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蜗牛
彩带蜗牛科的软体动物
糖果蜗牛(学名Liguus virgineus),又称彩带蜗牛,是一种陆生腹足纲软体动物门,原产于加勒比海岛国海地。糖果蜗牛的壳长30-60毫米(1.2-2.4英寸),呈锥形,白色背景,通常具有3-6条螺旋形的彩色条纹,包括褐色、黑色、粉色、绿色、紫色或浅黄色。糖果蜗牛的壳通常为右旋,有七个或八个环。尽管它主要生活在树上,但它会下到潮湿的土壤中产卵。糖果蜗牛在其一生中会吃掉各种苔藓植物,以及树枝和小树枝。糖果蜗牛的壳在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垃圾堆中被发现,这表明它曾是当地土著人的食物资源。欧洲殖民者最早于1680年左右抵达海地,他们也将糖果蜗牛的壳带回了欧洲,使得它成为第一个被科学绘制的美洲大陆蜗牛。
形态特征
壳一般呈低圆锥形,形状像小螺,为右旋或左旋,颜色多样化;头有四个触角,走动时头伸出,受惊时则头尾一起缩进甲壳亚门中。
头的腹面有口,口内具有齿舌,可用以刮取食物。蜗牛是牙齿最多的动物,但它们的牙齿并不是“立体牙”。尽管拥有数万颗牙齿,但它们无法咀嚼食物。这是因为它们用齿舌——一个带状结构,上面布满牙齿——碾碎食物,以便消化。一生之中,它们的微小牙齿会慢慢磨损钝化,而后被更锋利的新牙取代。蜗牛身上有唾涎,能制约蜈蚣蝎子。六、七月热时会自悬在叶下,往上升高,直到唾涎完了后自己死亡。
蜗牛排泄是在靠近呼吸孔的地方排泄的,叫气孔。它会把粪便排在自己的身上,通过腹足和粘液最终将粪便留在地上。
生长环境
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最适合环境:温度16~30℃(23~30℃时,生长发育最快);空气湿度60%~90%;饲养土湿度40%左右;pH为5~7。当温度低于15℃,高于33℃时休眠,低于5℃或高于40℃,则可能被冻死或热死,但是各种蜗牛各不相同。
蜗牛喜欢钻入疏松的腐殖土中栖息、产卵、调节体内湿度和吸取部分养料,时间可长达12小时之久。杂食性和偏食性并存。喜潮湿怕水淹。在潮湿的夜间,并投入湿漉的食料,蜗牛的食欲活跃。但水淹可使蜗牛窒息。小蜗牛为自食生存性动物,小蜗牛一孵出,就会爬动和取食,不要母体照顾。当受到敌害侵扰时,它的头和足便缩回壳内,并分泌出粘液将壳口封住;当外壳损害致残时,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质修复肉体和外壳,具有很强的忍耐性。蜗牛具有惊人的生存能力,对冷、热、饥饿、干旱有很强的忍耐性。喜恒温养殖,温度恒定在25~28℃之间,生长发育和繁殖旺盛。蜗牛在爬行时,还会在地上留下一行粘液,这是它体内分泌出的一种液体,即使走在刀刃上也不会有危险。
分布
该物种原产于加勒比海地海地岛(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古巴东部,因为贝壳贸易而被过度抓捕,被公认为濒危物种。古巴已禁止该物种的出境。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