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明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李立明,男,1956年5月出生于北京。现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立明教授是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杜兰大学澳大利亚格林菲斯大学客座或兼职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教授。
担任亚太公共卫生科学理事会选举委员会主任委员、WHO行为干预专家委员会委员、WHO西太区慢病顾问、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组负责人、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慢性病防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
人物经历
1982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系,1986年在北京医科大学流行病学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1986年-2000年北京医科大学留校任教。1987年-1988年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夏威夷心脏研究所进修。1990年-1992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作博士后。2000年,历任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主任。2004年12月,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副院校长。2007年12月,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校长。中共十六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
担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政府顾问,江苏省卫生发展与改革顾问,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共卫生顾问;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卫生部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国际卫生咨询委员会和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预防医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客座教授南加州大学预防医学系特聘教授。格里菲思大学兼职教授,泰国皇家Mahidol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指导委员会委员,韩国南汉城大学名誉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教授。1999-2003年任WHO亚太地区公共卫生科学理事会主席,现任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慢病顾问,卫生部社区慢病综合防治示范点项目专家组组长。中华流行病学会主任委员。
主要贡献
科研课题
承担国家九五攻关课题2项,国家十五攻关课题1项,国家十一五支撑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1项,科技部863课题1项,973课题1项,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承担美国中华医学基金课题1项,英国牛津大学合作课题1项,科研经费230万美元。《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主编,《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副主编,《中国公共卫生杂志》副主编,《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副主编,《中国预防医学杂志》副主编,《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常务编委,《北京医科大学学报》常务编委。
主编书籍
卫生部规划教材《流行病学》第4版,第5版和第6版;流行病学研究实例》第3卷和第4卷;《流行病学进展》第10卷;《老年保健流行病学》;《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中国公共卫生的改革与思考》。
主译的著作
《大众生态健康》,《健康的哨兵—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历史》,《化学与生物的恐怖事件》,《灾害事故医疗卫生救援指南》,自1986年以来,在国内外期刊,杂志上发表综述,论文150余篇。
获奖记录
国家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称号,北京市劳动模范和优秀教师;荣获美国总统奖EISENHOWER EXCHANGE FELLOWSHIP,亚太地区公共卫生科学理事会颁发的公共卫生杰出贡献奖,南加州大学年度优秀教授奖;2006年被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评为杰出校友并成为终身校友会会员。获得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高等教育优秀教材一、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
研究方向
1.慢性病流行病学
2.老年保健流行病学
3.医学教育与公共卫生学教育
4.卫生政策与卫生事业管理
科研积累
1.国家九·五攻关课题: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1996-2000)
2.国际合作项目:Kadoorie Study of Chronic Disease in China(2003-)
3.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环境流行病学人群队列研究(2011-2013)
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科技部):区域人口健康大型队列适宜技术的标准化与应用(2012-2014)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环境与遗传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梗死影响的超大型队列研究(2014-2018)
论文
1.Chen Z*,Chen J,Collins R,Guo Y,Peto R,Wu F,Li L*,China Kadoorie Biobank (CKB) collaborative group. China Kadoorie Biobank of 0.5 million people: survey methods,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and long-term follow-up. Int J Epidemiol 2011; 1652-1666.
2.Fang XH, Wang WH, Zhang XQ, Liu HJ, Zhang HM, Qin XM, Wang ZC, Ji XM and Li LM*. Incidence and survival of symptomatic lacunar infarction in a Beijing 种群: a 6-year prospective study. Eur J Neurol 2012; 19 (8): 1114-1120.
3.Lewington S*, Li L*, Sherliker P, Guo Y, Millwood I, Bian Z, Whitlock G, Yang L, Collins R, Chen JS, Wu X, Wang S, Hu Y, Jiang L, Yang L, Lacey B, Peto R, Chen Z, China Kadoorie Biobank study collaboration. Seasonal variation in blood 压强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Outdoor 温度 in 10 diverse regions of China: the China Kadoorie Biobank. J Hypertens 2012; 30: 1383-1391.
4.Li L*, Gao W, Yu C, Lv J, Cao W, Zhan S, Wang S, Wu C, Hu Y. The Chinese National Twin Registry: an update. Twin Res Hum Genet 2013; 16(1): 86-90.
5.Wang B, Zhan S, Gong T, Lee L*. Iron therapy for improving psychomotor development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children under the age of three with iron deficiency anaemia. Cochrane Db Syst Rev. from DVL 2013; 6: CD001444.
6.Zhang Q, Li L*, Smith M, Guo Y, Whitlock G, Bian Z, Kurmi O, Collins R, Chen J, Lv S, Pang Z, Chen C, Chen N, Xiong Y, Peto R, Chen Z*; on behalf of the China Kadoorie Biobank study collaboration. Exhaled monoxide and its associations with smoking, indoor household air pollution and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s among 512 000 Chinese adults. Int J Epidemiol. 2013; doi: 10.1093/ije/dyt158.
7.Millwood IY*, Li L*, Smith M, Guo Y, Yang L, Bian Z, Lewington S, Whitlock G, Sherliker P, Collins R, Chen J, Peto R, Wang H, Xu J, He J, Yu M, Liu H, Chen Z. China Kadoorie Biobank collaborative
参考资料
李立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1-06-0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要贡献
科研课题
主编书籍
主译的著作
获奖记录
研究方向
科研积累
论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