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丝·哈克尼斯(
丹尼·伯特曼·T·D·林蒙·19001947),出生于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泰特斯维尔市,是一位美国服装设计师,在两次前往中国期间,都成功地活捉了大熊猫,成为首位将活体大熊猫带出中国的西方人。
1934年9月,热衷探险的科学家
哈克尼斯告别新婚两周的妻子露丝·哈克尼斯,只身前往中国。一年半以后,
哈克尼斯在上海病逝。露丝非常伤心,于是下定决心到
中原地区,完成丈夫的遗愿。这位来自曼哈顿上流社会的女士,选择了生活在中国
四川省白雪皑皑的高山下,在竹林边的帐篷里。她想获得一头大熊猫,一种当时十分罕见的动物。她在信中写道,“可能见过大熊猫的
南非白人不超过三人”。更重要的是,哈克尼斯想把一头活生生的大熊猫带回
美国。
露丝·哈克尼斯不是冒险家。她把这个角色让给了自己的丈夫比尔,一位有着超凡魅力的富人,也是“首批崇尚‘把猎物活着带回来’的猎手之一”。但她的确沾染上了一些比尔的冒险狂热,因此当比尔34岁那年在一次追寻大熊猫的远征中突然死在上海时,她宣布自己继承的不只是丈夫的财富。用她自己的话说,她还“继承了一次远征活动”。探险队溯
长江而上,走了整整两个月,才到达
四川省汶川县境内。探险队在潮湿茂密的竹丛中苦苦寻觅,一无所获。一天,他们看到一只成年大熊猫。围追堵截一阵,最终还是失败了。这时听到林间小径深处传来一阵类似婴儿啼哭的声音,循声而去,在一个枯
树洞中发现了一只熊猫幼仔。熊猫幼仔体重只有两磅半,出生不到10天,它的母亲已不知去向,
雌性大熊猫的育儿能力很差,这也是熊猫繁殖不易的重要原因之一。露丝认为它是个“小女孩”,也为了表示对向导
杨帝泽的感谢,就用杨妻的名字为它取名为“苏琳”。
回到
上海市后,露丝精心照料小苏琳,甚至在半夜抱着它去看急诊。苏琳在露丝的朋友圈中名声越来越大,美国人办的《中国杂志》也刊登了露丝和苏琳的故事。一些人开始担心苏琳会惹出是非,劝说露丝带苏琳回
美国。靠一些人的帮助,露丝搞到了动物出境许可证,上面填着她要带的是一只“形状奇异的
巴哥犬”。露丝将
苏琳装进一只柳条筐过海关。就这样,1936年,露丝带着苏琳登上“麦金莱总统”号客轮,离开了
中原地区。
由于没有合适的寄养地点,露丝带着苏琳回到自己在
曼哈顿的公寓。多家动物园找上门来,要求露丝将苏琳转让给他们。露丝开价两万美元,这在当时算得上天文数字。露丝当时已经在考虑再回中国,为苏琳寻找一只伴侣,她开高价,是要筹措自己的旅费。最后,
芝加哥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以8750美元与露丝成交。苏琳到了芝加哥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后,开始公开展出。
美国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一睹它的风采。
盲人女作家
海伦·凯勒也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只为摸一摸它。
此时露丝又来到中国,在杨昆廷的帮助下为苏琳找到了一个伴,取名叫“美美”,他们认为这又是一个“女孩子”。1938年4月,淘气的小
苏琳误吞了一根棍子,卡住
喉咙去世。经解剖发现,它是一只
雄性熊猫。1942年,
美美去世。人们发现它也是雄性。露丝在探险中用尽了所有积蓄,所幸出了一本名为《夫人和熊猫》的畅销书,用稿费支撑自己的生活。1947年,露丝在
匹兹堡一家旅馆去世,年仅4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