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颌龙
翼龙目喙嘴翼龙科
船颌翼龙属(属名:Scaphognathus),又名管颌翼龙、桶颌翼龙或掘颌翼龙,是翼龙目的一属,生存于侏罗纪晚期的德国地区。
形态特征
船颌翼龙具有比例较短的头颅骨,长4.5,口鼻部前段较钝,眶前孔较大。牙齿较为垂直,而非倾斜。根据早期研究,船颌翼龙的上颌有18颗牙齿、下颌有10颗牙齿。
在2004年,克里斯多佛·班尼特研究第三个标本,发现上颌只有16颗牙齿。船颌翼龙有一双皮膜形成的翅膀,能像现在的鸟儿一样振翅飞翔。其骨骼构造使人想到它的嗅觉不好但视觉非常出色,船颌翼龙能在空中准确地判断出猎物的位置。
生活习性
在2011年,科学家比较翼龙目、现代鸟类与爬行纲的巩膜环大小,提出船颌翼龙可能属于昼行性动物,而喙嘴翼龙属梳颌翼龙可能是夜行性动物;船颌翼龙可能是为了避免与以上物种争夺相同食物来源,而错开活跃时间。
发现与命名
船颌翼龙的第一个化石由德国古生物学家奥古斯特·戈德弗斯在1831年研究,他将这个缺乏尾巴的标本归类于翼龙的新种,粗喙翼手龙(Pterodactylus crassirostris)。这个不完整标本发现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索伦霍芬(Solnhofen)地层,是个成年个体,翼展约3呎。在1858年,约翰·瓦格纳发现第二个标本后,发现尾巴的存在,因此发现这种动物的外形类似喙嘴翼龙类。在1961年,约翰·瓦格纳将其建立为新属,模式种是粗喙掘颌翼龙(Scaphognathus crassirostris)。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发现与命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