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片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海军某支队政委冯涛被派往
东港区的一个造船厂任工委书记的故事。
20世纪60年代第一个春天,海军某部支队政委冯涛被派往东港1060
江南造船担任工委书记。当他到达时,正遇上一艘由我国工人和技术人员自行设计制造的新舰艇
海鹰号第一次试航起火爆炸。
试航失败后,厂长齐大同对继续建造“海鹰”产生了怀疑、动摇,他不顾设计员刘之茵和广大工人的强烈反对,决定将“海鹰”号封进仓,把希望寄托在从国外引进的“
飞鱼反舰导弹”上,幻想依靠外援为我海军造新舰艇。
冯涛对要不要继续建造“海鹰”持完全不同的态度,他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召开工委扩大会议,支持青年设计员刘之茵和工人夏长发的意见,驳倒了总工程师潘文的错误想法,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决定继续把“海鹰”搞上去。
“海鹰”建造组的同志们在冯涛的带领下,经过紧张战斗,终于查清了起火的原因,但又遇到难以解决的646号材料问题。齐大同再次劝说冯涛丢掉“海鹰”,集中力量搞“
飞鱼科”。
就在这时,发现“飞鱼”主机图纸数据对不上号,而外国专家赫文斯基又别有用心地提出要求联合试制“海鹰”。面对这一切,冯涛通过认真学习,头脑更加清醒,觉察到所谓“联合试制”是妄图窃取我国军事情报,达到“假援助,真控制”的政治目的。
冯涛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带领“海鹰”建造组的同志,奋发图强,克服了重重的困难,揭露了潘文里通外国的罪行,攻克了材料关,终于使“海鹰”在春光似锦的第二个春天飞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