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湘安,教授,油气田开发工程系博士生导师。主教学本科生课程《提高采收率基础》、硕士生课程《提高采收率原理与方法》、博士生课程《提高油气采收率科学与技术》
人物经历
1982年于大庆
哈尔滨石油学院机械系(现
东北石油大学),获工学
学士;1984年于大庆石油学院(现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开发系,获工学硕士学位;1993年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流体力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提高采收率与采油
化学方向学术带头人;
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学会副主任;《Petroleum Science》编委会委员;《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编委会委员、理事;《
中国海上油气》编委会委员;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曾获
黑龙江省优秀教师、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石油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主讲课程
本科生: 《提高采收率基础》硕士研究生: 《提高采收率原理与方法》
博士研究生: 《提高采收率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
1. 提高石油采收率理论与技术。
(1) 低(特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理论与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从微尺度流动和微尺度
物理化学效应入手,揭示油气水在低(特低)渗透油藏中特殊渗流和驱油现象的微观机理;探索低(特低)渗透油藏开采的基本规律和主控因素;建立基于物理模拟实验的低(特低)渗透油藏表征方法及提高采收率技术适应性评价方法;根据基础研究成果建立的技术思路,研发低(特低)渗透油藏提高水驱采收率技术和水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2) 气驱提高采收率理论与技术
研究的主要技术包括:CO2驱、N2驱、空气驱。
主要研究内容:各类复杂油藏中气体驱油的机理;影响气体微观驱油效率和宏观波及效率的主控因素;根据基础研究成果,研发提高气体驱油效率的方法,研发抑制和治理气窜的新技术;基于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优化气驱方案和工艺参数。
(3) 油藏深部调驱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非均质油藏、裂缝性油藏和长期水驱后形成窜流通道的油藏,研究水窜机理和基本规律;研究影响水窜的主控因素;根据基础研究成果,研发治理水窜、提高波及效率的油藏深部调驱技术;基于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优化油藏深部调驱方案和工艺参数。
(4)水平井开采物理模拟与堵水调剖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不同类型油藏水平井开采过程物理模拟方法和装置;基于物理模拟实验,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研究水平井开采过程中油水运移和油井水淹规律;水平井堵水调剖技术研究;水平井开采工艺优化。
主要研究内容:化学驱油机理;化学驱技术适应性评价;化学驱油剂的研发与评价;化学驱方案及工艺参数优化;复杂油藏化学驱技术研究。
2. 油气渗流理论与应用主要针对化学驱、油藏深部调剖中的复杂渗流问题开展研究,如油藏中的多尺度耦合流动理论、油藏孔隙尺度下复杂体系流动及两相微观驱替
动力学、基于微观流动的宏观渗流理论、伴有化学反应的渗流理论研究。
主要贡献
近十年来,在“低(特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理论与技术”方向主持完成的重大科研项目有:
●“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基础理论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2002年~2005年)。
●“注水开采后期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2009年~2010年)。
●“特低渗储层表征方法及开采技术适应性评价”
中国石化(2008年~2010年)。
近年来,在“气驱提高采收率理论与技术”方向主持完成的重大科研项目有:
●“CO2驱替过程中多相多组分非线性渗流机理和规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2006年~2010年)。
●“低渗油藏CO2驱深部封窜技术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专题)(2006年~2008年)。
●“低(超低)渗透油藏气驱窜流抑制技术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专题)(2007年~2009年)。
近年来,在“油藏深部调驱技术”方向主持完成的重大科研项目有:
●“低渗非均质
砂岩油藏深部封堵与改造关键技术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专题)(2004年~2005年)。
●“海上油田聚合物—泡沫复合调驱技术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2008年~2010年)。
近年来,在“水平井开采物理模拟与堵水调剖技术”方向主持完成的重大科研项目有:
●“
冀东油田边底水油藏水平井
化学堵水技术研究”,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2006年~2008年)。
●“水平井区中高含水期改善开发效果方法研究”,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2009年)。
●“锦16块水平井化学驱方案优化物理模拟研究”,中国石油
辽河油田分公司(2008年~2009年)。
近年来,在“化学驱理论与技术”方向主持完成的重大科研项目有:
●“化学复合驱过程中的乳化及其对采收率的影响机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专题(2005年~2010年)。
● “聚合物溶液微尺度流动探索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年~2008年)。
●“龙虎泡油田二元复合驱配方体系优选”,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2010年)。
科研成果:
近年来,在相关领域内,主持和完成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9项、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课题10余项。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均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已有3项科研成果和研发的新技术在油田应用,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目前,在气驱(CO2驱、N2泡沫、空气驱)、低(特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油藏深部调驱、
化学驱、微尺度流动及渗流机理等方面,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课题1项、国家“973”项目中课题1项、其他重大课题5项。
出版专著3部、教材3部,截至2010年7月,在《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科学通报》、《
力学学报》、《
石油学报》、《Journal of Petroleum Technology》、《
化学通报》、《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u0026 Engineering》、《Petroleum Science》等国内外
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SCI收录15篇、EI收录38篇、ISTP收录6篇。
最近5年来,在气驱(CO2驱、N2泡沫、空气驱)、低(特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油藏深部调驱、
化学驱、微尺度流动及渗流机理等方面的重要学术技术工作:
● 2006年4月25~27日,作为执行主席之一,主持了以“
温室气体地下封存及其在提高石油采收率中的资源化利用”为主题的
香山科学会议第276次学术讨论会。
● 作为课题长组织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复杂油气田地质与提高采收率技术”中课题“油田开采后期提高采收率新技术”(课题编号:2009ZX05009-004)。
●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温室气体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资源化利用及地下埋存”中的课题五“CO2驱替过程中多相多组分非线性渗流机理和规律”。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二氧化碳气驱提高采收率试验研究”中的子课题“低渗油藏CO2驱深部封窜技术研究”(
大庆油田外围低渗透油藏——扶杨油层CO2驱提高采收率)。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并完成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前期研究专项“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基础理论研究(项目编号2002CCA00700)”。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三级专题“低渗非均质
砂岩油藏深部封堵与改造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3BA613A-07-05)”。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聚合物溶液微尺度流动探索研究(项目批准号:50574060)”。
●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
化学驱和微生物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基础研究”中课题“新型驱油体系驱油机理研究”。
● 承担并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低(超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中“低(超低)渗透油藏气驱窜流抑制技术研究”。
出版专著3部、教材3部,主编的教材《
提高石油采收率基础》获北京市精品教材(2008年)、获2004-2009中国石油高等教育优秀教材奖(2009年);指导的博士生获校优秀博士论文1篇,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获校优秀硕士论文1篇;截至2010年7月,在《
科学通报》、《
石油学报》、《Journal of Petroleum Technology》、《
化学通报》、《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u0026 Engineering》、《Petroleum Science》等国内外
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SCI收录12篇、EI收录36篇、ISTP收录6篇。
近三年代表性论文
论文名称 发表时间 刊物名称:
润湿性对模拟原油微尺度流动及渗流的影响 2010.3 石油学报。
Physical simulation of fluid flow and production
表演 in extra-low permeability porous media 2009.12 Petroleum Science。
Effect of stress sensitivity on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in CO2 flooding for fractured low permeability reserviors 2009.9 Petroleum Science。
Influnce of wettability on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液态水 through microtubes and cores
2009.7 Chinese Science Bulletion。
Effect of
时间 lag and stress loading rate o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iors
2009.7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ability and water control of
氮 foam in bulk phase and porous media
2009.6 Petroleum Science。
氮气泡沫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2009.1 石油学报。
污泥与
盐酸在多孔介质中的反应及分布规律 2008.9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驱油剂界面特性和流变性对石油采收率的综合影响2008.8
应用化学。
Flow characteristics and reaction properties of
碳 dioxide in microtubles and porous media 2008.6 Chinese Science Bulletion。
文13西块油藏岩石形变对采收率的影响研究 2008.6 岩土力学。
微管中的酸化反应:沉淀及界面效应 2008.4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micromechanisms of residual oil mobilization by viscoelastic fluids。
2008.2 Petroleum Scienc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deionized
液态水 in microtubes。
2007.3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粘弹性和幂律型驱油剂的等效渗透率 2007.1 石油学报。
获奖记录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
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
三等奖2项。主编的教材《提高石油采收率基础》获北京市精品教材(2008年)、获2004-2009中国石油高等教育优秀教材奖(2009年)。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