月23日,由于战局关系和应苏军的要求,《东北日报》跟随中共中央地方局一道撤出沈阳市,向本溪转移。到达本溪后,报纸于12月5日复刊,在本溪办到1946年2月2日,共出了40期日报和8期号外。
1946年1月下旬
中国国民党军队逼近沈阳,并图谋向本溪进犯,报社迫不得已又随东北局向吉林省海龙县转移。《东北日报》在海龙办报的时间比在沈阳、本溪都长。从1946年2月7日起,到4月22日止,有两个半月之久。1946年4月我军解放长春市后,报社迁到长春,4月28日《东北日报》在长春复刊,并开始使用毛主席的题字作报头。在长春办报不到一个月,敌人进犯,报社又被迫进行第4次转移到哈尔滨市
总之,从创刊到1946年7月这一时期的《东北日报》是在时局动荡不安的情况下度过的,报社曾四次转移。在环境艰险,物资缺乏的情况下,报纸除在转移过程中有过短暂中断外,一直坚持出报。报纸由小到大,内容不断丰富,发行量达到两万份。
1946年5月28日
《东北日报》在哈尔滨正式复刊,与哈尔滨日报、北光日报在哈联合出版对开四大版。在此期间,报社机构已具规模,人员日渐增多,报纸发行量迅速增加。到1948年末,已近8万份。报社迁到哈尔滨市后,于1946年12月18日又更换了一次报头,新报头是毛主席亲自写的,一直到《东北日报》停刊,始终用此报头。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彻底胜利,东北地区全境宣告解放。《东北日报》于12月12日迁沈阳市出版,直到1954年8月31日,因东北大区撤销而终刊。这是《东北日报》发展的第二个时期——经济建设时期,也是它的较长历史时期。
主要特色
提到《东北日报》,不能不提到它的漫画。当年,《东北日报》上90%以上的漫画,是我国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先生画的。华君武以创造蒋介石的漫画形象,曾经蜚声东北和全国。
从1946年5月起,华君武开始在《东北日报》上发表漫画作品。到1947年年底,仅仅一年半的时间,他就在报纸和其他画报杂志上发表了130多幅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磨好刀再杀》。
《东北日报》在八年零十个月的时间里,作为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机关报在向东北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揭露美蒋的反革命丑恶面目,宣传我军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进行土地改革,指导东北解放区的生产和经济建设,以及支援全国解放战争,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东北日报》在我党新闻史上占有相当重要地位。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主要特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