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高鸿命题
严高鸿命题
严高鸿(1948.04~2010.12.18),男,安徽省广德市人,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科研部学报编辑部原主编、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5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追授严高鸿“模范理论工作者”荣誉称号。
简介
1989年,哲学界最高刊物《哲学研究》发表严高鸿《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兼评传统的地理环境论》一文。严高鸿认为,“自然环境作为构成生产力的重要因素,通过生产力系统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这一论点的提出,颠覆了传统的地理环境论的基本观点,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在哲学界、社会学界引起巨大的反响,被学术界称为“严高鸿命题”。
命题的提出
发现源于大胆质疑与深入探究。约瑟夫·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中提出,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然而,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的能力空 前提高,自然界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也越来越大。人、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带着对真理的追求,严高鸿翻遍了卡尔·马克思、恩格斯的所有著作,发现马克思在论述自然界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时,未使用过“地理环境”这个概念。为此,严高鸿通过论证指出,斯大林和格奥尔基·普列汉诺夫都把地理学中的地理环境概念当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概念,从而误解了唯物史观的生产力范畴和关于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为此,严高鸿明确提出,应以在人类历史中生成的“自然环境”概念取代地理学意义上的“地理环境”概念,重新诠释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严高鸿命题”的提出,不仅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领导决策部门的重视,对推动后来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方针、政策的出台,提供了理论支持。
目录
概述
简介
命题的提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