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是1933年成立。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与反动势力的斗争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的。由7人组成理事会,
陈翰笙担任主任,直接受“左翼文化总同盟”领导。成立后不久出版了定期刊物 《
中国农村》杂志,由薛暮桥主编,对外则由孙晓村、
冯和法为代表。《中国农村》杂志同形形色色的谬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首先,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在“
九一八事变”后步步侵入中国,想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的企图,批判了当时的卖国谬论。其次,在中国农村社会性质大论战中,揭露并批判了
托洛茨基主义所谓中国社会已是
资本主义,农村无封建的论调。大力进行了农村社会调查,在其发行的 《会报》上刊登了许多农村调查的报告,以事实证明中国农村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并对抹杀农村阶级矛盾的资产阶级研究农村经济的方法进行了批判。
该会由理事会领导,
陈翰笙任理事会主席,吴觉农任常务理事。1933年创办《
中国农村》月刊,其后创办中国经济情报社和文化资料供应社,向各报刊提供经济论文和经济资料。不久又成立新知书店,主要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农研会强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和研究中国社会。农研会成员通过农村调查的实际材料,论证了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需要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土地革命,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做了理论上的论证。1937年该会迁往
武汉市、
长沙市、
桂林市等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农研会迁回
上海市,参加了上海人民举行的反
国共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民主运动。该会及其主要成员在30~40年代的学术活动,尤其是对当时中国农村社会所做的广泛、深入的调查,对中国社会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