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利姆·鲁巴伊·阿里
曾任也门总统
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军事领导人之一,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总统委员会主席(1969-1978)。1978年因内乱被杀。
生平简介
萨利姆·鲁巴伊·阿里Salim Rubai Ali,(1934--1978)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总统委员会主席。别名萨利明。生于南也门第三省阿比洋地区的农民家庭。1960年起参加秘密的爱国青年组织。1963年参加“被占领的南也门民族解放阵线”的工作,参与发动反英武装斗争。曾任亚丁附近和第三省的武装斗争领导人,在1967年攻占老亚丁战役中起过重大作用。1967年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独立,任第三省中部地区“民阵”组织和人民卫队负责人。
  1968年3月总统卡坦·沙比镇压反对派,他带领六百名人民卫队与政府军激战,后因寡不敌众,退入山区。1969年6月中旬右派总统沙比解除了受军队支持的左派领导人侯赛因的内政部长之职,矛盾激化。他与阿卜杜勒·伊斯梅尔一起发动“纠正运动”,迫使卡坦·沙比下台。
  民族总指挥部宣布成立一个由五人组成的总统委员会,萨利姆·鲁巴伊·阿里任总统委员会主席,使国家元首职权。要在国内进行“自然的匡正行动”。政治上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右翼势力,宣布要实现民族民主革命任务,以最终建成人民民主的社会上义。军事上彻底清洗和改组军队,撤销六百多旧军官职务,提拔一批下级军宫和反英斗争中的游击队主力队员。建立以游击队为主体的新型军队,并在全军加强社会主义教育。经济上积极准备施行国有化政策。对外则宣布要同社会主义阵营加强关系。1970年后,民阵内部鲁巴伊派与伊斯梅尔派斗争激烈。1978年6月26日亚丁发生流血事件,南京总统府遭到攻击,他被当日成立的“特别法庭”判处死刑,并于当晚处死。曾于1974年11月访问过中国。
爱国志士
  1934年,鲁巴伊出生在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第三省阿比洋三角洲地区一个农民家庭里。阿比洋三角洲土地肥沃,灌溉条件较好,是南也门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除盛产长纤维的优质棉外,还以生产香蕉、木瓜、西瓜、芒果等热带水果而著称。由于这一带水草茂盛,畜牧业比较发达。鲁巴伊小时候就在这绿色的田野里玩耍嬉戏,跟大人一道放牧牛羊。
鲁巴伊在小学和中学阶段,除学习一般的科学文化外,还学习了伊斯兰教的宗教知识,成为一名虔诚的穆斯林。初中毕业后,他长途跋涉,来到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东部的哈达拉毛省军校受训半年。后又返回故乡,当过一个时期的小学教员,做过会计和民间习惯法官。在这段时间里,鲁巴伊广泛地接触了人民群众,亲身体验到劳苦大众的疾苦,丰富了他的社会阅历。
  在历史上,南北也门曾是一个国家。1839年英国殖民军占领亚丁,后又与周围20多个酋长国和小苏丹国签订了一系列“保护条约”。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把也门分为了南北两部分。英国殖民者直接占领的地区称南也门,其他部分称北也门。1959年2月,英国殖民当局将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的6个苏丹国和“亚丁殖民地”合并为“南阿拉伯联邦”。南也门人民不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的压迫,举行多次起义,都遭到血腥镇压。鲁巴伊亲眼目睹过殖民主义者的暴行,决心为实现祖国独立而斗争。1960年,他开始参加反抗殖民主义统治的青年运动,参与成立秘密的爱国青年组织。鲁巴伊曾担任法兹利苏丹王的财务秘书,他利用这一合法身份从事秘密工作。有力地配合了爱国组织的斗争。后来,他因参加职员的罢工活动,被苏丹王解除了财务秘书的职务。
1962年9月26日,萨那一批爱国军官发动政变成功,建立了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共和国(简称阿拉伯也门)。阿拉伯也门革命的爆发,有力地鼓舞着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爱国志士。阿拉伯也门成为南也门爱国斗争的坚强后盾。鲁巴伊从南也门赶去参加了阿拉伯也门共和国的人民警卫队。他之所以采取这一行动,一方面是为了捍卫这一新生的共和政权;另一方面,是接受革命锻炼,为重新进行南也门武装斗争做好准备。
  为把抗击英国殖民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各种力量统一起来,有效地开展政治斗争和武装斗争。1963年,南也门一批爱国志士在萨那召开“全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包括支持开展武装斗争的官兵、爱国知识分子、部落首领以及各种政治团体的代表。会议决定成立“解放被占领的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民族阵线(后来改称为“民族阵线”),强调必须采取武装斗争的途径把祖国从殖民主义梏下解放出来。会议选举卡坦·沙比为民族阵线主席。鲁巴伊成为民族阵线的第一批成员。
1963年10月14日,南也门爱国者在民族阵线领导下,在地势险要的拉德凡山区重新点燃了武装起义的峰火。鲁巴伊参与发动了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武装起义。同年底,为解决武器短缺和物资供应困难,他被派往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塔兹城,负责民族阵线驻塔兹办事处财务主任。在这里,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经费和各种军事物资,配合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前线的武装斗争。
独立英雄
  1964年下半年,鲁巴伊奉民族阵线总指挥部之命,返回南也门,担任阿比洋地区游击队领导人。他领导的游击队多次重创英国殖民军。从1965年起,他被任命为阿比洋省和亚丁附近军区游击队领导人,成为民族阵线最重要的军事负责人之一。1966年,鲁巴伊又当选为民族阵线总指挥部成员。
  在民族阵线领导下,南也门人民的武装斗争和群众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游击队发展壮大,改编为解放军和人民卫队。鲁巴伊参与领导的亚丁克里特尔区运动成为这次反英武装斗争的重要转折点。克里特尔区是亚丁的一个老区,1839年,英国汉斯上校率领的殖民军就是在这一带海岸登陆,开始了侵占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的历史。1967年7月20日,鲁巴伊领导的人民卫队在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配合下,攻克了克里特尔区,控制该区达20天之久。这一仗给英国占领军以沉重打击。之后,鲁巴伊领导的解放军和人民卫队相继攻克阿宾和迦尔勒,从陆路方面截断了阿瓦里格·贝汗、瓦哈迪等地区与亚丁的联系。接着,又完全控制了拉赫杰地区。这时,伪政权中绝大多数陆军和公安部队高级军官纷纷倒戈,转而支持民族阵线,与民族阵线的武装力量一起,占领了亚丁东北角的曼苏拉区。
  在南也门人民武装斗争的打击下,英国殖民当局及其卵翼下的傀儡政权开始瓦解。亚丁的殖民当局只能通过空中线路同各个酋长国和苏丹国取得联系。1967年8月,绝大多数酋长国都落入了民族阵线武装力量手中。11月,英国当局被迫与民主阵线在日内瓦签订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独立协定。当月29日殖民军撤离亚丁。30日,民族阵线军队攻陷封建酋长势力盘踞的最后一个点——索科特拉岛。同一天,民族阵线宣布南也门独立,成立了“南也门人民共和国”(后改名为“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鲁巴伊任阿比洋省中部地区民族阵线和人民卫队负责人。
政变夺权
  南也门独立后,民族阵线总指挥部领导层中围绕着以后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产生了分歧。1968年3月3——8日,民族阵线在阿比洋省的津季巴尔召开了第四次代表大会。会上出现了两条对立的路线。以第一任总统、当时民族阵线总书记卡坦·沙比为首的一派主张,在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实现“既非资本主义又非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他们主张改革,但改革的步子不应迈得太快太急。他们认为,由于旧军官中不少人曾在革命胜利前夕加入了武装斗争行列,因此不能在军队和警察中采取清洗手段;在经济上,他们主张继续争取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投资,鼓励私人工商业自由发展,从缓实行土地改革和国有化。以鲁巴伊等人为代表的另一派则主张,必须彻底进行革命,砸碎旧的国家机器,成立工人、贫农和士兵掌权的真正的人民民主政权。在农村实行“耕者有其田”,在城市没收资产阶级的经济企业归工人所有,彻底改造旧军警。会上出现的尖锐矛盾和严重对立导致了民族阵线的分裂。
1968年3月20日,卡坦·沙比总统指使军队中的“校官集团”逮捕了300名反对派成员。很多与会者便逃往鲁巴伊的大本营阿比洋地区。5月14日,鲁巴伊串联民族阵线总指挥部大多数成员发表声明,谴责卡坦·沙比总统的行动。于是,卡坦·沙比派军队前往镇压。鲁巴伊等人率领600多名人民卫队同政府军展开激战。5月底,鲁巴伊的人民卫队因寡不敌众,撤到雅法和扎莱一带山区固守,被称为“上山派”。在这段时期,鲁巴伊经常到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活动。
  1968年5月和7月,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被推翻的封建酋长发动叛乱,直接威胁着卡坦·沙比的政权。在这种情况下,卡坦·沙比与鲁巴伊等人经过谈判,达成了协议。1969年6月,鲁巴伊率领的人民卫队回到亚丁。
  1969年6月22日,鲁巴伊等人经过周密策划,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称为“六·二二”校正运动,迫使卡坦·沙比总统下台。翌日,鲁巴伊出任总统委员会主席。1972年,民族阵线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阿卜杜勒·伊斯梅尔为总书记,鲁巴伊兼任副总书记。
十年主席
  鲁巴伊担任国家元首后,掌握实权,提出了进行民族民主革命以维护民族独立的主张。1969年10月13日他在庆祝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革命六周年群众集会上说:“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斗争只是我们斗争道路的起点,我们的斗争并不以实现独立而告终。斗争刚刚开始,我们不要停滞不前。”11月,鲁巴伊提出,“革命的最终目标是科学社会主义”。民族阵线也发表声明,提出“建立一个包括工人、贫苦农民、士兵和响应民族民主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鲁巴伊在“六·二二”“校正运动”后,首先改组军队,对旧军队、警察进行较彻底的清洗和改组,共清洗了600多人。同时提拔了一批优秀的下级军官和原来的游击队员担任了各级军官。解散了受旧军官影响较深的第六旅,建立了以原游击队员为骨干的第二十二旅。
  在经济建设方面,鲁巴伊主张重点发展农业、渔业和畜牧业,力图将“服务性经济”改变为“生产性经济”。 1969年11月,鲁巴伊颁布国有化决议,不仅把全部外国企业、银行、轮船、石油公司收归国有,连电影院、药店、房产乃至小渔船也统统国有化,实行“工人监督”。不久,鲁巴伊修改了土改法。规定把地主、富农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在沿海地区发动了贫苦渔民反渔霸运动和海运工人反船主斗争。自1970年10月起,他亲自深入到农村发动农民,开展土改和合作化运动;到渔村组织和领导渔民,成立渔业合作社;到牧区,创办“游牧民子弟学校”。1971年8月举行第一次贫农代表大会。他在贯彻这些措施的过程中,曾遭到一部分人的抵制和反对。
在国际问题上,鲁巴伊主张在加强与各国人民之间“国际主义团结”的同时,运用“和平共处原则”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鲁巴伊认为,“美国是阿拉伯革命和世界革命的首要敌人”,必须坚决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集团”。1969年10月,鲁巴伊刚执政四个月,便由于美国进一步支持以色列,宣布与美国断交。
  鲁巴伊主张加强同“苏联和社会主义体系国家的联盟”。1972年11月,他率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在同苏联签订的联合公报中,表示要扩大两国间的“全面合作”,发展两党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他在某些问题上也和苏联有较尖锐的矛盾。1970年独立三周年庆典上,鲁巴伊讲话中就不再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改称兄弟的社会主义阵营。
  鲁巴伊重视同中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曾于1970年8月和1974年11月两次访华。他多次赞扬中国与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两国及两国人民间存在着“深厚和牢固的友好关系”,赞扬中国向南也门提供了“无条件的真诚援助”。
  鲁巴伊表示,坚决支持世界各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认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是头等重要的问题。
  鲁巴伊主张两个也门实现统一。他在1970年6月22日举行的群众集会上说:“我们不能把我们自己同也门北部的我们的人民割裂开来,因为;我们是一个祖国,一个人民。我们将为实现也门统一这个共同的目标和命运而努力”。1972年9月,两个也门曾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边界冲突。就在同年11月,他与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元首阿卜杜·埃里亚尼的黎波里会晤。达成了实现也门统一的十点具体协议。也门统一协议虽因种种原因未能付诸实施,但鲁巴伊与阿拉伯也门领导人的联系不断加强,缓和了双方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
  1974年,鲁巴伊开始执行较为灵活的对外政策。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与北也门的关系进一步改善,同历史仇敌沙特阿拉伯建立了外交关系,与海湾阿拉伯国家的来往逐渐增多,与西欧国家的关系有所松动,与美国也开始恢复接触。同时,鲁巴伊对苏联提出的亚洲安全体系表示异议。这些情况引起了以当时任民族阵线总书记的谢里夫·伊斯梅尔等人的强烈不满,认为他违背了民族阵线一贯的方针。1978年6月26日,阿卜杜勒·伊斯梅尔和总理阿里·纳赛尔·穆罕默德发动推翻鲁巴伊的武装政变。动用飞机轰炸鲁巴伊所在的南京总统府,派军舰封锁了海面。鲁巴伊指挥警卫营进行抵抗,激战16小时。总统府被攻陷后,鲁巴伊被处决。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生平简介
爱国志士
独立英雄
政变夺权
十年主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