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经济学
中国发展经济学
《中国发展经济学》是1999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正文
作品目录
序言
自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西方发展经济学的产生
和发展
一 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
和奠基之作
二 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形成
三 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发展
第二节 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困境
及其新趋势
一 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困境
二 早期发展经济学与新古典
经济学之争
三 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危机
四 西方发展经济学的新趋势
第三节 走出西方发展经济学困境创立新发展
经济学
一 西方发展经济学陷入困境的原因
二 创立新发展经济学
三 新发展经济学的新内容
第四节 创建中国发展经济学
一 创建中国发展经济学的条件
二 中国发展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三 中国发展经济学的方法论特点
第二章 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一节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一 工业化的概念与实质
二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
三 工业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题
第二节 工业化的发动及其模式
一 工业化发动的条件
二 工业化的发展过程
三 工业化的模式及其比较分析
第三节 新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与模式
计划经济下的工业化道路与模式
二 市场经济下的工业化道路与模式
三 中国农村工业化的发展
第四节 工业化过程中的城市化问题
一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
二 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 中国的城市化问题
第三章 商品化与市场化
第一节 商品化与市场化一般理论
一 商品化与市场化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
二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
三 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四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化与市场化
一 社会主义与商品化、市场化的关系
二 社会主义与商品化、市场化的统一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四 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规律体系
第三节 我国现阶段的商品化与市场化
一 我国商品化与市场化的必然性
二 我国现阶段商品化与市场化的实质
三 我国商品化与市场化的现实特征
四 我国现阶段商品化与市场化的目标
五 我国现阶段商品化与市场化的主要途径
第四节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
转变
一 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过程
二 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区别
三 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四 构建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
关键
第五节 我国经济商品化与市场化的趋势及其
对策
一 我国经济商品化与市场化的趋势
二 我国现行管理体制同商品化与市场化的
矛盾
三 促进我国经济商品化与市场化的对策
第四章 社会化与国际化
第一节 社会化与国际化概述
一 社会化与国际化一般特征
二 社会化与国际化的历史与现状
三 社会化的过程与模式
四 中国的社会化与国际化问题概述
第二节 生产和流通的社会化与国际化
一 生产的社会化与国际化
二 流通的社会化与国际化
三 中国的生产和流通的社会化与国际化
第三节 资本经营的社会化与国际化
一 资本经营的社会化与国际化进程
二 资本经营的社会化与国际化的特点
三 资本经营的社会化与国际化模式
四 我国资本经营的社会化与国际化
第五章 现代化与信息化
第一节 现代化概述
一 现代化概念
二 现代化理论
三 现代化实践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现代化
一 经济发展中的现代化
二 通向现代化道路的经济发展模式
三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第三节 中国农业现代化
一 农业与现代化的关系
二 农业现代化比较
三 我国不同体制下的农业现代化
四 中国农业现代化模式与政策选择
第四节 中国工业现代化
一 工业现代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二 工业现代化比较
三 我国不同体制下的工业现代化
四 中国工业现代化模式与政策
第五节 现代化与制度创新
一 制度创新与现代化
二 现代化过程中制度创新比较
三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制度创新
第六节 现代化与信息化
一 经济发展与信息化
二 现代化中的信息化比较
三 我国信息化战略
第六章 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所有制的一般理论
一 所有制的概念及其内容
二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财产所有权
三 所有制与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
第二节 卡尔·马克思中共中央编译局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
设想
一 单一的全社会公有制
二 直接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三 不存在商品货币的全社会公有制
四 关于“重建个人所有制”问题
第三节 列宁约瑟夫·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和苏联
的实践
一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
二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与苏联的
实践
三 苏联模式在东欧的实践和演变
第四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 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形成及其演进
趋势
二 我国现阶段的国有制及其改革
三 我国现阶段非国有经济的性质 地位 作用
及其发展趋势
第七章 经济发展要素特征与市场化
第一节 经济发展要素与创新
一 经济发展的一般解释
二 经济发展的逻辑进程与要素创新
三 经济发展要素决定理论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中的资本形成与有效配置
一 经济发展中的资本理论
二 中国资本形成的模式
三 中国资本形成的供求分析
四 我国资本形成制度的创新
第三节 中国人力资本的形成与配置
一 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本理论
二 我国人力资本形成模式
三 我国人力资本形成供求分析
四 我国人力资本形成体制转换与对策
第四节 技术开发、创新与经济发展
一 经济发展的技术理论
二 技术形成与转移理论
三 技术引进与中国经济发展
第五节 自然资源与中国经济发展
一 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要素
二 自然资源配置机制与绩效
三 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
第六节 基础设施与中国经济发展
一 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
二 经济发展中基础设施投资的优先次序
三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设施“瓶颈”
第七节 经济发展要素配置机制与制度
一 经济发展与要素配置规则 制度
二 经济发展要素的配置理论
三 经济发展中的产权制度:企业 市场与
政府
第八章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演进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
一 二元经济结构的理论模型
二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及现状
三 二元经济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调整对策
第二节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二 中国传统农业的改造与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第三节 工业化过程中的第三产业发展
一 对第三产业的界定
二 第三产业的理论
三 第三产业发展是工业化的内在要求
四 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第三产业发展战略
第四节 工业化与产业结构转换
一 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转换
二 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及存在问题
三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机制及政策
第九章 区域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
一 区域经济成长阶段论
二 区域经济增长论
三 区域二元经济论
四 区域经济生长极论
第二节 区域经济政策
一 区域经济政策含义
二 区域经济政策目标
三 区域经济政策手段
四 区域经济政策效应评价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一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涵义
二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三 不同类型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第四节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 现状 问题与
对策
一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
二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三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四 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问题的对策
第五节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
一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
二 东部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三 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第十章 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难题
第一节 人口问题与我国经济发展
一 关于人口问题的一般理论
二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三 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
第二节 自然资源与我国经济发展
一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经济发展
二 土地资源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 我国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三节 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一 对环境问题的分析及其治理
二 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与对策
三 我国的环境问题及其控制
第十一章 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关系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
一 国际贸易理论及其新发展
二 发展经济学的国际贸易理论
三 国际贸易对工业化的推动
四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及其绩效
第二节 对外开放与外向型经济
一 对外开放是外向型经济的客观要求
二 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
三 中国特色的外向型经济及其发展
第三节 经济发展与外资利用
一 双重均衡、国际收支与缺口分析
二 外国投资的主要形式和发展趋势
三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外资利用
第四节 工业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一 国际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构成
二 国际经济新秩序与我国经济的发展
三 当前国际经济新格局的特点与我国的对策
第十二章 金融发展理论与中国金融发展
第一节 金融发展的一般性分析
一 金融制度与经济发展
二 金融发展阶段
三 金融发展理论概述
第二节 马克思金融发展理论
一 商品货币化
二 货币资本化
三 货币信用化
四 资本虚拟化
第三节 现代金融发展理论
一 金融抑制和深化理论
二 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
三 金融创新
第四节 中国金融控制与金融市场
一 中国金融发展与金融控制
二 中国金融工具创新
三 中国金融机构的深化
四 中国金融结构问题及长期发展趋势
五 中国金融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文化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一 文化的本质与起源
二 文化的内容
三 文化的特征
四 文化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 文化与经济一体化
一 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 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取向
三 文化与经济一体化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
一 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
二 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条件
三 社会主义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四 社会主义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机制
第十四章 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思想
第一节 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两代
领导人的现代化理想
一 周恩来关于四个现代化构想的产生与形成
二 邓小平关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与
战略部署
第二节 邓小平在新时期的产业结构思想
一 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新路子
二 加强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的建设 为国民
经济整体发展创造条件
第三节 中国历史上的“北京义利食品有限公司之辩”与新时期
邓小平的“义利”观
一 以物质利益规律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
――邓小平“义利”观的第一个层次
二“先富后富”论与精神文明建设论
――邓小平“义利”观的第二个层次
第四节“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国民经济
运行机制理论的重大发展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想的形成过程
二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珍妮·马克思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发展
三 邓小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构想是
我国历史两千多年来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运行
机制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最高阶段
第五节 对外开放――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
一 50~70年代中期 打开国门 走向世界
艰难探索
二 邓小平在新时期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与
实践
参考资料
中国发展经济学.豆瓣读书.2013-09-15
目录
概述
正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