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柳燕
广西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教育学教授
潘柳燕,女,汉族,1963年6月出生,是广西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教育学教授,同时也是硕士生导师。她在1984年毕业于广西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获得学士。毕业后,她在学校德育室担任教师,1987年至1988年学年度,她赴北京大学进修伦理学和美学。1995年3月至2006年9月,她在教务处工作,历任教学研究室主任、教学研究科科长,主要负责学校教学计划制订、教学建设与改革等方面的组织、管理与研究工作。2006年10月,她开始在教育系(现教育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及其他心理学等教学工作。此外,她还是广西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所研究兼职研究人员,并任广西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教师,一直参与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1998年,她获得副教授职称,2004年获得教授职称。
研究方向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高等教育与管理等。
人物经历
潘柳燕,1984年毕业于广西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获学士。毕业后分配在学校德育室当教师,1987-1988学年度赴北京大学进修伦理学和美学。1995年3月-2006年9月在教务处工作,历任教学研究室主任、教学研究科科长,主要负责学校教学计划制订、教学建设与改革等方面的组织、管理与研究工作;2006年10月到教育系(现教育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及其他心理学等教学工作,同时也是广西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所研究兼职研究人员,并任广西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教师,一直参与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其中1998年获副教授职称,2004年获教授职称。
学习经历
1996-1998年,在职攻读我校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方向研究生班,获毕业证书。2001年-2003年,在职攻读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2004年获硕士学位。2010年-2012年,以同等学力攻读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方向博士研究生,2012年获博士学位。
教学情况
先后讲授过《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心理学》、《生涯规划与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课程,教学效果较好,曾获校教学质量优秀奖,2006年曾被学生评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科研情况
共主持自治区课题3项,参与国家教育部课题2项,参与自治区课题7项;共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15篇发表在全国核心刊物上。目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项(2012年,批准号:12YJA71005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2012年),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研究1项(2012年,武汉大学)。
获奖情况
2004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和2010年分析获广西第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各1项;分别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09),自治区级教学成果1等奖1项(2008),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01);获广西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学术研究
研究课题
1、2002.1-2005.12,区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高校德育的主体性教育研究》(C318),同时也是广西大学科研基金项目。本人主持,本人独立发表相关论文9篇,其中3篇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把理论研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2、2000.1-2003.10,国家教育部课题:《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理论研究及其在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实践探索》(C061),主要参加(排名第五),参与课题设计,发表7篇论文和参与撰写结题报告,负责课题成果《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一书的统稿工作等。
3、2000.1-2003.10,国家教育部课题:《综合大学农林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1292A0222),主要参加(排名第六),参与课题设计,撰写本课题的年度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报告,发表5篇论文和结题报告等。
4、2001.9-2003.10,区教育厅课题:《广西大学课程管理与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A07),主要参加(排名第六),本人完成了本课题的年度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报告,发表4篇论文(其中3篇独著,1篇为第一作者,有2篇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刊物)。
5、2000.1-2003.10,区教育厅课题:《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全面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A13)。主要参加(排名第四),参与了本课题的设计和规划,主要负责学生实习、创新实践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活动的管理与研究工作,发表2篇论文。
6、2003.7-2005.7,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2003年党建和德育工作研究重点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探索》(5)主要参加(排名第四),参与了本课题的设计和规划,主要负责大学生挫折心理、德育心理及心理学课程体系结构研究和撰写有关论文。
以课题研究、教学及管理工作为依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近五年,共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独著21篇,第一作者7篇。有6篇发表在全国核心刊物上,其余都在省部级以上书刊发表。
论文目录
潘柳燕、徐华亮全面修订教学计划 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教育理论与实践专辑),2000年增刊;
黎琳,潘柳燕,吴子恺。广西大学专业和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教育理论与实践专辑),2000年增刊;
黄宪怀,潘柳燕。浅谈高等学校的创新教育。广西高教研究,2001(2);
潘柳燕。复合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议。广西高教研究,2001(6);
潘柳燕,韦红桦,吴子恺。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优势,提高农科人才培养质量。高等农业教育,2001(11);
潘柳燕。经济发展与生态持续的共生性. 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1);P63-66,7千字。
席鸿建,潘柳燕。优化学科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广西高教研究,2002(2),P7-10,8千字;
潘柳燕。从一维到多维:高校全员德育机制的构建。广西高教研究,2002(3);6.3千字
潘柳燕。继承、整合与超越:建构新道德教育模式。黑龙江高教研究(哈尔滨市)(全国核心期刊),2002(5);7.5千字,2004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潘柳燕。普通高校本科课程改革探微.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长沙市),2002(3);7.8千字
潘柳燕。问题与对策: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实践的反思。航空教育,2002(11),P3-6;
潘柳燕。高校课程改革中师生主体性缺失的原因及对策。辽宁教育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2(12),P45-47,5.4千字;
潘柳燕. 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的认识误区。江苏高教(中文核心期刊),2003(1),P127,约2千字;
潘柳燕、吴子恺。综合性大学农林科类专业结构优化的改革探索与发展展望,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教研究,2003(4);P45-48,7千字;
潘柳燕。高校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目标分析。黑龙江高教研究(哈尔滨市)(全国核心期刊),2003(5),P9-12,8千字;获二00三年度广西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潘柳燕. 成长与超越:人的主体性的历史发展——人的主体性发展探析。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5);P26-29,7.8千字;
潘柳燕。适应时代要求,建立多样化毕业实习模式.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长沙市),2003(4);5.6千字
潘柳燕. 成长与超越:人的主体性的个体发展——人的主体性发展探析。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1);7.8千字;
潘柳燕。高校主体性道德教育的模式探讨。现代大学教育(长沙)(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4(2),P,8.7千字;
潘柳燕。主体性道德教育:高校德育的必然选择. 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3);P,6.3千字;
潘柳燕。加强毕业实习管理,提高实习质量,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教研究,2004(1);P45-48,7千字;
潘柳燕。增强大学生网络文化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 人才开发(中国人才学类核心期刊),2004(5);P34-36,约5千字;
潘柳燕。林小峰 新世纪高校课程建设改革新思路. 辽宁教育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4(9);P73-76,约7千字;
潘柳燕。林小峰 标准入手,点面结合:立体构建课程建设新体系 现代高等教育,2004(6);P12-13,约4千字;
潘柳燕。意义追寻: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沉思.《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席鸿建等著,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P147-156,约7.8千字;
潘柳燕。问题与对策: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实践的反思. 《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席鸿建等著,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P157-165,约7.3千字;
潘柳燕。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学生主体性缺失分析及对策.《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席鸿建等著,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P166-172,约5.2千字;
潘柳燕。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大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席鸿建等著,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P62-70,约7千字;
潘柳燕 徐华亮。课程体系改革中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相统一的实践探索.《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席鸿建等著,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P104-115,约9.5千字;
陈洪涛 潘柳燕 黄东桂。主体性思想道德实践教学探索. 北方论坛(全国核心期刊),2005(4)
潘柳燕。大学生学习观念浅析. 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增刊
黄东桂 潘柳燕。自我教育: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归宿. 黑龙江高教研究(全国核心期刊),2006(3)
论文论著
1 点面结合:构建课程建设新体系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研究方向
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教学情况
科研情况
获奖情况
学术研究
研究课题
论文目录
论文论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