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世宁
明代四川按察使
乔世宁(1503-1563),字景叔,别号三石先生,陕西耀州小丘人,明朝政治人物。他编了《耀州志》,这是耀州历史上的第二部州志,也是明代陕西省县志中八大名志之一。
仕途之路
乔世宁(1503—1563),男,字景叔,明耀州小丘人。嘉靖四年(1525)乡试解元,即陕西省第一名。十七年(1538)进士二甲八名即全国进士中第八名。是耀州区明、清两代文人学子科举名次最高的一位。年青时曾读书于三石山(今大香山),因字号三石山人。中进士后初授南京户部广西司主事,后任福建司员外郎贵州省司郎中、四川省事,因处事认真,奖良罚恶,是非分明升任湖广督学。耀县群众至今称他为乔学台,即指此职。一生居官办事,公正廉明、不徇私情,凡他所拔选士子官员均具有真才实学,人皆叹服其公正正直。累官至河南省参政、四川按察使。后以丁忧(父母逝世辞官料理丧事)回乡,潜心文史,著书立说,终老于家。
个人作品
编纂《耀州志》
乔世宁对家乡的最大贡献,是他编纂了一部誉满三秦的《耀州志》。这是耀州区历史上的第二部州志,内容包括今耀县、富平、铜川市王益区)三县县情。全面记载了明嘉靖以前两千多年的地方史料。全书共十志十二卷,43000多字。简称乔志。乔志于1982年7月经陕西省省地方志工作会议正式宣布为明代陕西县志中八大名志之一。并与武功志、朝邑志鼎足而三。其内容贯通古今,囊括八方、体例完备、严谨有序、言简事核、文字雅正,不愧为名志。清代著名学者王阮亭评论说:“近世志书,能文简事核、训词邓尔雅,无如康对山之武功志;次则王美陂之(户)志,吕柟高陵区志,韩五泉之朝邑志,乔三石之耀州志。”(《武功志·诸家评语》)。今天,从内容看乔志确实有许多值得效法的优点。
首先是实事求是,遵守史法。旧志一般都有“星野”一目,而乔认为“星野古以国论,盖括地远矣,今志一州而县小,不书”。说明他是讲求实际,讲求科学的,不被潮流迷惑。又如坚持“生不立传”的史法,认为“人物存者不录其行事,盖君子身后而事始定也”。
其次是坚持存真去伪,阙疑传信的修志原则。“志属信吏”乔志始终遵循这一原则。为了审核事实,辩论正误,乔世宁不仅稽诸群书,多方考证,而且能够深入现场,亲自查看山河地形,获取第一手资料,澄清了《长安志》将鹳鹊谷记为土门的失误。另外对当时考证不清的亦不自作主张,乱下结论,而抱着存疑的科学态度,如对传说中的“仓颉冢”、“公治长墓”等均如此处理。
另外,在记载社会现象的同时,究其实质。以记载耀州区古时地方贫困的景况为例,通过疆域、物产、市集、农业税、河渠、风俗等篇目从各方面作了如实记述。指出了自然条件恶劣,生产结构单一,水利失修及繁重的赋税、差徭四项导致贫困的原因。
乔志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地方色彩鲜明。孙思邈和他隐居的药王山(药王山)是誉满全国的人物和名胜,《耀州志》正是抓住了耀州地区的这个最大特点,不仅把五台山作为一个分志和专卷志写,而且在人物志中以浓墨重彩重点写了孙思邈的生平和他的医论、著述,为耀州志增添了鲜明的地方色彩。
诗文
世宁幼勤学,好诗文。何景明督学陕西省时,察看世宁学业,誉为“国士无双”。并向世宁亲授诗法,“谈必移日”(《静志居诗话》)。由是世宁文思大进,意境超俗,遂以诗文雄关中。《盛明百家诗》云:“景叔诗为时推重,在康对山、王美陂之上”。世宁为官15年,食不重味,身不离布衣,独醉心于诗文著述,撰《耀州志》12卷(被誉为明代陕西名志之一),《丘隅集》19卷。《明史艺文志》、《关中历朝文抄》及《万有文库》均录有世宁诗文。
家庭情况
乔世宁的父亲乔仲节,因世宁功名敕封为永德郎、户部主事。平生乐善好施,灾荒之年曾慷慨捐献数百金助赈,拿出谷米600多石救济灾民、穷苦百姓,使数千人得以活命。并自刻孙思邈千金要方》以济世。世宁的两个儿子,都好学上进,长子因阜为隆庆戊辰(公元1568年)进士,官至南京通政使浙江省督学道。次子因羽为万历庚辰(公元1580年)进士,历官直隶广平县知府,皆为官清正有乃父风,并有诗文传世。乔因阜文集为《远志堂集》。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仕途之路
个人作品
家庭情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