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境内高校
广西大学(英文名称:Guangxi University,英文简称:GXU),简称西大,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南宁市,前身为省立广西大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的高校。1999年,被评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22年2月14日,被评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广西大学创始于1928年成立的省立广西大学。1939年更名为国立广西大学,1953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被拆分到19所高校。1958年,广西大学恢复重建。1997年,广西大学与广西农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广西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建高校。2022年,继续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截至2023年末,广西大学共有本部一个校区,占地面积2.14万余亩。设有26个学院,67个本科专业,涵盖哲、经、法、教、文、理等门类。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4167人、全日制研究生15149人,非全日制研究生2452人,来华留学生及港澳台生883人,各类在读继续教育学生12869人。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3360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56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927人,全职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人选5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22人。
广西大学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90,在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第301-400。在2023年U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060。
历史沿革
梧州时期(1928-1936)
1925年(民国十四年),以李宗仁为新桂系等人决定设立广西大学。1927年冬,广西省政府决定筹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由黄绍邀请本省籍留德工学博士马君武(时任上海大夏大学校长)回桂一起筹办,正式成立省立广西大学筹备委员会。
1928年初,广西大学开始建设施工,首期工程目标是建农、工、矿、文理等学院,还有图书馆、管理厅、礼堂、学生宿舍等楼房10座。省立广西大学于1928年6月由马君武在梧州成立,校址定于梧州市河西区蝴蝶山。同年9月,初定目标基本完工,学校初现雏形。马君武被聘为学校的第一任校长,当地政府举行了盛大的开学典礼。学校一经创办,便提出了“复兴中华,发达广西“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兴起了广西高等教育之风。设立之初学校有理、工、农三个学院。次年6月,粤桂战争爆发,因战火波及,学校停办。
1931年5月,学校恢复办学,同年7月开始招生。次年春,广西省政府提出“促进乡村教育,培养更多师资”的口号,于是便创办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址定于桂林市,同年10月学校落成。1936年,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省立医学院相继并入省立广西大学,并转设为文法学院和医学院,理学院与工学院合并为理工学院。
桂林时期(1937-1953)
1936年10月,因预测全面抗战即将爆发,故广西省政府将学校迁至桂林。后于此后三年内,相继设立了植物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广西农林实验区、广西农事实验场等。
省立广西大学在1939年被确立为国立广西大学。同年,马君武复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次年病逝于任上。在抗战期间,由于广西地理位置特殊,作为大后方,在桂林汇集了大批学者以及优秀青年,思想交流碰撞激烈,学校得到了极大跨度的发展,成为当时国内重要大学之一,学术力量位居全国前列。
1944年夏,日军南下,长沙、衡阳市继而沦陷,广西告急,校方在情势危急之下只能宣告放假,积蓄实力。同年9月,学校迁至融县。后因11月,柳州市备战,再迁至贵州榕江。1945年9月,日本投降,二战结束,国立广西大学重返广西并暂设于柳州鹧鸪江。次年春,迁回梧州蝴蝶山,9月再迁回桂林,后将校址设于将军桥。
1950年3月,国立南宁市师范学院并入国立广西大学,改组成为师范学院。次年3月,广西省人民政府根据教育部指示,将广西省立西江学院本科部分并入广西大学。1952年,毛泽东为广西大学题写校名,同年10月,学校农学院改制,保留了农学和林学两系。次年,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被停办,师生以及设备和图书资料被调整到华中和华南地区的19所大学。
南宁时期(1958-至今)
1958年2月,广西农学院迁至南宁,同年在各方努力之下,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广西大学在南宁重建,自此学校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61年,广西工学院与广西科技学院并入广西大学,次年,林学院并入农学院。
1978年起,学校开设研究生院,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于1981年获批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997年,广西大学与广西农业大学合并。次年,获批3个博士学位点。1999年,被评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次年,经教育部及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全国第四批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点之一,也是广西最早具有MBA专业学位授权的高校。
2001年,学校被确定为华南理工大学对口支援学校。2004年,学校被批准为国家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次年,广西大学在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2006年,学校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三年后,广西大学商学院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批准成为具有EMBA培养资格的院校,成为广西唯一一所具有EMBA培养资格的高校。
2011年9月,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次年11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同年,被确定为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14所高校之一。
2013年7月,学校成立中西部高校联盟。次年9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5年6月,恢复成立研究生院;同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7年1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月,学校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次年5月,学校入选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9年2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对广西大学进行大力支持,建设国内同等一流大学。次年9月,广西大学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成立;同月,被教育部认定为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2月,学校与中山大学签署对口合作协议。
2020年5月,广西大学与交通银行广西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8月,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指挥部与广西大学共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签约揭牌仪式举行。11月,入选全国文明校园。
2021年1月,《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以“一校一策”推进广西大学建设国内一流大学。同月,广西大学加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联盟。
2022年2月14日,广西大学位列于教育部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之中,同年5月,广西大学亚热带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学院成立。9月20日,担任面向东盟的“数字丝绸之路”智库联盟副理事长单位。11月11日,为广西大数据学会副会长单位。
2023年11月24日,氧化菊捐赠暨奖学金颁奖仪式在广西大学举行,网红氧化菊(网名)向母校广西大学捐赠60万元,其中40万元用于设立奖学金。
办学条件
院系与专业设置
截至2023年12月,广西大学共有27个学院,共计67个专业,其中15个专业按7个大类招生。涵盖哲、经、法、教、文、理、工、农、医、管、艺等11大门类。
参考文献:
师资情况
截至2023年末,广西大学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3360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56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927人,全职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人选5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22人。另有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者4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者9名,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名,中国科学院“国外引进杰出人才”2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名,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者1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者7名,获得鲁迅文学奖者1名。
参考文献:
学科情况
截至2023年末,在特色学科方面,广西大学现有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2个“部区合建”一流学科群,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2个广西一流学科,4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据ESI数据库更新显示,广西大学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分别是的工程学、材料科学、农学、植物与动物学、化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和生物与生化。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广西大学设有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参考文献:
教学情况
截至2023年末,在学科建设方面,广西大学有国家精品课程3门,为家畜寄生虫学、化工热力学、木材学;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为病毒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3门,为动物寄生虫学与公共健康卫生、碳减排与低碳生活、科技建材构筑美好生活;自治区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6门,为动物寄生虫学与公共健康卫生、碳减排与低碳生活、木材美学、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诗词吟唱鉴赏、生活中的金融学;另有自治区级精品课程40门,2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在人才培养方面,2007年至2010年,广西大学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自治区级优质专业15个。2011年以来,获得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20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6个,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3个。
在教学研究方面,截至2023年12月31日,学校有国家特色专业12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7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7门,15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教学团队17个,国家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建成实验教学中心25个,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获得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认定3门,获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学校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高校(全国50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99所)、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全国100所)等。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获得全国金奖3项。在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全国金奖1项,捧获“优胜杯”。
实践创新方面,2002年,广西大学制定《广西大学创新实践学分实施办法》,设立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对学生开展自主科研予以资助。2002~2007年,学校拨出专项经费近190万元,共立项5批,学生参与人数达2944人。在该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上,2007年,学校在地方高校中首批入选国家“质量工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至“十一五”末,学校共有130个本科生项目获得国家立项资助,校级立项资助261项。2011年,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学校又成功入选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2年,学校设立“大学生实验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训练基金”,鼓励本科生尽早参与到教师科研项目。学校出台文件,全面开放实验室,免费为本科生提供设备和场地,为广大学生科技创新和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学校还积极拓展大学生实践的深度和广度,与境外多所大学开展交流与合作,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同时,学校定期举办大学生科技节,开展科技论文、发明制作、电子设计、网页设计等项目的比赛及创新论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了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
学校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广西大学与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282所高校及学术机构签署了学术合作交流协议,与东盟十国97所高校及学术机构合作交流密切。
在合作办学方面,广西大学与泰国的川登喜皇家大学合作建立了素攀孔子学院、与爱沙尼亚塔林大学合办了塔林孔子学院,又同美国莫海德州立大学共建孔子学院。
学术研究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12月,图书馆馆藏总量535万册,电子图书375万册,学位论文1034万篇,音视频29万小时,全文电子期刊5.77万种,大型数据库206个。拥有Elsevier、WOS、Scifinder、IEL、Wiley、Springer、EBSCO、EI、Nature、Science、SAGE、CNKI、万方、超星等国内外著名的学术性数据库,形成了涵盖哲、经、法、文、理、工、农、管、教、艺、医等十三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多层次、多载体、特色明显并能有效支撑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馆藏文献体系。
研究平台
截至2022年9月,广西大学共设有国家级科研机构3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
设有省部级科研机构48个,其中国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大科技创新基地6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5个,自治区应用数学中心1个,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广西工程研究中心2个,自治区国际合作基地1个,自治区工程院1个,自治区农业良种培育中心4个。
厅局级科研机构与校属科研机构共计54个,其中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20个,校属科研机构34个。
参考文献:
学术成果
截至2022年,学校共计获得科研成果奖项74项,其中人文社科类奖项22项,自然科学类奖项52项。
截至2023年末,王双飞院士主持的“造纸与发酵典型废水资源化和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和“大型二氧化氯制备系统及纸浆无元素氯漂白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分别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郑皆连院士领衔的“大跨拱桥关键技术研究团队”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团队奖牌,主持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第16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获第36届国际桥梁大会(IBC)最高奖——乔治•理查德森奖,获2020年广西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2021年广西最高科学技术奖;青年教师谢斐作为唯一第一作者和唯一通讯作者,以“船帆座脉冲星风云X射线偏振趋近同步辐射理论极限”为题在国际顶级学术杂志《自然》(Nature)发表研究成果,实现了以广西本地单位为第一完成单位在《自然》发文的历史性突破;韩林海教授获2023年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202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06年以来,教育部等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46项,获广西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2项,广西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2项,广西创新争先奖4项,广西卓越工程师奖1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5项。
人文社科成果
自2012年以来,广西大学共计获得广西第十二次至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6项,获得第六届至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6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自然科学成果
自2006年以来,广西大学共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1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奖特别贡献奖特等奖1项,广西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广西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广西自然科学奖一等奖7项,广西技术发明奖一等奖5项,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0个,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9个。
学术期刊
截至2023年,广西大学共有《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三类刊物。
参考文献:
学校排行
广西大学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96名。
广西大学在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第301-400名。
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在2023年U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060名。
广西大学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90名。
校园文化
校徽
校徽主体造型有代表理工科的齿状圆形、代表农科的稻穗、代表文法类的桂花,意指广西大学是一所学科齐全的综合大学。中心是由广西的开头字母“GX”缩写变形而成一只凤凰,同时也是211工程的变形字。凤凰头顶的星星表达了学校的美好夙愿,暗指学校要建设成为一所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成为一颗闪亮耀眼的星星。另外桂花的数量为八朵又暗指四海八方来此求学的学子。凤凰下方标有学校的创办时间“1928”以及毛主席所题的行书校名“广西大学”。校徽的主体颜色为红色。
参考文献:
校训
校训勤恳朴诚、厚学致新很好的传达了广西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人文传统。
首先校训的前半部分勤恳朴诚,是广由西大学首任校长马君武亲撰。意指要勤勤恳恳做事,实诚质朴的做人,艰苦创业,俭朴生活。
其次校训的后半部分厚学致新,表达了学校对知识的态度。其中“厚学”指要有深厚的学识积累。“致新”意指要努力创新,与时俱进。作为为学的两个阶段,首先要厚学,要博采众长,其后要致新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勇于开拓,敢于创新。
参考文献:
校歌
学校校歌为《广西大学校歌》,始创于抗日战争时期,由汤铁民作曲,马君武填词,一开始作为抗日战争的动员曲使用。抗战结束后,马君武又结合时局对歌词进行了改编。2008年,广西大学建校80周年时,校庆宣传组又集体修改了歌词,最终定稿为现在的《广西大学校歌》。
参考文献: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截至2024年8月,参考文献:
历任领导
历任校长
参考文献:
历任书记
参考文献:
校友情况
学界
参考文献:
文艺体育界
参考文献:
所获荣誉
2014年12月,广西大学获“2014年度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17年8月,广西大学被广西壮族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第一届自治区文明校园”。
2020年12月28日,广西大学被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第二届自治区文明校园”。
2021年9月,广西大学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单位名单。
争议事件
2023年11月12日,有媒体反映广西大学个别学院一楼大厅内设置的书记、院长信箱对着摄像头,无法保护投信者隐私。针对此情况,该校开展了调查核实工作。同日,广西大学针对此事发布情况通报:经查,摄像头为2013年统一安装,用于维护学院安全。书记、院长信箱于2023年安装,是学院基层党建工作信箱,主要用于收集师生员工问题。设置信箱时,相关学院从方便师生员工投递的角度考虑,未能充分关注到投信者隐私问题。 媒体反映相关情况后,学校已对设置在摄像头下的信箱进行了彻底整改。
参考资料
学校概况.广西大学.2024-05-10
院校代码.代码学院.2024-05-24
广西大学章程.gxu.edu.2023-05-13
广西大学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广西大学党务校务公开平台.2024-05-22
历史沿革.广西大学.2023-05-13
历任领导.广西大学.2023-05-13
2024中国大学排名.软科.2024-05-08
西大概览.广西大学.2023-05-13
机构设置.广西大学.2023-05-13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_广西大学.chinaschool.com.cn.2024-05-24
马君武与广西近代高等教育(2021-03-29).广西大学新闻中心.2024-05-24
风雨历程.广西大学.2023-05-13
广西大学校史展览.广西大学档案馆.2024-05-24
广西大学研究生院挂牌成立(2015-06-03).广西大学党务校务公开平台.2024-05-24
本科专业.广西大学.2023-05-13
教育教学.广西大学.2023-05-13
余克服院长.广西大学海洋学院.2024-05-24
冯家勋.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广西大学.2024-05-24
梁家荣.广西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2024-05-24
马少健.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2024-05-24
陈建华.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2024-05-24
唐文琳 学者主页.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24-05-24
湛永钟.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广西大学.2024-05-24
田耳:在平淡叙述中直抵人心.中国作家网.2024-05-24
学位授权点.广西大学.2023-05-13
一流学科.广西大学.2024-05-24
重点学科.广西大学.2024-05-24
本科课程.广西大学.2023-05-13
实践创新.广西大学.2024-05-24
实验中心名称.广西大学.2024-05-24
本馆介绍.lib.gxu.edu.2024-05-10
科研机构.广西大学.2023-05-13
省部级.广西大学.2023-05-13
厅局级.广西大学.2023-05-13
人文社会科学重要获奖成果.广西大学.2023-05-13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知网.2023-05-13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中国知网.2023-05-13
2023中国大学排名.软科.2024-04-05
现任领导.广西大学.2023-05-13
校长信箱. 广西大学党委办公室.2024-08-20
广西大学校友总会.gxu.edu.2023-05-13
第一届自治区文明校园名单.广西新闻网.2023-05-13
第二届自治区文明校园名单.广西新闻网.2023-05-1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梧州时期(1928-1936)
桂林时期(1937-1953)
南宁时期(1958-至今)
办学条件
院系与专业设置
师资情况
学科情况
教学情况
学校交流
学术研究
学术资源
研究平台
学术成果
学术期刊
学校排行
校园文化
校徽
校训
校歌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历任校长
历任书记
校友情况
学界
文艺体育界
所获荣誉
争议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