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贡米,原名“坞源早”,俗称“芒谷”,是
禾本科稻属植物,起源于
南北朝时期,产于裴梅镇荷桥村和龙港一带,是万年县传统名特产之一,是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特产,
中原地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万年县被认为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稻作历史。万年贡米的名字来源于南北朝时期皇帝南巡时的传说,据说皇帝在梦中得知
江南有“千斤冬瓜,寸长大米”,派人查访后在万年县发现了这种特殊的稻米,从此成为纳贡之物。万年贡米的生育期长达175天至180天以上,这使得其米质独特,营养丰富。万年贡米含有丰富的
蛋白质、锌、铁等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益。由于其生长周期长和传统的农耕方式,万年贡米的亩产较低,因此市场上较为稀有。万年贡米有多个品种,包括贡香米1、2、3号,贡丝米1、2号,珍珠贡米等。万年贡米曾是
钓鱼台国宾馆指定
国宴用米,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的农产品,它的种植和加工方式保留了传统农耕文化的精髓,同时也符合现代人对健康食品的追求。
万年贡米已成为国家地理标识产品,万年稻作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稻作文化遗产,万年稻作文化系统也被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批准为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还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中国首批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万年稻作习俗被纳入国家第四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万年仙人洞水稻起源还被编入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
教科书。
形态特征
植物特征
万年贡米全生育期155—170天,株高127—139厘米,株型适中,剑叶狭长挺直,叶色叶鞘色绿,成熟时粒色好,穗长26厘米,每穗粒数136粒,结实率89%,千粒重28克,粒形式椭圆,白芒,芒长21毫米左右,颖秆色黄。
品质特性
万年贡米杆高芒长,沐自然之精华,饮四季之山泉,其芒似针、其形若梭、其白如玉。煮之软而不黏、柔糯可口,有“一亩稻花香十里,一家煮饭百家香”之誉;酿酒入口纯绵、回味悠长,有“杯酒满厅香”之称。
生长环境
万年县,位于
江西省东北部、
鄱阳湖东南岸,依山傍水、湿地辽阔,河渠纵横、塘堰棋布,
亚热带季风环绕,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年均气温17.4
摄氏度,年均日照1803.5小时,年均
降水1808毫米,平均无霜期259天,被世界农业考古学家马尼士博士喻为“上帝安排生产稻米的地方”,享有“中国贡米之乡”“淡水珍珠之乡”等美誉。
万年贡米产于
万年县怀玉山下,属
野生稻,吸取四季清泉,根植水土特异,该地位于怀玉山北麓的
丘陵峡谷地带,山泉涌流,水温在15℃左右,水质富含氮、磷、钾及铜、铁、锰、锌等
微量元素。土壤属偏酸性
黏土,
土层深,当地匀称“冷浆田”。
万年贡米的种植环境优渥,因吸取四季清泉,根植水土特异,故营养丰富,颗粒大,体细长,颗形如梭,米色似玉。
历史
1995年,一支中美联合农业考古队在江西万年的发掘有了重大发现。对
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和吊桶环遗址的考古发现,不仅是当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也对了解人类农耕历史意义非凡。遗址中新石器时代早期发现的栽培稻植硅石,将人类稻作的起源从7000年前又往前推移了5000年,江西万年由此也成为了人类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稻作起源地之一。
考古专家研究认为,在遗址中发现的稻作遗存具有野、、
粳稻特征,是一种
野生稻向栽培稻演化的类型。而在相距不远的
东乡族自治县,20世纪70年代就发现了一片野生稻,而这种野生稻是遗存稻的祖型。这是世界上分布最北的普通野生稻。这片野生稻的发现,为研究中国乃至世界的稻作起源提供了宝贵的生物材料。此外,这些稻种集中了所有栽培稻不具备的特质,由于处在各种灾害的环境下,东乡野生稻蕴含丰富的抗病虫害基因和很强的耐寒基因,对研究稻种起源、演化和今后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万年贡米”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
南北朝,明朝进贡朝廷后成为了“代代耕食,岁岁纳贡”的贡米。现代,万年贡米也成为了万年乃至
江西省主打的区域品牌。万年贡米原名“坞源早”,因明代皇帝食用后大加赞赏,随传旨“代代耕作、岁岁纳贡”而得名。清时各州县纳粮送至京城后,必待万年贡米运到,方可封仓。
1958年,万年贡米在
印度尼西亚万隆博览会上展出,受到好评。1959年,中共庐山会议期间,万年贡米被选为食米。
2012年,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为
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之一——江西万年亲笔题下“野稻驯化,万年之源”。
2016年1月,万年贡米业产业化联合体成立,以
万年县龙头企业为核心,包括粮食合作社22个、家庭农场36个、粮食加工厂17家。
种植方式及产量
解放初期,万年贡米的主产地——万年
裴梅镇有种植面积100公顷,产量25万公斤,后经土地承包到户、退耕还林等,其种植面积进一步减少,最低时甚至仅有7.4公顷。
2004年开始,万年着手对贡米原产地进行保护,寻求更加可持续的保护途径。2016年,万年县贡谷原产地保持在800亩左右,年产量约20万公斤。
万年贡米产于江西
万年县,只生长在山脚下的300亩水田里,属
野生稻,一年栽一季,生育期175天。采用农耕方式:施农家肥,人工除草,山泉灌溉,亩产仅300斤。
相关器具及制品
主要器具和设施
犁、
锄头、铁耙、
喷雾器、铁铲、篇担、簸箕、镰刀、谷仓
万年贡米成品
贡米9603、9618、2011、2030、2033、贡改27、41、42、123等
制作方式
万年贡米可以制作
年糕、元宵米果、
清明米果、
粽子、
糍粑、贡米酒、贡米年糕、贡米米线等食品。
资料来源:
主要价值及品种
营养价值
经测定,万年贡米
蛋白质含量比普通大米高1—2倍,且含丰富的
维生素b族和一定数量的
微量元素。
品种
万年贡米品种有贡香米1、2、3号,贡丝米1、2号、珍珠贡米等十多个。
产品荣誉
万年县被誉为“
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2005年04月06日,万年贡米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10年,万年稻作文化系统入选
联合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第二批被列入其中的农业文化遗产。
2020年12月18日,入选“2020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
2019年11月15日,万年贡米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2019年12月23日,入选“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万年贡米原产地域范围以
江西省上饶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万年贡米原产地域保护范围的函》(饶府字[2004]105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江西省
万年县现辖行政区域内。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坞源早及改良品系。
(二)栽培管理
1.良种繁育:良种繁育区选择在海拔50至80米之间的田及丘岭坂田,用自然山泉水或库水灌溉。
2.栽培:在5月上旬播种,秧龄控制在30至35天。施以人畜腐熟肥或有机质专用肥,合理追肥;用自然山泉水和库水灌溉,实行人工中耕除草3次,不得用
化学除草剂除草;适用收割,防止完全成熟后稻杆软化倒伏。
3.加工:稻谷除杂→去石→谷→谷糙分离→碾米→抛光色选→包装。
(三)质量特色
大米粒细体长,形状似梭,质白如玉,无腹白;吸足水分后向两头伸长,饭软而不粘,入口香滑。
米粒长度\u003e5毫米,长宽比\u003e3,
直链淀粉含量17%至22%;垩白度≤3.0%;胶稠度≥70毫米。
资料来源:
专用标志使用
在万年贡米原产地域范围内的生产者,如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须向设在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万年贡米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机构提出申请,经初审合格,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后,方可使用万年贡米“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
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