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燠
曾燠
曾(1759-1831),字庶蕃,一字宾谷,晚号西溪渔隐。江西南城人。官至贵州省巡抚清代中叶著名诗人、骈文名家、书画家和典籍选刻家,被誉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曾廷澐之子。
人物简介
曾燠自幼聪颖过人,少时随父亲宦游到北京,京城里的曹宿见其诗文秀美,“多折行辈与论文”,有少年才俊之名。曾燠的仕途是比较顺畅的。乾隆四十五年(1780),中顺天府乡试,次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派往翰林院研习国书。四十九年任户部主事。五十三年,在为父守孝满服以后,补湖广司,人值军机处,升贵州司员外郎,都察院有副都御史。五十七年,朝廷考核各官政绩,曾燠被定为一等,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出使江南一带。后升两淮盐运使。爱新觉罗·颙琰十二年(1807),升湖南省按察使。十三年,调湖北。十五年,迁升广东省布政使。二十年,再升贵州省巡抚
爱新觉罗·旻宁二年(1822),在还乡奉侍年高母亲五年之后,以巡抚衔巡视两淮盐政。六年,召回北京,以五品京堂候补。十一年,病卒于北京寓所,享年72岁。
曾燠在宦海浮沉达半个世纪,主要业绩有二项,一是治理贵州军民政务,二是治理两淮盐政。嘉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曾燠就任贵州巡抚。赴任伊始,曾燠抓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教化,“于圣渝广训各条后附以解说,刊发城乡民户,广为化导”。曾懊治黔的第二件举措是治理屯军。乾隆初年,贵州省实行按户授田,护卫苗疆,被称作“最为良法”。然而,到爱新觉罗·颙琰中期,则“日久旷废,军田有与苗田界址不明者”。有鉴于此,曾燠奏请“悉行划拨,拟定章程”,俱被嘉庆帝采纳。上述措施的实行,对于维护贵州地方社会治安,发展地方经济,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两淮盐区是清代著名的大产盐区,生产海盐。以淮河为界,分为准南、淮北市两部分,计有23个盐场。乾隆、嘉庆年间,每年缴纳盐课银220余万两,占全国盐课近三分之一。因而,两淮盐政受到清朝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曾懊先后两次赴两淮任职。第一次是乾隆五十七年(1792),因京察一等,获特授两淮盐运便。先是充任钦差大学士庆桂(1735-1816)的随从司员到江南漱狱,勘办讼案。次年才正式到任视事,一干就是十余年。爱新觉罗·颙琰十年,因湖北汉口口岸发生抬高盐价增加百姓负担事件,曾燠以“失察”被部议降三级留任,但得到了嘉庆帝的开恩,理由是“汉口距淮稍远,咎有可原,准其抵销”。也就是免予处分。
第二次是爱新觉罗·旻宁二年(1822)闰三月,因朝廷感到“两淮疲惫日甚”,特命为母守孝刚满服的曾懊以巡抚衔巡视两淮盐政,准用二品顶带。到任以后,立即对盐政中的一些弊端着手整治。但是,由于盐政积弊太深,盐官、盐商舞弊严重,治理工作阻力很大,收效甚微。道光三年,曾燠奏报清查完毕并立定章程,经户部审议,道光帝颁发渝旨,既肯定了他在清查中业已取得的成绩,又表示了对整治不彻底的不满。五年(1825),曾燠将汇总核实后的两淮纲食、各岸销盐总数上报,爱新觉罗·旻宁再次表示了他的不满。六年(1826)三月,为引盐加斤奏清延期一事,曾燠再次引起道光帝的不满。原来此前淮盐每引例重三百六十四斤,因商力拈据,奏准每引加盐十斤,以三年为限,截至道光元年止,曾懊认为“灶产末丰,再请展至丁亥纲为止”。次月,曾懊被召回京师,遭到了道光帝的严厉斥责,在上渝中,道光愤怒地写道:“肤以曾燠在两淮盐运十余年,又历任巡抚藩司,特命以顶戴补授盐政,期资整顿……曾燠在任四年有余,并末能设法整访,一味因循了事,“着令以五品京堂候补,拟示薄惩”。曾燠随之称病告假,爱新觉罗·旻宁余怒末消,下旨“不准给假”,直至他在京师寓所病逝。
燠为官之余,倡导风雅,曾辟“题襟馆”于上,“周植花木为倡和之所”,延纳四方名流唱和,与宾从赋诗为乐。还曾捐款在京师修建南城会馆,并经常前往讲学。工诗文,其诗清转华妙,文擅六朝、初唐之胜。在清代中叶文坛上,以才力富艳负盛名。洪亮吉北江诗话》称其诗“如鹰脱,精采溢目”。骈文与邵齐焘吴锡麟、洪亮吉、刘星炜袁枚孙星衍孔广森齐名,并称为“国朝骈文八大家”。为文磊落风雅,体正旨深。又是开清代按地域论诗人新例的诗论家之一,辑录2000多名江西本籍诗人的诗作编辑成《江西诗征》94卷,对江西历代诗人均作了中肯评论。还辑有《江右八家诗》8卷,对有代表性的清代江西省八位诗人作了评价,颇具艺术眼光,对研究清代诗歌有很大贡献。
曾燠对家乡麻姑山甚为钟爱,留下了不少诗文,至今在龙门桥上仍可看见他的手书对联“天驾彩虹沧海括苍之洞,云飞银汉庐山漱玉之亭”。
著有《赏雨茅屋诗集》22卷、《骈体文》2卷、《外集》2卷、《义学轩》、《西溪渔隐》各l卷。其骈文佳作被编入《八家四六文钞》。
曾燠还是一位著名的典籍选刻家,热心家乡和国家的文化建设,先后选列了《国朝骈体正宗》12卷、《苏文忠公奏议》2卷、《虞文靖公诗集》8卷、《江右八家诗》8卷、《朋旧遗诗》18卷、《江右诗征》120卷,以及《续金山志》12卷、《吕子易说》2卷、《邗上题襟集》等刊行。另外,还有一部他选编的清朝诗集 《清真集》,由于晚年多病,末能最终完成,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清骈体正宗》选录毛奇龄陈维崧毛先舒陆圻吴兆骞等42家文172篇,正编12卷、补编1卷。以六朝为宗,尤尊徐陵庾信任昉沈约诸家,所选文章,不无偏好。但爱新觉罗·颙琰以前骈文作家书中选择略备,且重要作家、作品入选较多,能分别主次;选文基本上精当有代表性,不失为一部比较完备、精要的清代骈文选本。
文献记载
徐珂的《清稗类钞》文学卷中记载:“南城曾宾谷侍郎燠任两淮盐运使时,辟题襟馆於邗上”,“周植花木为倡和之所”,延纳四方名流唱和,与宾从赋诗为乐。还曾捐款在京师修建南城会馆,并经常前往讲学。
王振世《扬州览胜录》说:“题襟馆在运署内。清嘉庆间,曾宾谷燠都转两淮,提倡风雅,筑题襟馆于署内。一时座上皆海内名流,觞咏无虚日。著有《邗上题襟集》。”“题襟”,就是文人雅士宴集吟咏,舒展胸怀。王士祯(士)、孔尚任卢见曾(雅雨)三度“虹桥修”的盛举,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佳话。曾燠的题襟活动,是继承前辈王、孔、卢主持修禊的流雅余韵,搞的是文化集会。后人对这次文化集会很看重,东圈门壶园主人何栻撰写题襟馆楹联赞誉:“当年多士登龙,追陪雅集,溯渔洋修禊,宾谷题襟,招来济济英髦,翰墨壮山河之色。”
《扬州画舫录·城南录》中记载,乾隆五十八年(1793)秋,曾燠和吴人、吴退庵、詹石琴、徐嵩、胡香海、吴兰雪、陆晓山等名士,在九峰园举行秋禊活动,并为这次雅集作序,“转运序云:‘莫春修禊,厥事尚已。……岁在癸丑,符兰亭之年;序维上秋,落淮南之叶。下官……公事方暇,素商届节,不有嘉集,曷申雅怀?乃以七月朔越三日,会宾客于邗水之上,秋禊是举。……’”《扬州画舫录》中还记载“转运莅扬州,旦接宾客,夕诵文史,部分如流。觞咏多暇,著有《邗上题襟集》,《秋禊诗》载其中。至于北郊诸名胜,转运燕游唱和,如《十一月望日黄建斋邀游平山堂夜饮湖上即席和韵奉答日蜀冈探梅用昌黎人日城南登高韵》、《康山留客》诸诗,皆传诵一时。”
《扬州画舫录》中还记载,曾燠还在梅花书院“亲课诸生,又拔取尤者十余人,置于正课之上,名曰上舍,岁加给膏火银十八两。”
诗选
传来都下诗篇多和张王夫之翰林《驿柳》之作,赋此寄怀
谁吟驿柳怨春风,蜀客乡心有万重。雨雪霏霏还卒少,关山处处羽书逢。
攀条几岁悲司马,筹笔何时起卧龙。想为烟尘憔悴极,已非张绪旧姿容。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文献记载
诗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