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露计划
扶贫部门实施的教育帮扶政策
雨露计划是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06年10月24日起,在贫困地区实施的一项扶贫工作计划。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加快扶贫开发和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雨露计划的实施对象主要有四类:一是扶贫工作建档立卡的青壮年农民(16-45岁);二是贫困户中的复员退伍士兵(含技术军士,下同);三是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村干部和能帮助带动贫困户脱贫的致富骨干;四是建档立卡贫困子女参加中等职业教育(全日制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院校)和高等职业教育(全日制普通大专、高职院校、技师学院等)。
雨露计划在脱贫攻坚期间,累计惠及800多万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带动15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
目的意义
扶贫开发多年的实践证明,通过扶持、引导和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强其就业和创业能力,把人口压力转化为资源优势,是加快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步伐的有效途径。“雨露计划”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特色,以提高素质、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为宗旨,以中职(中技)学历职业教育、劳动力转移培训、创业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政策业务培训为手段,以促成转移就业、自主创业为途径,帮助贫困地区青壮年农民解决在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最终达到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最终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雨露计划”的全面实施,标志着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由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阶段,发展到自然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开发并举的新阶段。
指导思想
雨露计划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综合运用资金扶持、宣传引导和竞争、激励等手段,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全面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增强其就业和创业能力,通过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努力增加贫困农民收入,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注重开发。以贫困群众为主体,在尊重他们意愿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本的有效转变。
(二)突出重点,分类实施。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统筹计划、突出重点,进行分类指导和培训。
(三)紧跟市场,按需施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按照不同行业要求,采取不同内容和形式组织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以现有教育培训机构为主渠道,发挥多种培训资源的作用,充分调动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和农民群众自身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满足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实需要的各类培训。
(五)政府主导,共同参与。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积极动员、引导和组织包括民营经济、非政府组织和国际社会在内的社会各界,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和支持“雨露计划”的实施。
总体目标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朝着培养“讲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方向,经过努力,使贫困地区的农民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期间,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帮助500万左右经过培训的青壮年贫困农民和20万左右贫困地区复员退伍士兵成功转移就业;通过创业培训,使15万名左右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干部及致富骨干真正成为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通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使每个贫困农户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1—2门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农业生产技术。
实施对象
“雨露计划”的对象主要有四类:
一是扶贫工作建档立卡的青壮年农民(16-45岁);
二是贫困户中的复员退伍士兵(含技术军士,下同);
三是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村干部和能帮助带动贫困户脱贫的致富骨干。
四是建档立卡贫困子女参加中等职业教育(全日制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院校)和高等职业教育(全日制普通大专、高职院校、技师学院等)的。
实施方法
实施“雨露计划”,要根据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总体要求,采取因地制宜、分类区别对待的方法组织落实。
青壮年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主要采取各级扶贫部门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公开认定培训基地,由各培训基地组织培训、就业和维权服务的办法实施(具体实施指导意见后发)。
复员士兵就业培训、村干部和致富骨干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工作,将分别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商后,分类下达实施方案,按照统一规划、分工负责的办法组织实施。
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施“雨露计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强化协调工作力度,结合本地实际,分类编制年度计划,落实扶持政策,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协调实施工作,确保这项惠民利国的扶贫开发措施落到实处。
(二)强化宣传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通过电视专题节目、报刊征文活动、专题文艺演出、社会团体公益活动、评选先进人物等办法,采取多种方式,全方位宣传“雨露计划”的相关政策、普及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致富创业基础知识、推广各地劳动力开发经验、宣传和剖析创业成功范例、发布相关市场信息,动员和引导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关注、支持和参与“雨露计划”的实施工作,为“雨露计划”的实施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三)加大资金投入和管理。用于实施“雨露计划”的经费,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培训机构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要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社会力量注入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事业。要加大资金管理和社会监督力度,加强对培训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与审计,对弄虚作假、虚报冒领、挤占挪用培训资金的要严肃查处。
发展历程
2006年10月24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贫困地区实施雨露计划,在脱贫攻坚期间,累计惠及800多万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带动15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
2011年,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国务院扶贫办推进“雨露计划·腾飞工程——中西部地区万名应用人才助学行动”,该项行动是新阶段实施的一项重点扶贫工作,是惠及妇女的民心工程和扶贫济困的德政工程,也是全国妇联与国务院扶贫办开辟的一条“智力扶贫”新路。
2022年6月,“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正式启动。作为雨露计划的“后半篇”,将帮扶对象由脱贫家庭扩展到脱贫家庭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将支持范围由职业教育环节延伸到就业帮扶环节,行动的定位、内涵、性质都有了新变化、新发展、新提升。
2023年5月,全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推进会议举行,要求各地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帮扶举措,确保全面完成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各项目标任务。
各地行动
2003年起,陕西省开始启动实施了“雨露计划”培训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务院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陕西省“雨露计划”培训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培训就业、跟踪服务”的思路,以贫困地区“两后生”(初、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培训对象,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能创业、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领导,完善管理,创新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重庆市
2022年8月,重庆市乡村振兴局、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三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在5年过渡期内,以“雨露计划”为基础,重点围绕校企合作,确保“雨露计划”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同时,重庆市乡村振兴局在全市38个涉农区县开展“大排查大走访大整改”行动,走访排查农户680多万户2000余万人,建立起脱贫户子女入读职业院校意愿情况、“雨露计划”在读学生情况以及“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意愿情况3张清单。
云南省
为把“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落到实处,云南省市县三级均成立工作专班,将此项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对各州市县特别是重点帮扶县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同时,云南将帮扶对象由脱贫家庭扩展到脱贫家庭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将支持范围由资金资助延伸到职业教育、就业帮扶环节。“雨露计划”年补助标准由原来的3000元,梯次提高至职高、中职、高职补助标准每人每年3000、4000、5000元,岗前职业技能培训补助费用最高提升1万元。
此外,云南省还摸清了“雨露计划”应届、往届毕业生底数,形成就学、就业、创业3个意愿清单。挖掘产业项目、以工代赈等用工需求,依托创业政策和园区孵化项目,鼓励支持“雨露计划”毕业生创业就业。强化政企合作,与相关企业和培训学校合作,开展脱贫劳动力就业招聘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推动省内职业技能院校与用工企业深化合作,完善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机制。
截至2023年11月3日,云南通过出台系列政策,升级续写“雨露计划”,2023年5.3万名“雨露计划”毕业生中,4.7万名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已完成签约90.2%,对1万名有升学或创业意愿的学生已落实帮扶措施。全省已向17.63万名“雨露计划”学生发放补助4.26亿元,发放进度和发放率均达100%。全省有80家企业签订企校合作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协议。
2023年以来,青海省把实施雨露计划作为促进脱贫人口务工就业的“内生动力工程”和“技能提升工程”,统筹部门合力,强力推进实施,2022年、2023年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升学率分别达到98.7%、98.6%。
青海省成立由省级领导牵头的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专项工作组,常态化开展“挂图作战”“打分排序”“送教上门”和“沉底督帮”;在全省368个乡镇设立有效衔接工作“总队长”,统筹县乡村力量与年度所有脱贫家庭毕业生开展“一对一”帮扶,印发脱贫户、监测户“明白卡”,做到包联名单上墙、政策宣传到户,构建形成“纵向一条线、横向一盘棋、推进有抓手、责任落到人”的雨露计划工作体系。紧抓东西部协作、对口援青、中央定点帮扶等政策机遇,开展定向招聘,畅通雨露计划毕业生从“校门”到“厂门”绿色通道。同时,分类建立在校学生、入读意愿、就业意愿三张清单,依托“雨露百事通”开展在校生补助线上申报,补助资金直接发放到脱贫家庭“一卡通”账户;建立省内企业岗位资源信息库,利用各类线上平台,做好用工信息收集、发布工作。加强与电信部门合作,依托全省大数据平台,将脱贫家庭本科生、预科生一并纳入监测帮扶范围。
此外,扎实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青海省各地同步举办雨露计划专场招聘会22场,提供就业岗位9300余个。推动全省46家职业院校建立帮扶工作台账,对有就业意愿的脱贫家庭毕业生,统筹省州县三级人社部门力量,至少开展一次就业指导、推荐三个就业岗位;对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金融支持等全要素服务。
目录
概述
目的意义
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
总体目标
实施对象
实施方法
政策措施
发展历程
各地行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