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娣
张昭娣
张昭娣(1916年-1998年4月18日),原名张招弟,出生于上杭溪口乡大厚村一户贫苦农家。
1998年4月18日,张昭娣在福州市病逝,享年82岁。
人物生平
张昭娣原名张招弟,1916年出生于上杭溪口乡大厚村一户贫苦农家。出生未满一个月,张昭娣就被父亲送给人家作童养媳。1931年,刚满16 岁的张昭娣,毅然加入共青团,后又逐渐成长为一名红军女战士。
1938年1月,汀瑞游击支队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第二团。3 月,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率二支队北上奔赴苏皖抗日前线。张昭娣请求上前方杀敌,但上级决定,女同志除了文工团员外都留在地方工作。她只好同陈兰等人一起到二支队后方龙岩留守处工作。不久,张昭娣参加了设在龙岩东肖的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党员干部培训班学习。学习结束后,又被派往永(定)(平)和(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委任妇女部长,1939年9月到永定金丰与罗炳钦、陈辉等组建中心区委。
1939年冬至1940年春,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闽粤赣边的斗争形势更趋复杂。张昭娣等人既要躲避敌人的军事进攻,又要负责基层支部和革命武装建设,还要在山区建立生产据点,以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她先后担任了上杭丰区中心区委书记、永定县委组织部长、闽西特委妇女部长、闽西南潮梅特委组织部长、闽粤边委副特派员等要职,积极领导开展抗日反顽斗争。经过血与火的战争洗礼,张昭娣已成为粤赣边出色的游击健将。闽南乌山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卢叨很欣赏这位英姿飒爽的女将,他觉得“招弟”这名字太俗气,就替她改为“昭娣”,从此便一直沿用下来。
1944年秋,闽西特委书记魏金水的父亲魏根木因不屈服于敌人的淫威而被折磨死在牢里。噩耗传到驻扎在永定区深山里的闽西特委和闽粤边委、永定县委机关所在地,魏氏三兄弟都悲痛欲绝。担任闽粤边委副特派员兼永定县委负责人的张昭娣对魏金水一个又一个亲人包括妻儿的不幸遭遇深为同情,她从魏金水憔悴、消瘦的脸庞和深沉的眼神里,知道他虽然精神百倍地工作、劳动,心里却隐藏着从来不对大家吐露的痛苦。真希望能替他分忧解愁啊,张昭娣每次与魏金水一起讨论研究工作时,心里都会有这个念头。
抗战后期,张昭娣与魏金水接触的机会更多了。魏金水在几次工作中,惊异地发现张昭娣的观点、主张和提出的具体措施及方案,和自己所想的几乎一样,她的发言就似他在讲话。相似的革命生活经历,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使他们在艰苦的日子里,都能从对方身上获得力量、勇气和信心。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们终于结为伴侣。两人成为一家人,但又常常不在一起。魏金水大部分时间在粤东,而张昭娣则多在闽西。此时,闽粤赣边区依然处于敌强我弱的境地,张昭娣遵照边区党委制定的“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紧紧依靠群众,在闽粤边境积极有效地开展了隐蔽生产和巩固革命据点的工作。
1947年7月至9月,人民解放军由内线转向外线作战,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为适应战争形势和新政权建设的需要,中共中央香港特别行政区分局书记方方决定,让长期在内地山上坚持革命斗争的同志分批到香港学习,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素质。张昭娣于1948 年春到香港学习了半年,年底回到边区,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闽赣边纵队成立大会,并在随后召开的边区党委扩大会上当选为党委委员,兼任妇女筹委会主任,为迎接南下解放大军积极准备。
闽西解放后,张昭娣仍心系老区,关心老区人民。无论是身居高位,还是退居二线,她对党对社会主义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1998年4月18日,张昭娣在福州市病逝,享年82岁。
参考资料
游击女将张昭娣.红色文化周刊-头条号.2021-12-1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