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颐武
十四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张颐武,男,1962年8月出生,浙江温州人,1993年5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87年7月参加工作,硕士研究生,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
现任十四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80—1984年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生。
1984—1987年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师从谢冕教授,获当代文学硕士学位。
1987年后历任北京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工作经历
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10年受聘任上海交通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
2012年5月民进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挂职担任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
2015年12月16日,以嘉宾身份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
2017年7月民进北京市第十五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7年11月,当选为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9年1月,任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
参加节目
2022年7月27日,据中国青年报消息,参加的《文化相对论》在凤凰卫视美洲台首播。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包括中原地区当代文学批评理论、大众文化和文化理论。
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于在全球化产生深刻影响的中国内部的文化分化的研究。
二是对于当下文化中的认同问题的研究。
主讲课程
主讲课程为:中国当代文学史 大众文化研究 中国当代小说与电影等。
论文
(2003年以后的部分论文)
《全球化:认同或追问》《大众传媒与现代文学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1月。
《中等收入者与文学想象》《文学自由谈》2003年第1期。
《〈英雄〉:新世纪的隐喻》《当代电影》2003年第2期。
《晚清现代性:欲望的发现》5000字《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论“新世纪文化”的电视文化表征》14000字《文艺研究》2003年第3期。
《第四代与现代性》10000字《和共和国一起成长》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5月。
《孤独的英雄:十年后再说张艺谋神话》《电影艺术》2003年第4期。
《“现代性”文学制度的反思》《文学自由谈》2003年第4期。
《追寻李长之的文学精神》《文学自由谈》2003年第5期。
《跨出五四:我们需要超越的精神》《山花》2003年第11期。
《全球化时代批评理论的新空间》《外国文学》2003年第6期。
《新文学的终结》《山花》2004年第10期。
《超越启蒙论和娱乐论》《当代电影》2004年第6期。
《张艺谋与全球想象》《文艺争鸣》2005年第1期。
《回归想象与下降史观》《上海文化》2005年第1期。
《传奇与优雅:跨出新文学之后》《山花》2005年第2期。
《第五代与中国文化的转型》《当代电影》2005年第3期。
《新世纪文学:跨出新时期的思考》《文艺争鸣》2005年第4期。
《中国之眼:改编的跨文化问题》《电影艺术》2007年第1期。
《历史临界点的回溯》《山花》2007年第2期。
《抽象观众与具体观众》《电影艺术》2007年第3期。
《两对基本概念:抽象观众/具体观众视觉性/文学性》《当代电影》2007年第3期。
《文艺复兴再思——以李长之的文艺复兴思想为前提》《艺术评论》2007年第7期。
《规范的建构和影视研究的发展》《当代电影》2007年第4期。
《后原初性:认同的再造和想像的重组》《文艺研究》2007年第11期。
《80后:寻找超越平庸的空间》《黄河文学》2007年12期。
《电影与21世纪中国新的发展》《当代电影》2008年第2期。
《集结号:对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凭吊》《当代电影》2008年第3期。
《新文学的“严肃性”与当下文学的“后严肃性”》《河北学刊》2008年第3期。
《本土或全球?本土即全球?》《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后严肃性”与新世纪文学》《花城》2008年第3期 11000字。
《新世纪文化:全球本土化时代的展开》《山花》2008年第2期 13000字。
"The Magic of two TV Series in the 1990s in China" Cultural Studies in Asia 2004 首尔大学出版社
"Recent Changes in CONTEMPORARY 汉语词类 Literary Trends" World 文学 Today 2007 7-8
个人作品
主要论著
理论近著
主编丛书
获得荣誉
2003年,论文获得北京市第二届文艺评论奖。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参加节目
主要成就
个人作品
主要论著
理论近著
主编丛书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