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斯顿龙(学名:Gastonia)是
多刺甲龙科下的一属恐龙,生活于大约1.39至1.25亿年前早白垩世的
北美洲。加斯顿龙是由詹姆士·柯克兰(James Kirkland)在1998年所命名。
加斯顿龙是在1998年由詹姆士・柯克兰命名的,种名以化石搜寻者 Robert gaston为名,他是一位古生物画家,曾为许多博物馆的古生物绘画和制作古生物骨架模型。
加斯顿龙的化石发现于
犹他州,
地质年代约1亿2600万年前。发现的化石是所有目前
多刺甲龙科化石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同时还发现了
犹他盗龙属的化石,而犹他盗龙则是体型最大的
驰龙科恐龙。但是许多骨头呈关节脱落状态,所以很难知道加斯顿龙到底有多少尖刺。在它的骨盆区域有像盾牌一样的硬甲覆盖,在它的背部有尖尖的大骨钉尾巴,而在两侧长着向外伸出的骨钉。在所有身披硬甲的恐龙中加斯顿龙是武装最到位的恐龙之一,但是它的尾部没有尾锤。
罗伯特・巴克( Robert bakker)所著的小说《 RaptorRed》里就有加斯顿龙出现,这是一本关于一只雌性犹他盗龙的小说。在故事中有一群不同的掠食动物企图攻击加斯顿龙,其中就有
高棘龙,虽然加斯顿龙采取了防护措施,但最后仍然命丧
犹他盗龙的利爪之下。《侏罗纪格斗俱乐部》( Jurassic Fight Club)中也有加斯顿龙出现,它与犹他盗龙发生了争斗。
加斯顿龙有着荐骨装甲及巨大的肩膀尖刺,与它的近亲
多刺甲龙相似。丹佛
自然博物馆同时展出加斯顿龙与
怪嘴龙的骨架模型。加斯顿龙是种中型
甲龙亚目,1998年,柯克兰估计身长为6米(20英尺),而2010年,格雷戈里·保罗(Gregory S. Paul)估计其长5米(16英尺)、重1.9吨。骨骼长459厘米(181英寸)、臀高112厘米(44英寸)。
颅骨略长且尖锐,正模标本中颅骨尺寸测量为295×283毫米。加斯顿龙被皮内成骨(皮肤骨化物)所保护,颈部至少覆盖两个骨环。
加斯顿龙以化石搜寻者Robert Gaston为名。它的化石是在
犹他州发现,与
犹他盗龙属发现于同一采石场,这是所有
多刺甲龙科化石中最为完整的标本。模式种是G. burgei,化石发现于雪松山组(Cedar Mountain Formation)的
黄色 Cat段,
地质年代约1亿2600万年前。博氏加斯顿龙(Gastonia burgei)正模标本(CEUM 1307)发现于犹他州东部
格兰德县黄猫采石场(Yellow Cat Quarry)下雪松山组
石灰岩层的一个尸骨层中,由单个
颅骨组成,与
犹他盗龙属正模标本及一只
禽龙科在4具加斯顿龙部分骨骼旁边一起发现。第二个种麦氏加斯顿龙(G. lorriemcwhinneyae)于2016年根据洛丽·麦克温尼(Lorrie McWhinney)1999年发现的大型尸骨层所描述,该尸骨层属于红宝石牧场段(Ruby Ranch Member),可能是兽群死于干旱或洪水时形成。正模标本及副模标本由丹佛自然科学博物馆从
犹他州格兰德县雪松山组红宝石牧场段的洛丽地(Lorrie's Site)发现。正模标本不完整,仅由一个颅顶组成,尽管副模标本包括很多来自骨骼各部位的其它材料。
柯克兰1998年将加斯顿龙归入
甲龙科中的
多刺甲龙科。然而,维多利亚·阿布尔(Victoria Arbour)2014年的一项分析发现该属是甲龙科的一个非多刺甲龙亚科基干成员。
加斯顿龙生活在一个树木较为繁茂、沿河森林被开阔区域分隔的
栖息地。气候相当干燥,雨季短暂。黄猫段的其它恐龙包括
鸟脚亚目的马龙、
雪松山龙及蜥巨龙、
蜥脚下目的雪松龙和
兽脚亚目的
铸镰龙、双子盗龙、玛莎盗龙、
内德科尔伯特龙属、
犹他盗龙及
郊狼龙属。加斯顿龙是目前唯一的
甲龙亚目,也是动物群最常见的物种之一。柯克兰认为,加斯顿龙的数量可能非常丰富,因为装甲可有效保护其免受栖息地的顶级掠食者——巨型驰龙科犹他盗龙的侵害,后者的残骸已在最初发现前者的采石场中发现。加斯顿龙可能具有典型的
多刺甲龙科防御措施,柯克兰将其理解为包括垂直尖刺提供的被动防御及通过灵活尾部的水平尖刺击中捕食者的主动防御的组合。盔甲也会起到种内战斗(即
雄性之间的决斗)的功能。垂直尖刺可能用于恐吓对手,而动物可能通过头部对撞决定强弱。柯克兰提出,与
结节龙科相比,典型
甲龙科的下弯头部的枕髁更偏向腹侧、
颅骨后端更松动以吸收冲击,是对这种行为的适应。一般认为
甲龙亚目是独居动物,因为它们的短腿貌似很不适应成群迁徙,但加斯顿龙化石的集中分布可能与此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