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发祥(1615年-1694年),
回族,字瑞羽,
孟村回族自治县孟村镇丁庄子村人,明清武术家、八极门第二代宗师、沧州十大武术名人之一。
自幼随父亲丁夏习武,练习家传查拳、弹腿、和戳脚。
顺治帝七年(1650年),拜“邋遢道人”黄绝道长为师,学得八极拳。清
康熙十五年(1676年)夏,孟村镇回族武师丁发祥到
北京市登台打擂,一举击败两个沙俄大力士,康熙封其为”铁壮士武侠” 。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丁发祥出生于
孟村回族自治县孟村镇丁庄子村一个家底较为殷实的小康之家。自幼随父亲丁夏习武,练习家传查拳、弹腿、和戳脚。为保护家产之计,隐于村外土窑之中,苦练技艺。
顺治七年(1650年),遇到云游的“邋遢道人”黄绝道长,学得八极拳。当时,八极拳包括八极长拳和八极短打两种练法。每天暗里坚持练功,常年不辍。虽武艺超人,但轻易不外露,有隐士君子之风。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丁发祥游历至燕京(今
北京市),在街上遇到一个肉店伙计推着一辆载有几百斤牛、羊肉的
鸡公车被一水沟所阻,他便上去帮忙,把小车平稳的推过沟去。肉店老板便收他为伙计,帮他料理肉铺。
康熙帝十五年(1676年),丁发祥北游燕京时,遇达嘛肃王的烈马失控,前拦截,并挥掌斩断马蹄子,达嘛肃王遂留丁发祥到府上教徒传艺。同年夏,以尼果赖为首的沙俄代表团到燕京(北京),并在前门设擂,丁发祥登擂,以“暴肘”击败大牤牛、二牤牛两个沙俄大力士。
自
康熙十六年(1677年)开始,丁发祥捐出了朝廷赏赐的金银重资修建成了北京得胜门、
济宁市、河北孟村及孟村
丁庄子村等地的清真寺。手持
康熙帝赐的
尚方宝剑云游各地,治贪官、斩污吏,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回汉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实事。
丁发祥自幼习武,将查拳、弹腿、戳脚功夫习于一身,后有幸得识黄绝道长,学得绝技巴子拳,练就了缩身如弓蓄力,出手如爆竹生花,腾跃身轻如燕,力举千斤的绝技。丁发祥在花甲之年,登神州第一擂台,用巴子拳击败
俄罗斯帝国大力士,获
康熙帝亲封名号,题写“笑龙匾”——“
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上殿不下拜,见官大一级”和
黄马褂等物赐给丁发祥,赐
尚方宝剑,免孟村农民赋税(直到清末),并将“巴子拳”更名为“八极拳”。自此,八极拳名扬天下。丁发祥此后游走江湖,惩恶扬善,传承并发扬光大了八极拳,使之成为国术瑰宝。
八极拳是
中华武术十大拳种之一,是丁发祥作为八极拳二世将八极拳广泛传播,徒弟有达嘛肃王、大内侍卫总教头
张四成等。张四成遵师之遗命将八极拳传回丁发祥的故乡孟村,张四成的徒弟有
吴钟等。吴钟成为一代
武学宗师后,遵师命为完成
师爷丁发祥之遗嘱,在在孟村镇开宗立派,正式成立八极拳门派。当时孟村人拜在吴钟门下为徒的有
丁孝武、吴永、王长锡等人,后丁孝武和吴永又将八极拳传给
罗疃村人李大仲、张克明。张克明又将八极拳传给儿子
张景星,张景星又将八极拳传给
李书文,李书文又将八极拳传给
霍殿阁。从此,八极拳在
沧州市一带开始盛行和流传。八极拳后人将“邋遢真人”黄绝道长尊为八极拳一世,将丁发祥尊为八极拳二世,
张四成和达嘛肃王为八极拳三世,
吴钟、张景星为八极拳四世,李书文为八极拳五世,霍殿阁为八极拳六世。
2015年11月12日,由
王春周创作,以展现丁发祥等沧州武侠的风采的壁画《镖不喊沧》,在中国美术馆参展。
沧州市新闻网:丁发祥力挽“中华第一擂”,为沧州十大武术事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