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画廊》是一本由孟保青撰写,
河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于1997年1月1日出版的图书。该书是一本版画集,包含了45幅钢刻版画,每幅都印在厚厚的图书纸上。每一页前衬为图题,后垫为摘引原作词句。该书由伦敦J·S·维尔脱公司出版。该书的作者在1948年冬天从
上海市潜行来到北京避居时,在琉璃厂一家旧书铺里发现了这本书,至今仍感到十分喜悦。
《莎士比亚画廊》这本版画集终于在我之年印制了出来,我是至感喜悦的。1948年冬天,我从上海潜行来到北京(当时称为
北平市)避居,有意无意之间在琉璃厂一家旧书铺里发现了它。那是本印有45幅钢刻版画的大型图书,每幅都印在厚厚的图书纸上,前衬一页为图题,后垫一页摘引原作词句,伦敦J·S·维尔脱公司出版。虽然已经相当破损,但仍掩不住当初用纸的讲究,装帧的典雅,尤其是精致的版画十分迷人。我就高兴地购回收藏了起来。
北京市古都旧时常有外国外交官员、传教士、教授等人士居住,想来就是他们从海外将这本书带来,而当时局几经变化,最后原主撤离时也就流落到旧书铺里了。我的朋友
陈晓南同志是留学
伦敦专攻版画艺术的,甫自学成归国任教于
中央美术学院,我请他予以鉴定,他说这种书印数极少,他未见过,现在即在
英国恐怕亦已成为稀有的珍品。
洪深教授见了也大加赞赏,认为今后欲演
莎士比亚的戏,不论在人物形象、衣着服饰以及楼台亭阁布景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他还为之考证出版年代,在给我的信上说“此书出版时期当在1880年前后——末图所刻John.Q.A.Ward所塑之像作于1846年,而书名莎士比亚的拼法,少一个a,这在1890年代已不再流行。”
莎士比亚(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一生创造了无数人物,写出了社会各阶层许多复杂的事情。十九世纪
英国著名画家皇家科学院的艺术家们莱斯利(C.R.Leslie)、麦克列斯(D.Maclise)和科普(C.W.Cope)等从他的剧本和诗作中汲取题材,据以绘成图画,而由罗斯(C.Rolls)和夏普(C.W.Sharpe)等能工巧匠精雕细刻制成的一幅幅精美的版画。《画廊》除了
莎士比亚的肖像、
塑像、环球剧场和一首十四行诗各一幅外,都是
莎士比亚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们的衣着佩带表现出各自的身份,他们或喜或悲的神情也透露了出来,当与浮云、树木、城堡和宫殿等场景交织在一起时更营造了一种特定环境的浓郁气氛。名剧《哈姆莱特》戏中戏的那一幅,王宫里聚有男女老小三四十人凝神观看小戏台上的演出,各人有各不同表情,哈姆莱特的沉思,丹麦国王克劳狄斯的恼怒跃然可见,也似可感触的一般。再如《
第十二夜》一剧中奥丽维娅掀开面纱瞬间,一个端庄面带少女含羞的可爱形象便出现了。这之外,还有奥瑟罗、李尔王、夏洛克、朱丽叶等等,真是美不胜收,百看不倦……这就时不时招来了一些前来借阅的,有一个剧院接着又有一个出版社还请摄影师来我处照拍了全书,作为资料收藏哩。
我是搞戏的,爬格子的,也曾弄过出版工作,既然收藏有如此难得的好书,自然地产生了予以译印的念头。我认为将名著名画名刻介绍过来是有意义的一件事。可是此事艰巨,在那时节阻力不少,我无能为力。1961年“新侨会议”和1962年“广州会议”澄清了文艺和出版工作上的一些问题,我又重读了《画廊》以及
莎士比亚的一些作品,并随手作了些笔记从而增加了对它的认识。1964年4月为
莎士比亚诞生400周年,国际间推举他为这一年的世界文化名人,要在世界各国举行纪念。人民文学出版社为此准备编印一套十一卷本的《莎士比亚全集》,
郑效洵同志特来向我借用这本画集,制版用作插图,我自然乐于同意。可是后来情况有变,全集缓出,接着便是十年浩劫,在一片混乱中原已制好的几十块珂罗版玻璃被砸烂,以致1978年《全集》问世时,读者看不到什么版画插图了。功败垂成,深感遗恨。想不到后来我又有机会看到的,那是
范用同志从当年垃圾堆里侥幸捡到的一份玻璃版的印样,分贴在一本漂亮的小册子上,拿来问我什么。我受到感动,遂在每页空白处主要依据
朱生豪先生的译文填写了说明。更想不到的是这位老出版家事隔多年之后以之推荐给
河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于是我找出了劫后幸存的原书,经出版社详细安排,认真从事,克服了种种困难,竟然大体上按照原书模样印制成这本精美的画集,了却了我几近半个世纪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