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暨电光源研究所是我国从事这一领域教学和科研的专门机构,同时,又是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的人才培训中心。
工程系介绍
复旦大学
光源与照明工程系与国内外学术界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流,被公认为我国光源与照明领域的权威研究单位之一。
系十多年来,已经培养和造就了一支较强的教学和科研师资队伍。全系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占全体教师50%以上。其中,有硕士生导师10名,包括叁名博士生导师。我系共为国家培养了六百多名(包括博士、硕士、本科、大专)高层次的照明电器人才,并为国内近4000名在职科技人员举办了各种类型的以知识更新和科技交流为目的的研讨会和培训班。
“八五”、“九五”期间,该系承担了国家照明电器的开发任务,取得了突出成绩,在照明电器领域的开发研究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尤其是在绿色照明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先后完成了几十项重大项目,获国家级、省部级的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15项,并出版了20多部专著和译著,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该系研究的各种节能光源,尤其是紧凑型荧光灯在国内大量推广使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
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推广类)
三等奖。最近又成功地开发出最新的节能光源--
微波流灯。
2003年,该系在紧凑型荧光灯光衰机理的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
2004年,LED显示屏显示单元罩壳结构的研究,荣获
上海市优秀发明二等奖。
2004年,集成化紧凑型高效节能气体放电灯管及其灯的研究,荣获国家
知识产权认证委员会专利技术发明一等奖。
该系在教学科研方面的成就不仅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而且在国际照明领域的学术界和工业界素享盛名。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推动"绿色照明工程"的深入实施,本着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复合人材,增强学生工程技术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教育部于2003年3月批准将"
光源与照明专业拓宽为"
电机工程学与自动化专业".并保留光源与照明工程研究方向的特色。
该专业的设立,将为该系开辟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用
光源与照明是一门为人类带来光明的边缘交叉学科,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
交通运输、国防、医疗卫生、商贸办公、文化娱乐和日常生活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其特殊和重要的地位。
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建立于1984年,设有目前国内高等院校中唯一的光源与照明专业,现该专业拓宽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该系的前身是由著名电光源专家
蔡祖泉教授领导的电光源研究所,曾为我国新光源的诞生和照明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该系与国内外照明学术界有广泛交流和联系,被公认为我国
光源与照明领域的权威单位。现有四个研究室和一个中心:光源研究室、光源工艺与材料室、光源电气和
电子学研究室、照明CAD设计与测量研究室以及
上海市汽车照明工程中心。
作为
复旦大学特色学科,该系在发扬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巩固和发展复旦大学在光源领域中的领先地位。通过发挥已有的声誉和技术优势,研究方向涉及绿色照明研究、照明工程设计、汽车照明工程研究、光电测试技术研究、中间视觉研究等领域。
该系在科研方面先后完成了数十项重要项目,获得
国家技术发明奖、教育部科技进步
一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8项,出版了20多部专著和译著,在国内外重要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编写的教材获
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
教学资源
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原设光源与照明专业,科研、教学力量雄厚,现有教授1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
高级工程师9人。主要面向民用、工业及特种照明行业培养照明设备设计、生产和应用人才。
该系设有物理
电子学、等离子体物理2个博士点、硕士点。
专业科目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推动"绿色照明工程"的深入实施,本着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复合型人材,增强学生工程技术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教育部于2003年3月批准将"
光源与照明专业”拓宽为"
电机工程学与自动化专业",并保留光源与照明工程研究方向的特色。
该专业的设立,将为该系开辟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主要专业课程:高等数学、近代物理、外语、计算机基础、气体放电与光源、电器原理与设计、电气照明设计、光电测试技术、电气工程基础等专业课程,培养的学生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建系以来,共为国家培养了六百多名(包括博士、硕士、本科、大专)高层次的照明电器人才,并为国内近4000名在职科技人员举办了以知识更新和科技交流为目的培训班。毕业生能够从事与光源、照明及
电机工程学相关的系统运行、信息处理、研制开发、经营管理等领域的工作。开发和生产各种光源、灯具,进行各类照明工程和电气工程的设计,光辐射测量和气体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及其应用的研究、教育和应用工作。近年来毕业生在
飞利浦,GE,
欧司朗等外资或合资企业中倍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