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博物馆为山东省寿光市文化和旅游局下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位于山东省寿光市金海南路181号,是一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1983年10月,寿光县博物馆正式成立,1993年,更名为寿光市博物馆。2009年底,新馆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展厅面积4000 平方米。
寿光市博物馆馆藏文物超过14万套(件)。其中古钱币占很大比重,尤以齐刀、汉货泉和宋代铜钱最丰。其中已定级文物中,一级文物11件/套、二级文物105件/套、三级文物498件/套。其藏品以黑陶罍最负盛名,商兽面纹铜鼎入选百大“齐鲁瑰宝”。
2009年3月,寿光市博物馆参与发掘的双王城遗址获得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009年9月,又获得2007-2008年度国家文物局颁发的田野考古二等奖;2008年、2011年,分别获得省级古籍保护整理先进单位;2006年、2011年,分别获得潍坊市文博科研先进单位;2016年12月,获得山东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先进单位;2020年12月21日,寿光市博物馆入选第四批
国家二级博物馆名单。
历史沿革
1958年至1971年期间,寿光市的文博工作由县文教科(文化科)负责管理。1972年,县文化馆开始配备专职文物干部,到1980年底,文化馆成立文物组,初步形成由一名组长和两名成员组成的文物管理团队。
1983年10月14日,寿光县编委正式公布成立博物馆,并开始建设馆舍。1984年8月寿光县博物馆馆舍建成,同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馆舍位于迎宾路,设有文物库房、文物展厅和办公室等设施,馆长1人,工作人员4人。
1989年,博物馆扩建了500平方米的文物陈列厅。1991年又进一步扩建至3000平方米。1993年8月,县博物馆更名为寿光市博物馆。
2009年11月,博物馆迁至农圣街与金海路交叉路口西南侧的寿光市文化中心3楼。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展厅面积4000 平方米。2010年5月1日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承担文物收藏、陈列展览、文物保护、宣传教育、科学研究、文创研发和社会服务等职能。截至2016年,博物馆内设5个科室,共有干部职工13人。
基本陈列
寿光市博物馆有两大基本陈列,分别为《寿光简史陈列展》《专题陈列展》,前者展示了寿光自远古时期至清代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物;后者则主要展示盐业、碑刻、红色文化、书画等内容。
馆藏文物
文物藏量达141300余件/套,其中古钱币占很大比重,尤以齐刀、汉货泉和宋代铜钱最丰。馆藏青铜器以古城街道“益都侯城”出土的纪国铜器为青铜文化中的珍品,计64件,其中19件有铭文,是研究纪国早期历史全国唯一的一批实物资料。此外,出土于纪台镇纪西刘村西“西乓冢”的战国玉璧和出土于吕家庄的汉镂孔立雕凤鸟熏炉;出土于圣城街道李二村的贾思伯及其夫人墓和北关遗址的唐二彩壶以及不同时期的佛教造像等等,都是馆藏文物中的精品。其中已定级文物中,一级文物11件/套、二级文物105件/套、三级文物498件/套。其中黑陶罍最负盛名。商兽面纹铜鼎入选百大“齐鲁瑰宝”。
黑陶罍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黑陶罍,1977年11月出土于火山埠遗址。这件泥质黑陶高31.4厘米,口径11厘米,卷沿、口微侈,高颈、折肩、最大腹径偏于下部,小平底。罍的陶土经特殊加工,陶质细腻,质地坚硬。器壁厚薄均匀,器表通体光滑。
1982年,这件黑陶罍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1984年9月参加省文物局举办的建国35周年全省稀有文物展览。1985年参加潍坊国际风筝文物展览。1986年曾东渡
日本展出。2022年,龙山文化黑陶罍”入选潍坊市“十大镇馆之宝”。
商兽面纹铜鼎
通高33.4、口径28厘米,1983年12月出自古城街道古城村前益都侯城故址。
机构设置
截至2016年,博物馆内设5个科室,分别是办公室、宣教部、陈列部、文保部、保卫科;共有干部职工13人。
获得荣誉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寿光市博物馆位于山东省寿光市金海南路181号。
开放时间
寿光市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政策。免费开放时间为每周一至周日,参观时间:冬季8:30—11:00;13:30—16:30(16:00停止入场);夏季(5月至9月)9:00—11:00;13:00—16:30(16:00停止发入场),周一闭馆。
交通指引
寿光市内乘坐公交路线:K13、环1路、20路、9路到文化中心下车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