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调整策略是指企业在
市场营销活动中,根据市场状况、企业条件等价格影响因素的变化适时修订和调整产品基本价格的手段。其目的在于促使产品价格适应供求变化并与营销组合的其他因素更加协调,发挥最佳促销作用,提高营销效益。
影响因素
变价的发动者
降价原因
- 企业的生产能力过剩,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之下,企业的成本费用低于竞争者,由于技术的进步而使行业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 由于
通货膨胀,企业的产品供不应求,产品的包装、款式、性能等有所改进。
提价原因
- 由于通货膨胀,企业的产品供不应求,产品的包装、款式、性能等有所改进。
变价的应对者
- 同质产品市场上,如果一个企业降低,其他企业只能随之降价;而异质产品市场上,对竞争者价格变动的反应有更大的自由度。
- 维持原有的营销组合。
- 保持价格不变,修改其他营销策略。
- 同幅度或不同幅度的价格跟进。
削价及提价策略
削价策略
企业削价的原因很多,有企业外部需求及竞争等因素的变化,也有企业内部的战略转变、成本变化等,还有国家政策、法令的制约和干预等。这些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急需回笼大量现金
对现金产生迫切需求的原因既可能是其他产品销售不畅,也可能是为了筹集资金进行某些新活动,而资金借贷来源中断。此时,企业可以通过对某些需求的价格弹性大的产品予以大幅度削价,从而增加销售额,获取现金。
开拓新市场
一种产品的潜在顾客往往由于其消费水平的限制而阻碍了其转向现实顾客的可行性。在削价不会对原顾客产生影响的前提下,企业可以通过削价方式来扩大市场份额。不过,为了保证这一策略的成功,有时需要以产品改进策略相配合。
排斥现有市场的边际生产者
对于某些产品来说,各个企业的生产条件、生产成本不同,最低价格也会有所差异。那些以目前价格销售产品仅能保本的企业,在别的企业主动削价以后,会因为价格的被迫降低而得不到利润,只好停止生产。这无疑有利于主削价的企业。
生产能力过剩
企业生产能力过剩,产品供过于求,但是企业又无法通过产品改进和加强促销等工作来扩大销售。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考虑削价。
预期削价会扩大销售
企业决策者预期削价会扩大销售,由此可望获得更大的生产规模。特别是进入成熟期的产品,削价可以大幅度增进销售,从而在价格和生产规模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为企业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奠定基础。
成本降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许多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和费用在不断下降,因此,企业拥有条件适当削价。
中间商要求
以较低的价格购进货物不仅可以减少中间商的资金占用,而且为产品大量销售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因此,企业削价有利于同中间商建立较良好的关系。
政治法律环境及经济形势的变化
政府为了实现物价总水平的下调,保护需求,鼓励消费,遏制垄断利润,往往通过政策和法令,采用规定毛利率和最高价格、限制价格变化方式、参与市场竞争等形式,使企业的价格水平下调。在紧缩通货的经济形势下或者在市场疲软、经济萧条时期,由于币值上升,价格总水平下降,企业产品价格也应随之降低,以适应消费者的购买力水平。此外,消费者运动的兴起也往往迫使产品价格下调。
提价策略
提价确实能够增加企业的利润率,但却会引起竞争力下降、消费者不满、经销商抱怨,甚至还会受到政府的干预和同行的指责,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虽然如此,在实际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提价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应付产品成本增加
这是所有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成本的增加或者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或者是由于生产或管理费用提高而引起的。企业为了保证利润率不致因此而降低,便采取提价策略。
适应通货膨胀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即使企业仍能维持原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利润的实际价值也呈下降趋势。为了减少损失,企业只好提价,将通货膨胀的压力转嫁给中间商和消费者。
产品供不应求
对于某些产品来说,在需求旺盛而生产规模又不能及时扩大而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提价来遏制需求,同时又可以取得高额利润,在缓解市场压力、使供求趋于平衡的同时,为扩大生产准备了条件。
利用顾客心理
作为一种策略,企业可以利用涨价营造名牌形象,使消费者产生价高质优的心理定势,以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产品声望。对于那些革新产品、贵重商品、生产规模受到限制而难以扩大的产品,这种效应表现得尤为明显。
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
不同市场的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是不同的,即使处在同一市场的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也可能不同。从理论上来说,可以通过需求的价格弹性来分析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弹性大表明反应强烈,弹性小表明反应微弱。但在实践中,价格弹性的统计和测定非常困难,其状况和准确度常常取决于消费者预期价格、价格原有水平、价格变化趋势、需求期限、竞争格局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等多种复杂因素,并且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改变而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企业难以分析、计算和把握。所以,研究消费者对调价的反应,多是注重分析消费者的价格意识。
竞争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
虽然透彻地了解竞争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几乎不可能,但为了保证调价策略的成功,
主动调价的企业又必须考虑竞争者的价格反应。没有估计竞争者反应的调价,往往难以成功,至少不会取得预期效果。
企业对策
竞争对手在实施价格调整策略之前,一般都要经过长时间的深思得失,仔细权衡调价的利害,但是,一旦调价成为现实,则这个过程相当迅速,并且在调价之前大多要采取保密措施,以保证发动价格竞争的突然性。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贸然跟进或无动于衷都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是尽快迅速地对以下问题进行调查研究:(1)竞争者调价的目的是什么?(2)竞争者调价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3)竞争者调价将对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销售量、利润、声誉等方面有何影响?(4)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对竞争者调价行动有何反应?(5)企业有几种反应方案?竞争者对企业每一个可能的反应又会有何反应?
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调整价格策略
导入期的价格策略
可以根据产品的市场定位而采取高、中、低三种价格。
高价“撇脂”策略
在短期
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以远远高于成本的价格推出新产品。好处是不仅在短期内迅速获取盈利,缺点是较高的价格会抑制潜在需求。
低价“渗透定价”
以较低的价格投放新产品,目的是通过广泛的市场渗透迅速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优点是能迅速打开新产品的销路,缺点是投资回收期较长。
满意定价
介于“撇脂”和“渗透”策略之间的中等价格策略,优点是价格比较稳定,缺点是比较保守。
成长期的价格策略
通常的做法是在不损害企业和产品形象的前提下适当降价。
成熟期的价格策略
总体而言,成熟期的价格策略呈现出低价的特点。
衰退期的价格策略
这一阶段的价格策略主要以保持营业为定价目标,通过更低的价格,一方面驱逐竞争对手,另一方面等待适当时机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