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堂(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侧,西长安街南侧。它是中国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开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的场所,是党、国家和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
人民大会堂坐西朝东,南北长336米,东西宽206米,高46.5米,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东门为人民大会堂正门,上悬国徽。大会堂主体结构形式采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其中五千人宴会厅和
万人大礼堂的屋架及挑台为钢结构。建筑立面呈“山”字形两翼略低,中部稍高,四面开门,周围环列134根圆形廊柱。
人民大会堂主要分为三个区域,一区(北部)侧重于国家外事活动,有可容纳5000人坐席的宴会厅;二区(中部)侧重于社会大型活动,主要是万人大礼堂;三区(南部)主要侧重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活动,主要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楼。其共计有会议厅、休息厅、办公室等300多个空间。
1958年9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
北戴河区召开,会上要求在1959年10月1日到来之前,建好人民大会堂。1958年9月初,34个单位参与了人民大会堂方案设计,一直到同年10月14日,在周总理审阅最终确定的三份设计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后,确定采用北京市规划局的方案。确定方案14天后,人民大会堂正式动工。参加人民大会堂施工的人员数量平均每天1.4万人,最高时人数曾达到3.5万人。1959年9月9日,毛泽东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毅一同参观了即将竣工的大会堂。毛泽东为大会堂取名“人民大会堂”。第二天,人民大会堂胜利竣工、交付使用。
大会堂建成后,得到中外上下一致好评,获得“20世纪当代中国建筑艺术奖”,“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等。2007年12月,人民大会堂以及
北京民族饭店、798近现代建筑群等71处、188栋单体建筑被列入《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2016年9月,人民大会堂与
民族文化宫展览馆、天津劝业场等98个项目入选由
中国文物学会、
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的“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历史沿革
建造背景
早在1945年,毛泽东就已经设想要在革命胜利后建造一座
万人大礼堂,使党的领导人能够和群众一起共商国家大事。
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后,没有办公场所——需要暂时在中南海办公、借用全国政协礼堂,存在诸多不便。为了满足国家政治生活的客观需要,1958年,建造大礼堂的计划提上日程。同年7月,北京市委派出了城市建设考察团去
苏联考察。同时,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也在全院展开了一次征集设计案的活动。
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
北戴河区召开,会议提出为迎接
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要在北京兴建一批公共建筑作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献礼,时称十大建筑,人民大会堂是其重中之重。
因为天安门广场与中南海距离很近,周恩来考虑未来工作沟通方便性,便将天安门广场定为建立人民大会堂的最终选址。确定好地址后,1958年9月5日,北京市召开会议,传达中央指示:要求在1959年10月1日到来之前,建好人民大会堂、革命博物馆、
历史博物馆、农业展览馆、
民族文化宫展览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十大建筑。当时,距离1959年国庆节只剩下不到400天。“十大建筑”工程总指挥、北京市副市长万里为了鼓励士气,在首都十大建筑建设动员大会上说到:“不是有人不相信我们能自己建设现代化国家吗?老认为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吗?我们一定要争这口气,用行动和事实做出回答。”
方案设计
1958年9月7日至8日,著名建筑师沈勃和
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汪季琦经“十大建筑”工程总指挥万里同意后,向16个省市的建筑专家进行大会堂设计邀请。短短三天内,
梁思成、
杨廷宝、
张开济等30多位建筑专家一同来到北京。
在最开始,建筑设计专家先后拿出三套设计方案,但却都不理想。为了广泛征求多方意见,周恩来提出,要吸收一批年轻设计师进组。新老建筑设计师组成互相促进、取长补短的设计团队,很快就拿出了更好的设计方案。
按当时要求,大会堂的建筑范围必须在7万平方米内。时任人民大会堂设计师的李国胜曾表示,其大会堂的内容很多,无论如何精打细算,设计出的方案总显得“小家子气”。要设计大气的大会堂,这范围限制为建筑设计师们的设计增添了难度。
经过前七稿方案的探讨,各单位共做出84个平面图,189个立面图。北京市规划局的年轻设计师赵冬日及同事大胆地提交了一个建筑面积达17.18万平方米的设计方案。10月14日,在周总理审阅最终确定的三份设计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后,确定采用北京市规划局的方案。
正式施工
在中央确定人民大会堂的方案后,拆迁工作开始了。人民大会堂大会堂工程用地面积即13.73公顷,拆迁机关单位67处,房屋1823间,迁移居民684户,拆房2170间。在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下,2000余间房屋于10月10日基本拆迁完毕。
10月28日,人民大会堂正式动工。大会堂建造期间,先后有18个省、市、自治区选派了7000多名优秀工人和技术人员到京直接参加了工程建设,另外还有23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家工厂克服各种困难,如期完成了订货要求,上万名建设人员昼夜苦干。参加施工的人数平均每天1.4万人,最高时人数曾达到3.5万人,每天参加义务劳动的更不计其数。
人民大会堂的建设是施工图绘制与施工同时进行的,在施工图绘制过程中,不断有各地的建筑工作者提出各种改进意见。
梁思成与沈勃吸收了人们的意见,对原设计方案进行改进,对细节部分进行设计。
1958年12月底,中央政治局正式开会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工程。会上,周恩来亲自介绍了人民大会堂。会议一致同意人民大会堂的方案。
建造完工
1959年7月25日,大会堂验收委员会成立,旨在对大会堂的各个部位进行严格检查和验收,以确保安全投入使用。
1959年9月9日,毛泽东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毅一同参观了即将竣工的大会堂。在“十大建筑”工程总指挥万里在向毛泽东一众人汇报时,提到大会堂还未命名,但当时人们一般称其为大会堂或人大会堂,有人建议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堂。毛泽东思考后,想到大会堂是属于人民的,便为大会堂取名为“人民大会堂”。
在历经多重挑战,举全国上下之力设计、建造后,1959年8月31日,为期304天的“战役”终于圆满结束,接下来最主要的就是清扫、调试工作。9月10日,人民大会堂全部胜利竣工、交付使用。万名施工代表参加在大会堂举行的国庆工程竣工表彰大会。
195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招待会顺利在新落成的人民大会堂举行。
建筑结构
人民大会堂采用大跨度、穹窿顶、无立柱结构,立面呈“山”字形,两翼略低、中部稍高、四面开门,可满足一万人同时开会,并确保每个角度均可看到主席台。
人民大会堂由北部的宴会厅,中部的
万人大礼堂,南部的全国人大常委办公楼三部分组成。人民大会堂的建设使用单独基础和刚性连续梁基础相结合,其主体结构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中五千人宴会厅和万人大礼堂的屋架及挑台为钢结构。
建筑布局
人民大会堂位于北京市天安门广场西侧,
西长安街街道南侧,是年代首都大建筑之首。人民大会堂坐西朝东,南北长336米,东西宽206米,建筑面积达17.18万平方米体积1596900立方米,占地15公顷。
人民大会堂主要分为三个区域,一区侧重于国家外事活动,二区侧重于社会大型活动,三区主要侧重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活动。
一区布局
一区位于大会堂北部,有宴会厅、迎宾厅、北大厅、东大厅、西大厅。同时,一区还包含着北京、
上海市、台湾、
河北省、
福建省、新疆、
山东省、
西藏自治区等省厅。由北大门进入经过门厅后就是北大厅或两侧休息厅。
北大厅长54米、宽48米,面积约2600平方米。通过北大厅经迎宾厅63级大台阶再分左右两路转北就可到达宴会厅。宴会厅(102m*76m),平面呈“十”字袋形,厅(7000平方米)内南侧有主席台其他三面有柱廊,东北和西北两侧为东西厨房。地下部分为厨房加工间和通风机房、冷冻室等。
二区布局
二区位于大会堂中部,有
万人大礼堂、小礼堂、常委会议厅、大礼堂主席团贵宾厅、新闻发布中心以及
湖南省、
四川省、
江苏省、
辽宁省、
广东省、
陕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云南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甘肃省、
浙江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吉林省、
海南省、
贵州省、湖北、澳门、
河南省、重庆等省市厅。
从东门入门厅再向里就是中央大厅,大厅往南可直达内院或三区,还通可到会堂二层的大楼梯,往北可到一区,往西即到达万人大礼堂。中央大厅的南北两侧是过厅和电梯厅、大楼梯、厕所等。通过电梯或楼梯可达三层中央大厅和小礼堂。三楼中央大厅往西是万人大礼堂、内蒙厅、陕西厅,往北可到澳门厅,往南是小礼堂贵宾厅,往东是小礼堂。小礼堂长34米,宽26米;舞台宽26米,深15米;
台口高7米、宽13米;礼堂的东侧还有4米宽的休息长廊。二区地下室为职工俱乐部、通风机房和仓库库房。
三区布局
三区位于大会堂南部,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的地方。由南门进入经门厅进到接待厅前厅,向北就是国家接待厅,东面为安徽厅,西面为香港厅,接待厅上部为山西厅,南面二层以上为委员长办公室和工作人员办公室。三区通过连廊与二区相连接,地下室部分为档案室、图书馆、通风机房和职工食堂。
主要空间
人民大会堂共计有会议厅、休息厅、办公室等300多个空间。其主要分为三个区域,一区(北部)侧重于国家外事活动,有可容纳5000人坐席的宴会厅;二区(中部)侧重于社会大型活动,主要是
万人大礼堂;三区(南部)主要侧重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活动,主要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楼。东门为正门,上悬国徽。门前预留了宽广场,进门后是一个宽阔大厅。国宾欢迎仪式可在门外举行也可在门后大厅中举行。
中央大厅
中央大厅又名金色大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三楼。中央大厅层高14.5米,总面积超3300平方米,是万人大礼堂的休息厅也是大会堂的中心枢纽,周围分布着河南厅、重庆厅、澳门厅、万人大会堂、小礼堂等。
中央大厅被用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国政要以及各国大使递交国书的场所。
万人大礼堂
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东门)也是万人大礼堂的入口处。万人大礼堂南北宽76米,东西进深60米,高33米,位于大会堂中心区域。其穹窿顶、大跨度、无立柱结构。共有三层呈梯状座椅。礼堂整体呈扇面形,一层设座位3693个,二层3515个,三层2518个,主席台可设座300-500个,故总计可容纳1万人。会场三层有12种语言同声传译翻译室。会场两侧有
湖南省、
四川省两休息厅,主席台后是主席团休息厅和江苏厅,主席台后地下室是化妆室。
万人礼堂的设计,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启发。万人礼堂净高33米的超大室内空间,会让步入其中的人产生强烈的距离感。周恩来总理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灵感,提出穹顶形顶棚与墙身交接之处用弧形曲面连成一体,不设边缘,从而冲淡一般长、宽、高清晰同在而产生的生硬、庞大的印象。
宴会厅
宴会厅位于人民大会堂北部二层,为人民大会堂的三大主体之一,是国家举办盛大国宴、
国庆招待会和举行重要会议的地方,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宴会厅。
宴会厅采用了“中心高、四周低”的处理手法。宴会厅天顶中心为一组敦煌
唐朝图案风格的圆形
浮雕装饰,其装饰出自著名
工艺美术大师
常沙娜之手。
迎宾厅
迎宾厅位于人民大会堂北段二层的宴会厅南侧,一般为国家领导人迎接贵宾及宾主合影留念的地方,也用于新任驻华大使递交国书。迎宾厅正面墙壁悬挂着巨幅山水画
江山如此多娇,由著名国画大师
傅抱石和
关山月联袂创作。
国家接待厅
国家接待厅位于人民大会堂南段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楼,于1960年5月启用。其厅室是各国新任驻华大使向中国国家主席呈递国书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贵宾的地方。
国家接待厅的门厅摆放着绘制了铁画《迎客松》的中式屏风。厅内主墙镶嵌的主题画先后更换了四幅——《井冈山风姿》《长江三峡图》《大河上下 浩浩长春》《万里长城图》。
国宾会谈厅
国宾会谈厅又称东大厅,位于人民大会堂北段一层。其厅室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来访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举行会谈,党中央、国务院举行重要会议和举办重要纪念活动的地方。国宾会谈厅由南北两个小厅组成。
大厅东侧的墙面镶嵌了巨幅山水画《幽燕金秋图》,西侧墙面悬挂着著名书法家
张仃创作的
篆书——毛泽东的
七律·长征,南边悬挂了著名书法家
侯德昌创作的隶书——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三区内院南侧,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商讨国家大事、立法等重要事务的场所。其厅室曾经历过几次搬家,2012年初,搬至现今位置。
新建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长42.8米,宽35.5米,高10.8米,建筑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会场中选取由189个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席位,列席区设有290个席位。同时,会场后区设有夹层,为
记者席和旁听席。
“118厅”
“118厅”位于
万人大礼堂主席台的南侧,是毛泽东当年习惯使用的一个厅室。因毛泽东生前经常在此厅室办公和会见客人,甚至住在“118厅”。长期如此,“118厅”就成为了专门供国家领导人使用的厅室。
“118厅”的面积不大,有大小四个房间。毛泽东在其厅室布置了四幅画,摆放了一圈沙发,卧室放置了一张床、两张桌子、一把椅子,厅室整体布置得很简单。
各省省厅
人民大会堂内有会议厅、休息厅、办公室300多个。其中全国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都有一个代表厅,由各地的艺术家和建筑师们精心设计装修。厅内陈设风格各异,步入其中,可以领略各地风光名胜、物产人情和建设新貌、欣赏来自祖国各地的艺术精品。各厅均有明显的地方特点。
北京厅
北京厅位于位于人民大会堂北段二层东侧,是对外开放参观的厅室,其面积近550平方米。北京厅是人民大会堂内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厅室,曾经历过三次维修改造。
北京厅东侧面向着天安门广场,视线很开阔;西侧墙悬挂了著名画家
王成喜的《铁骨生春》;南侧悬挂了著名画家
董希源的《春风得意》;北侧悬挂的是著名书法家
侯德昌写的毛泽东词
沁园春·雪。
河北厅
河北厅,位于人民大会堂北段一层,东西长40米,南北宽32米。是用来举行重大活动和召开重要会议的议厅,不
对外开放参观。一般,在河北厅举行一般性的社会活动需要通过严格的审批。河北厅历来作为国家级对外会谈的贵宾休息厅,因此被誉为“国门第一厅”。
河北厅的装修风格简洁典雅,富有地方特色。河北厅的入口处设置了屏风,外侧为著名的
兰亭集序,内侧为《和平昌盛图》与《腾飞万里》。大厅的主墙是一幅以河北名胜古迹”
金山岭长城“为主题的传统画“金碧山水”。
湖北厅
湖北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三层。其厅室北侧,陈设着
随州市擂鼓墩出土的大型编钟复制品;厅南侧悬挂着以震惊世界的
三峡大坝为题材的沥粉描金瓷板壁画《高峡出平湖》;东、西墙面分别悬挂四幅浮雕壁画:《李时珍采药图》《屈原赋离骚》《昭君出塞》《刘备回荆州》,以历史故事体现湖北的人杰地灵。
安徽厅
安徽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一层。其厅室主墙面是一幅宽 13.15 米,高 4.2米的铁画《黄山天下奇》;南墙上为大型紫铜浮雕壁画《文房四宝图》,描绘了安徽传统“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生产制造过程;西墙大门两侧,为两幅宽 2.86 米、高 2.24 米的
小叶黄杨浮雕,分别表现安徽省工农业建设的新貌。
浙江厅
浙江厅位于人民人会堂三层,其厅室的设计以浙江悠久的人文历史与秀丽的江南景色为主。其厅室南侧墙上一幅瓯塑艺术制作的大型主题画《西湖天下景》;入口处的三联式玻璃雕刻屏风《新竹》,宽 4.7 米,高 1.7 米,体现了江南春色;在厅室墙上,还挂有分别以河姆渡纹样和花乌为图案的六幅木雕壁挂和件木雕小品《争春》等,均极具地方特色。
江苏厅
江苏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一层,其室内设计显示了浓郁的江南地域风格。其厅室主墙面居中的大型磨漆壁画《虎踞龙盘今胜昔》,反映了著名古城南京的建设新貌;壁画两边配以书法条屏,镶嵌着以
大理石雕刻的行书诗篇: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
张继的《
枫桥再泊》。
福建厅
福建厅位于人民大会堂北段首层东侧,时人民大会堂中出镜率最高的省厅之一。它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国元首、举行重要外事活动的地方。
福建厅在进门处放置了一个屏风,屏风上有两幅画作——以花卉水仙为主题创作的《凌波仙子》、以厦门鼓浪屿为背景创作的
厦门市风光。福建厅的正面墙悬挂着著名画家陈文灿创作的《武夷之春》。
云南厅
云南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二层。人厅和门厅的北墙上分别镶嵌有著名旅美画家丁绍光和蒋铁峰的重彩装饰画和《石林春晓》。其门厅的墙壁上装饰着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
西汉早中期文物复制品镂花铜饰《二豹噬猪》《豹狼争鹿》《三鱼鹰》与铜盘饰《双人舞》。
新疆厅
新疆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一层。其厅室大厅迎面是一座木制屏风,屏风正面镶有表现维吾尔族手鼓舞的
软玉浮雕,屏风的背面是表现新疆天池风光的艺术壁毯;大厅另一端墙上悬挂着一幅长12.6米、高4.5米题为《天山颂》的大型艺术壁毯;其地毯是大厅最大的装饰,长 26.5米,宽 16.5米,织有构图完整、色泽鲜艳的民族艺术图案,号称“地毯之冠”。
山东厅
山东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三层西北侧,面积1200多平方米。其厅室大厅的主墙面上宽17米、高4米的巨幅
丙烯壁画,描绘了
泰山的雄伟气势;迎门的屏风上镶嵌着大幅绒绣画《东海日出》,描绘了蓬莱胜境;北墙上的古铜浮雕壁画,表现了
孔子所倡导的“六艺”。
江西厅
江西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二层,总面积约300平方米。其厅堂面对天安门广场,是人民大会堂观看天安门城楼活动最理想的场地。
其厅室东墙正中悬挂一方1.5米见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青铜印章;南北墙面各有一幅宽5.58米、高34米的大型磨漆画——南面是《巍巍井冈》,北面是《鄙湖匡庐》;西墙上用瓷板画和木雕结合成一组壁画,通过“
大京九”江西段沿途七处重点景观,展现了
江西省经济建设全面发展的新貌。
天津厅
天津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二层。其厅室的大厅主墙面是一幅宽17.4米,高4.5米巨幅
海河晨光壁毯;南墙镶嵌着木浮雕《未来》,其浮雕象征对科学的追求与探索;西面大门两侧镶嵌着叠层岩浮雕《万卷史书》和《生命起源》;小厅西面墙放置着木
浮雕《奋飞》,象征着天津十八个区、县携手并肩共同奋飞。
重庆厅
重庆厅位于人民大会堂北部四楼,面积达930平方米,有前厅、三峡厅、会议厅和休息厅四个功能区。三峡厅穹顶刻花图案用
牡丹和山茶花象征中央与地方肝胆相照、息息相连的关系。其厅室与主墙相对处是宽8米的厅内会议厅功能区的正门,迎门设置一座大屏风,一面是重庆人民大礼堂造型图案,一面是三峡夔门风景油画。休息厅以适用性为主,墙面挂有《红岩》艺术挂毯。
陕西厅
陕西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东侧三楼,面积达480平方米。大厅西门入口处悬挂的丙烯画《黄帝陵》,使人领略到黄帝陵的雄伟风貌;厅内三面墙上环绕悬挂的大型
黄铜镂空
浮雕《从历史走向未来》,长42米,高1.4米,是当时国内在室内使用硬质金属材料制作的大型壁饰之一;西边隔断上悬挂的大型秦绣壁画《唐乐舞》,长8米,高3米,是国内首次采用绘画与刺绣相结合方法制作的。
内蒙古厅
内蒙古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三层。其厅室东墙悬挂着纯毛艺术壁毯《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表现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建设幸福新生活的繁荣景象,有着浓郁草原风情;南墙上有三组大型锻铜浮雕壁饰《团结·吉祥·奋进》,表现了草原儿女勇敢奔放的精神面貌;北墙有四枚锻铜浮雕《蒙古族妇女头饰》。
广西厅
广西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三层。其厅室六块铜质
浮雕墙饰,分别名为《壮族情韵》《苗家笙歌》《瑶民姿彩》《侗女银饰》《山乡风物》《村寨猎装》;中央大铜鼓直径达 1.60米,与现存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世界最大的铜鼓相当。
西藏厅
西藏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三层。西藏厅的壁画面积是所有省区市厅室中作品面积最大的,有9幅,合计235平方米。其厅室东墙悬挂着壁画《欢乐的藏历年》;南墙三幅画分别展示了世界屋脊上最大湖泊之一
纳木错,世界最高峰
珠穆朗玛峰和藏东牧区小景草原风光;北墙三幅画分别描绘了西藏的江南-原始森林,
拉萨市的古建筑物龙王潭和滔酒的
雅鲁藏布江;西墙二幅画: 其一为《雅吉节》,其二为《望果节》。
河南厅
河南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三层。其厅室西侧主《欢乐的藏历年》墙面上镶嵌着由丝、毛手工织成的巨幅壁毯《嵩门望月》;北侧墙面上悬挂了三幅汴绣作品,描绘了自古以来享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盛誉的牡丹仙子的娇态;小厅北墙上大型紫铜
浮雕壁画《大禹治水》,歌颂了先民们同大自然作斗争的智慧。
吉林厅
吉林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三层,以金丝楠木和织物软包为主要装饰材料。其厅室南北两侧墙面是以
吉林市各族人民生活为素材创作的铜雕壁画《日·月一一生命之歌》;北墙为“日”部分,主要由男性组成通过劳作、骑射等场面来反映吉林各族人民正直、勇敢的性格,南墙为“月”部分,主要由妇女和儿童组成,通过舞蹈等场面来反映吉林冬族人民的善良与美丽。
黑龙江厅
黑龙江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二层。其厅室西侧墙面为主题壁画——《龙江风情》。厅内南北两面墙上,分别悬挂四幅反映黑龙江四大资源的巨幅版画《麦海飘香》《林海涛声》《油海新姿》和《煤海夜色》。每张版画的画心尺寸都为1.7米×1.7米,这种规格在当时我国的版画史上是空前的。
甘肃厅
甘肃大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二层。厅内所有
墙饰、门饰、灯饰、挂镜线的装饰图案,均取材于敦煌壁画和彩陶的纹样。厅室东西两墙上悬挂着甘肃传统的
天水市雕漆画屏《敦煌飞天图》和《百花争妍》;北面大门上是一组
木雕飞天图,发挥了木材天然纹理和本色的朴拙特色。
贵州厅
贵州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三层。其厅室会议厅靠走道一侧的主墙面挂有以
黄果树瀑布为题材的羊毛提花编织挂毯;在靠外墙的一侧,放置了以
遵义会议会址为题材的硬木雕刻画屏风;会议厅的两侧分别放置了《民族团结》《苗族少女》大幅
玉石浮雕;在西侧木雕壁画两旁,矗立着两个大型
漆器花瓶,以其雅致的图案、古朴的造型、光亮的漆色,被誉为“民族工艺之花”。
海南厅
海南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二层,面积约240平方米,于1989年3月12日正式竣工投入使用。其厅室装饰设计既表现出海南椰风、海韵和阳光的独特自然风光,又表现出
海南特别行政区年轻、现代的风貌,是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与时代脉搏的完美结合。其中,放置着以《椰风》和《海韵》为题的
汉白玉浮雕,和以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鹿回头”为题材的铜雕。
青海厅
青海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二层。其厅室南墙是象征江河源头的毛织挂毯,东墙是凝结着各族建筑特点的木浮雕,西墙是象征
柴达木盆地聚宝盆的铜浮雕,北墙是大型挂毯
青海湖。地面是草色的地毯,东侧矗立着玉石雕《牦牛》。除此之外,厅室内放置《河涅景韵》木浮雕,艺术地展现了青海的人文景观;悬挂着以
长江、
黄河的发源地青海为背景的挂毯《江河源》。
宁夏厅
宁夏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二层。其厅室北墙上的巨幅油彩画《回族风情》,表现了回族人民愉快劳动、喜庆丰收的田园情调;南墙上的巨幅油彩画《沙漠绿洲》,反映了昔日荒无人烟的大沙漠经过宁夏人民的辛勤治理,如今已经成为一片绿洲;东墙上悬挂了刻有毛泽东词手迹《清平乐·六盘山》的贺兰石屏;西墙上是瓯塑作品《丰收时节》,表现宁夏妇女怀着丰收的喜悦,采摘宁夏特产
枸杞子的情景。
山西厅
山西厅位于人民大会堂南北中轴线的正南方二层,总面积达830平方米。2001年前为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之后改为山西厅。2012年,因人民大会堂内区功能划分变化,山西厅在新址重新修建。
山西厅北面墙悬挂了主题
国画《黄河魂》,两侧放置了铜雕《根》和《源》。
湖南厅
湖南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中段一层的万人大礼堂南侧,总面积近500平方米。
湖南厅高达9米,顶面悬挂着三盏直径达3米的荷花造型吊灯。其北面悬挂着绒绣画《毛主席与各族人民在一起》,南面陈设着雕塑《毛泽东故居》,东侧放置了双面绣屏《荷塘野鸭》,西面屏风为湘绣《屏开花艳舞东风》。
上海厅
上海厅位于人民大会堂北段二层西侧,是人民大会堂对外开放的厅室,总面积达550平方米。上海厅有着中外建筑特色与上海地域文化相互融合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了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时代风貌。
上海厅的会议厅,西侧挂着《浦江两岸尽朝晖》壁画,壁画两侧小门上方的”
沙船“图案是上海开埠的重要标志。
广东厅
广东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二层。其厅室四周墙面和八根圆柱由当时的新型建筑材料微晶玻璃镶砌装饰;南墙在汉白玉的衬底上,镶嵌着锻铜
浮雕壁画《龙舟竞渡》。地毯上的图案均由木棉花及海浪波纹构成,展示了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人民奔腾向前的决心和气魄。
四川厅
四川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一层,面积达495平方米。其厅室东西入口处各有一座屏风,东门入口处悬挂了一幅九寨沟瀑布的绒画、西边入口处是双面蜀绣《芙蓉鲤鱼图》;南墙正中是巨幅蜀绣挂屏《大渡河泸定桥》,宽5.2 米,高 2.86 米,反映了大渡河的波涛汹涌和泸定桥的险峻;西墙上悬挂着两幅大幅绣品:《国宝图》《珍宝图》;北墙上四个直径 1.15 米的白银挂盘:《万水千山》《江山如此多娇》《丹凤朝阳》《孔雀开屏》。
辽宁厅
辽宁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二层,面积达495平方米。其厅室设计以浓郁的地域文化、民族特色为基础。其东墙悬挂壁画《昌盛图》,烘托出一幅辉煌灿烂的美好图画,集中反映了松辽大地风物;西侧放置了
中式屏风,正面为漆板嵌画《盛京颂》,展现了具有悠久历史的沈阳故宫大政殿的风貌,背面为铸铜浮雕《虎啸雄风图》寓意辽宁将重振雄风,再创辉煌。
台湾厅
台湾厅位于人民大会堂北段一层,总面积为548平方米。1972年9月,台湾厅在二楼建成,但周恩来考虑到台湾厅有些小,又在二楼,便决定将浙江厅改为台湾厅。
台湾厅的西面墙挂着漆画《双潭映月》,南面屏风外侧为大型油画《银裹玉山》,北侧屏风外侧为书法作品《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香港厅
香港厅位于人民大会堂南段一层西侧,总面积为1728平方米,是人民大会堂以行政区划命名的面积最大的厅室。香港厅与1997年5月8日建成,1997年7月1日正式被命名为香港厅。
香港厅的著会议厅顶部悬挂着
奥地利水晶石组装的大吊灯,主墙悬挂绒绣壁画《维多利亚港夜景》
澳门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三楼小礼堂北侧,总面积为1300平方米。其厅室与1999年12月20日被正式命名为澳门厅,由此人民大会堂的省厅增加到34个。
澳门厅的会议厅室内设计由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王炜钰教授主持,其室内设计在中国元素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手法,曾在1995年获得第一届
新西兰羊毛局室内设计大奖赛获得一等奖。
设计风格
建筑风格
人民大会堂的建筑风格吸取了古今中外建筑之精华,并具有民族风格。大会堂是建筑多元化的范例,其标志性的柱廊既有中国建筑法式传统,也有西洋古典建筑神韵。
人民大会堂设计采用的集体创作方式,也决定了建筑作品具有独特的折衷性和先锋性并存的特点。
人民大会堂顶棚大弧线与墙身以大圆角交接,上下浑然一体;穹隆顶中心镶嵌直径5米的五角星灯,三圈水波纹暗槽灯环绕似璀璨的围拱群星,营造出“水天一色”之感。
大会堂外部采用了平顶琉璃檐头,处理上保留了中国建筑的风格,但缩短了中国旧建筑物习惯采用的挑檐平出的比例,同时把柱头停在枋下,以柱托枋,从而避免了柱子把楣枋穿断,削弱檐头的厚度。在建筑周围饰以柱廊,这是中外古今在庄重建筑上的常用手法,也是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形式。
在台阶部分,使用了重台的手法来突出表现建筑的庄严雄伟。关于色调的选择,屋檐用黄绿色琉璃,亮处用橙黄色,暗处用深绿色,用以加强屋檐的突显和檐下的深,但在绿色中仍杂跳以亮色。
墙面及一般廊柱选用明朗的淡黄色,以摆脱古老建筑暗红的压抑感,东北两面入口改用银灰色
大理石的圆柱。
设计立意
民族形式
人民大会堂在室内装饰过程中,为了表达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文化思想上的差异、经济增长带来的民族自豪感,民族形式的设计力求表现象征民族奋斗精神的内容,所有的创作手法都被赋予了激发民族团结与民族自豪感的责任。
主要空间部位大量使用石材、木材等装修材料,天花板饰以吉祥纹样的石膏花,同时大量地运用自古以来就有的彩画沥粉贴金、雕刻等装饰手法。
主会场万人大礼堂装饰主题以象征政治和革命的五角星和葵花等题材。宴会厅等厅堂的一些装饰图案则汲取了民族艺术风格,厅堂中的壁画多以国画松、竹、梅、山水等题材为主。
受传统观念红色象征喜庆的影响,红色地毯充满走道等公共区域。设计师希望通过这种纪念性和象征性来表现社会的进步,努力反映新中国团结一心、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以及独立自主的决心和气魄。
以人为本
人民大会堂在设计时体现了以人为主的立意。在靠近人的地方以正常的尺度处理细节,使物从属于人。无论空间多么高大、窗台高度或是台阶踏步,都尽量平缓。
在一楼中央大厅,高15米的柱子,其柱础部分仅采取1米高的设计,低于人的高度。
东门25米高的柱子,柱头高2米,柱础高2米,为了不使人感到压抑,设计师将它分为三段,底下两段既宽且矮,处于人的腰部以下,上部则与柱径相齐,颈部上下线脚之间嵌以花饰,使其柱子的不会产生压抑之感。
地域文化
人民大会堂装饰装修总体强调材料国产化,以自力更生为主。
例如山西厅休息室的布置上设计师除了基本色调用较安静的绿色外,还适当地放一些传统的文物。主墙上是一幅约三米半的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山水画。在通道帷幕两侧,各置黑推光漆撇金小务案一只。地毯的色彩、纹样和会议室的基本上相同,使整体的调子明朗清新、稳重朴实。
各省厅堂室内陈设布置采用了各地优秀的工艺品,以反映各省市的地方特点和艺术、高超技艺成就。
例如北京厅设计师
奚小彭先生根据北京市的特点进行配置和重点装饰,陈设品采用了很多北京著名的玉器、象牙雕刻、雕漆、金漆镶嵌、工艺木刻等特种工艺。在墙面装饰方面,根据不同位置和不同要求采用各种挂屏点缀,使北京厅典雅华贵。
重要活动
全国两会
从1962年3月23日开始,全国两会一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在人民大会堂为国计民生建言献策。两会开闭幕式、政府工作报告、总理答记者问、代表审议,委员大会发言等都在大会堂举办。
新闻发布会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大会堂三楼中央大厅(即金色大厅)举行中国最高规格新闻发布会,这里有“大会堂第一厅”之誉,因为这里是成为中国重大政策动向的“窗口”。另外从1993年起,全国两会期间总理记者招待会安排在金色大厅举行,成为中外媒体“两会新闻大战”的最高潮。
外事活动
2018年9月4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圆桌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和论坛共同主席国
南非总统
马塔梅拉·西里尔·拉马福萨分别主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会议。参会各方重点就推进中非关系、深化各领域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发表看法。
2019年12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韩国总统
文在寅。双方对推进中韩两国关系发展,
朝鲜半岛形势交换了看法。
2020年2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柬埔寨首相
洪森。会上,双方对中柬关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疫情发表看法。
2021年10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以视频方式会见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双方对国际社会发展问题发表看法。
2022年12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
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举行会谈。会上,习近平就中欧关系发展提出看法,双方就乌克兰危机交换意见。
2023年4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与来华访问的
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总统举行会谈。会上,习近平与马克龙就加强中法合作达成共识。同时,两国元首还就乌克兰危机交换了意见。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农业食品、科技、航空、民用核能、可持续发展、文化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开发保护
旅游开发
1959年人民大会堂落成后,曾有一段时间每周对外开放一到两次。但“文革”期间,群众性开放中断。1978年12月底,有中央领导人提议向各界群众开放大会堂,以密切党和广大群众的联系,体现党拨乱反正的决心。1979年1月27日晚,中断了15年的首都群众春节联欢晚会再度在大会堂举行,邓颖超代表党中央宣布人民大会堂将重新向各界群众开放。
1979年7月,人民大会堂的万人大会堂及部分大厅正式对外开放。人们可以到大会堂参观,在
万人大礼堂“
江山如此多娇”的巨幅画前,也特意开设了两个摄影点,不久后一些小范围的演出或电影也陆续开放。
进入1980年代中后期起,人民大会堂的商业化开放渐成气候,各类单位比如部委、
行业协会、国企、外企、民营企业等都开始进入租用。
1984年,人民大会堂和部分行政机关开始试行部分企业化管理:万人大礼堂可以参观,宴会厅可以就餐,会议厅可以租借。
1986年,大会堂的行政经费完全实现自给自足。1991年,大会堂经营总收入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2000万元。
1990年4月,人民大会堂创办了自己的经济实体,人民大会堂综合服务开发中心。
保护修复
大会堂建筑时采用的是木龙骨吊顶,龙骨间错综复杂的电线成为巨大的消防隐患,60年代,周恩来就多次指示要“彻底解决”。但那时的中国一直动荡,不具备大规模改造的条件。
1984年,中央和北京市正式将人民大会堂的全面修缮工程纳入考虑,大会堂主要进行了抗震加固,解决消防问题,解决材料设备老化问题,并对各厅室重新装修改造。
在20年里,大会堂完成了大小礼堂、宴会厅、所有厅室的维修改造,全面更新了消防、电气、空调、电梯、照明、音响等内部设备,力求先进、现代、安全。大会堂里还增加了恒温恒湿、空气质量保障、防毒等保障措施,另外增加了新风、能源管理等先进的保障设备。
列入名录
2007年12月,人民大会堂以及民族饭店、798近现代建筑群等71处、188栋单体建筑被列入《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
2016年9月,人民大会堂与
民族文化宫展览馆、天津劝业场等98个项目入选由
中国文物学会、
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的“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