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沙村,地处
黄山南麓,境内丰山,其颠海拔500余米,历来都称“丰山尖”。天竺庵,位于丰山尖下,
咸丰间建造,主持僧胜山,另有小和尚4人。坤沙地处古歙西乡,是徽商重要的聚居地之一。
坤沙村原属
歙县,1987年撤地建市,隶属
徽州潜口镇。该村围绕徽匠、乡村旅游、苗木产业三大主导产业,着力做亮“一村一品”,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16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9.33万元。先后荣获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省级卫生村、全国绿化造林千佳村、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等殊荣。
坤沙,地处
黄山南麓,境内丰山,其颠海拔500余米,历来都称“丰山尖”。旧制“丰山乡”及今之丰乐河均取其中一个“丰”字,表达丰山脚下、丰乐河畔劳动人民对
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的热切向往与殷殷期盼。攀登丰山之颠,鸟瞰周边,60里
屯溪区,100里歙南,尽收眼底。抗战军兴,陆军二十三集团军进驻
徽州,集团军总司令
唐式遵设总部于唐模,见丰山一带地势险要,居高临下,犹如关隘,特设炮兵阵地于此,以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效。
坤沙原属
歙县,1987年撤地建市,隶属黄山市徽州区潜口乡(现改为潜口镇)。该村由坤沙、竹坞、麻榨头三个自然村组成,划为9个村民小组,全村280户,人口1050人。坤沙建村历史悠久,昔为胡、
王姓两大姓氏聚族而居。
坤沙村内有筠溪流过,潺潺溪水,川流不息,象一组韵律无穷的天然音符,伴随着坤沙人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建设着自己丰乐美好的家园。九旬老人胡显荣先生抚今追昔,按捺不住内心激动的心情,欣然命笔,撰书新联:“筠水东流无昼夜,丰山北峙有
春秋。”道出一个老人对家乡锦绣风光的挚爱之情。
竹坞
胡氏宗祠,
雍正年间建造。其时胡仁文任徽州府
编修,负责筹资并董其事。抗战期间,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唐式遵驻守
徽州,以邻近之唐模为总部。而竹坞大祠堂——胡氏宗祠因建筑恢宏大度、厅堂宽敞明亮且总体保存完好,曾被选为总部主要办公处所。
女牌坊,坐落对面山,为旌表徽州
知事胡煜元配夫人汪氏节孝而建,故题称“旌表徽州同知胡煜元配汪氏夫人节孝”。此牌坊于文革中被毁。
天竺庵,位于丰山尖下,
咸丰间建造,主持僧胜山,另有小和尚4人。当时香烛鼎盛,善男信女前来膜拜的络绎不绝,毁于洪杨兵。
坤沙地处古歙西乡,是徽商重要的聚居地之一。徽州人贾而好儒,奉行“以儒为体,以贾为用”的信条,追求高名厚利。受这种环境、思想的薰陶影响,名商巨贾代不乏人。就近代而言,
坤沙在商界有成者有以下三人:
王端甫,著名药商。于清
光绪年间到湖北汉口经营药材,打出“王慎记”金字招牌。从1895年到1935年,经过四十年的苦心经营,至抗战前夕,发展到拥有金条500条的资产规模,成为当时
武汉市巨商。其子王子良、孙王伯铭继承父、祖遗志,把“王慎记”的招牌托得更高,打得更响。管理之严密,经营之诚信,在武汉三镇赫赫有名。后因合伙经营“王慎记”的大股东之一王执中的孙子富仂与王子良协商,抽出部分股金到
宣城市开办纸厂,遭
日寇飞机狂轰乱炸,毁于一旦。
胡文耀,
咸丰间先在
龙游县姜益大布店学徒。该店仅学徒就有40余人,规模之大,不言而喻。胡文耀在该店从学徒当到管事(经理)。姜老板去世后,后继乏人,公推其主持店务。十几年时间,姜益大资产扩大了十几倍。不久,老板娘病故,店业即由胡文耀一人操持。
坤沙人历来重视教育,注意文化、道德修养,加上现有人口中融入不少外地迁来的移民,因此坤沙人脑子灵活,思想开放。现在的坤沙村是远近闻名的绿化村、建筑专业村、粮食自给工程基地。坤沙村是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也是远近闻名的“徽匠村”。该村在打响“徽匠牌”的同时,全面打造生态农家接待特色村,预计今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