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加固是指针对已有的建筑地基基础进行加强和改善的过程,这通常是由于环境变化或者建筑本身的需求所导致的。
概述
基础加固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1. 因勘探、设计、施工或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的地基基础破坏。
2. 因改变建筑的使用要求,而需对建筑基础进行加固。如增层、增加荷载、改扩建等。
3. 由于环境影响,而需对既有建筑地基基础进行加固。如邻近新建建筑施工、深基坑开挖、新建地下工程、遭受自然灾害等。
主要处理方法
1. 基础注浆补强
这种方法适用于基础因受不均匀
沉降、冻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基础裂损时的加固。浆液主要采用水泥浆,
水灰比可采用0.5~0.6,或采用
ep等。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 在裂缝处钻孔,单边基础每边不少于2孔。
b. 条基可沿基础纵向间距1.5~2.0m钻孔,且不小于2排。
c. 注浆施工时,先在原基础裂损处钻孔,注浆管直径可为25mm,钻孔与水平面的
转轴倾角不应小于30°,钻孔孔径应比注浆管的直径大2-3mm,孔距可为0.5-1.0m。
d. 注浆压力可取0.1-0.3MPa。如果浆液不下沉,则可逐渐加大压力至0.6MPa,浆液在10-15min内再不下沉则可停止注浆。注浆的有效直径为0.6-1.2m。
2. 增大基础底面积
这种加固方法适用于当既有建筑的
地基承载力或基础底面积尺寸不满足设计要求时的情况。可采用混凝土套或钢筋混凝土套加大基础底面积。具体操作要点包括:
a. 当基础承受偏心受压时,可采用不对称加宽;当承受中心受压时,可采用对称加宽。
b. 在灌注混凝土前应将原基础凿毛和刷洗干净后,铺一层高强度等级水泥浆或涂混凝土界面剂,以增加新老混凝土基础的粘结力。
c. 对加宽部分,地基上应铺设厚度和材料均与原基础垫层相同的夯实垫层。
d. 当采用混凝土套加固时,基础每边加宽的宽度其外形尺寸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中有关刚性基础台阶宽高比允许值的规定。沿基础高度隔一定距离应设置锚固钢筋。
e. 当采用钢筋混凝土套加固时,加宽部分的主筋应与原基础内主筋相焊接。
f. 对条形基础加宽时,应按长度1.5-2.0m划分成单独区段,分批、分段、间隔进行施工。
g. 当不宜采用混凝土套或钢筋混凝土套加大基础底面积时,可将原独立基础改成条形基础;将原条形基础改成十字交叉条形基础或筏形基础;将原筏形基础改成箱形基础。
3. 锚杆静压桩
这是一种通过静力压桩机以压桩机自重及桩架上的配重作反力将预制桩压入土中的沉桩工艺。通常适用于高压缩性粘
土层或砂性较轻的软粘土层,当桩须贯穿有一定厚度的砂性土夹层时,须根据桩机的压桩力与终压力及土层的形状、厚度、密度、上下土层的力学指标、桩型、桩的构造、强度、桩截面规格大小与布桩形式、地下水位高低以及终压前的稳压时间与稳压次数等综合考虑其适用性。有时也适用于覆土层不厚的岩溶地区。在这些地区采用钻孔桩很难钻进;采用冲孔桩,容易卡锤;采用打入式桩,容易打碎。只有采用静压桩可缓慢压入,并能显示压桩阻力,但在
溶洞、溶沟发育充分的岩溶地区,静压桩宜慎用,以及在
土层中有较多
孤石、障碍物的地区,静压桩宜慎用。其施工工艺流程大致为:
a. 测量定位。
b. 压桩机就位。
c. 吊装喂桩。
d. 桩身对中调直。
e. 压桩。
g. (送桩)。
h. 终止压桩。
i. 切割桩头。
4. 树根桩法
这是利用小型钻机按设计直径,钻进至设计深度,然后放入钢筋笼,同时放入灌浆管,注入水泥浆或水泥砂浆,结合
砾石骨料成桩的方法。树根桩可以根据需要,做成垂直的,也可以是倾斜的;可以是单根的,也可以是成束的。其适用范围广泛,包括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及人工填土等
地基上既有建筑的修复和
增层,古建筑的整修,地下铁道的穿越等加固工程。基本施工工艺包括:
a. 成孔。
b. 清孔。
c. 钢筋笼的制作。
d. 灌浆管的制作。
e. 灌浆成孔。
f. 注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