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国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李保国,男,1964年10月20日出生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1993年1月,李保国担任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水管理研究所副教授、所长。1995年1月,晋升为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土壤和水科学系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土壤和水重点实验室主任。2005年1月6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审,以李保国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次年,李保国的《土壤学》由中国农业出版社进行出版。2009年4月30日,李保国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15年,由李保国主编的《地学综合实习指导》由中国农业出版社进行出版。2021年12月17日,李保国《以“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荣获社会服务优秀成果奖。2024年3月18日,李保国一行赴河南省息县开展实地的调研考察。同年4月11日,李保国同任图生教授,大自然保护协会会长李颖等一前往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考察调研。
李保国曾获得农业部科研杰出人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首届中国土壤学会奖、首批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甲类)一等奖等荣誉。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64年,李保国出生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1980年,李保国考入中国农业大学的前身——北京农业大学的土壤与农业化学系。本科毕业时,李保国报考了土壤学的研究生,开始跟随导师一起从事黄淮海盐碱地改良的学习和研究。
1984年9月至1986年12月,李保国在北京农业大学遥感研究所土壤学攻读硕士学位。1987年1月至1989年12月,李保国在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系土壤学攻读理学博士学位 。
工作经历
博士毕业后,李保国留校工作。20世纪90年代末,黄淮海的工作告一段落,他开始参与西北荒漠化防治工作,走遍了甘肃、新疆、内蒙古、青海等许多地方,他和团队曾在罗布泊地区进行了5年的科学考察和实地测量。
1993年1月,李保国担任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水管理研究所副教授、所长。1995年1月,晋升为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土壤和水科学系系主任,农业部土壤和水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0年9月,他被聘为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科"教育部人才项目特聘教授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次年1月,开始担任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2002年10月,担任教育部植物土壤互作过程实验室副主任。
2003年6月,李保国在专家研讨加速农业高等院校发展建议中表示,农科大学生应成为农业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为此,应有相应的政策与之配套。2005年1月6日,经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审,以李保国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2005年8月30至9月10日,由李保国与新疆农业大学蒋平安教授率领的联合科学考察小组顺利完成了对罗布泊为期10天的野外科考活动。同年,他的《中国的荒漠化及其防治》由高教社进行出版。次年,李保国的《土壤学》由中国农业出版社进行出版。2009年4月30日,“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李保国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2年8月8日,李保国出席了在青岛农业大学举行泰山学术论坛节水农业专题会议。2014年11月,李保国被授予美国农学会会士(Fellow of Agronomy Society of America),美国农学会主席David向包括他在内的今年入选的17位科学家颁发了证书。2015年,李保国的《地学综合实习指导》由中国农业出版社进行出版。2018年9月7日,李保国应山西农业大学资环院邀请做交流访问,并在图书馆西侧报告厅做了题为“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耕地质量提升”的学术报告。
2020年3月31日,中国经济新闻网发布了《文聚、李保国、李洪文:保护性耕作保育黑土地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文章。2021年12月17日在京召开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评选表彰大会上,无党派人士李保国《以“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荣获社会服务优秀成果奖。2023年6月20日,李保国接受了极目新闻的专访。
2024年3月18日,为深入落实中国农业大学淮河乡村振兴研究院建设,李保国一行赴河南省息县开展实地的调研考察。4月11日,李保国同任图生教授,大自然保护协会会长李颖等一前往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考察调研。
研究方向
李保国的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土壤过程的定量化及其在农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主要作品
出版著作
信息来源
期刊论文
信息来源(仅收录部分)
主要成就
李保国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项目(97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各类课题20余项 。现发表文章170余篇,其中在《Water Resources Research》、《Soil Science》、《Geoderma》等国际土壤和水学科著名杂志发表6篇, 被SCI、EI、ISTP收录论文27篇;出版教科书及专业书籍5部。他提出和研制了区域水盐运动监测预报系统、干旱地区土壤发育过程模拟系统、区域尺度的随机土壤水分均衡模型,建立了基于GIS的土壤分布式过程模型(水、氮、盐、污染物等)并在黄淮海平原、西北地区区域水土资源管理中得到了应用,提出和初步建立了虚拟农田系统。
主持项目
信息来源
授权专利 
石建初; 左强; 戴秋明; 李保国. 用于盐碱地的灌溉控制方法与系统. 201310462376.X
软件著作权
李保国的软件著作权包括1. 稻田土壤水热碳氮循环模拟软件(WHCNS-RICE). 2014SRBJ0308.
2. 区域尺度作物生产潜力模拟软件(RCPP-GIS). 2009SRBJ1437.
3. 土壤作物系统模拟软件. 2005SRBJ0981.
4.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旱作农业水肥决策系统. 2005SRBJ1001.
5. 农业管理决策信息化系. 2005SRBJ0948.
6. 资源环境信息查询系统. 2005SRBJ0991.
7. 基于三维数字化仪的植物形态结构数据采集管理系统. 2005SRBJ1011.
8. 玉米结构-功能并行模拟系统V1.0. 2005SRBJ1010.
9. 植物器官三维造型系统 V1.0. 2005SRBJ1009.
10. 区域尺度土壤-作物系统水分溶质模拟软件V1.0. 2006SRBJ0658.
11. 作物冠层太阳辐射模拟软件(Canopy Analyzer),V1.0. 2006SRBJ0803
信息来源
社会任职
信息来源
获得荣誉
个人荣誉
信息来源(仅收录部分)
作品荣誉
信息来源(仅收录部分)
相关事件
2024年4月22日,“中国三农发布”报道了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建华镇双胜村种植户春耕遭遇镇、村干部阻止的事件,事件中,村干部表示,种植户要缴纳一笔200元每亩的“增补承包费”,因此产生纠纷,出现了粗暴阻止种植户春耕的情况。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土地学院院长李保国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耕地面积变化中,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一个重要节点。在此前,有许多农民或企业自己开垦的耕地,并没有被统计在内,某种意义上,是耕地中的‘黑户’,可以称之为‘黑地’。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这些‘黑地’全部被调查出来,成为了新增耕地的一部分,但这也带来许多问题。”
对于新增耕地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李保国表示,“中国地少人多,耕地面积紧张,看起来新增耕地是个好事儿,这种想法普通人都会有,但并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比如有的可能开垦后确实不错,但也有的地方,环境比较脆弱,一旦开垦,失去了植被的保护,水土流失非常快,刚开始种的时候当然不错,但种一段时间后,水土流失了,盐渍化了或沙化了,土地变贫瘠了甚至严重退化,那时候怎么办?尤其是一些半干旱区、荒漠化易发区,更要注意这个问题。”
参考资料
现任领导.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2022-03-04
李保国.中国农业大学.2022-01-18
把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百家号.2024-04-24
李保国教授当选美国农学会会士(图文).中国农业大学新闻网.2024-04-24
【学术交流】中国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来我院做学术报告.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2024-04-24
李保国.万方数据.2024-04-24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工作经历
研究方向
主要作品
出版著作
期刊论文
主要成就
主持项目
授权专利 
软件著作权
社会任职
获得荣誉
个人荣誉
作品荣誉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