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东(1968年7月生),男,河南
光山县人,中国理论物理学家。1995年7月至1998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攻读博士学位。杨亚东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和重味物理研究,并在这些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杨亚东现任
河南师范大学学术副校长。
1992年9月-1995年7月在
河南大学物理系攻读理论物理,获理学硕士学位。1995 年7月-1998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攻读理论物理,获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11月-2000年11月以
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 (JSPS Fellow )身份在日本Ochanomizu 大学工作。 2000年11月-2002年6月在
以色列理工学院(Technion-Israel Institute of Tech. )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02年6月回母校工作,现任理论物理重点学科省级特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副博士生导师(兼职),
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兼职)。
2000.11-2002.6,
以色列理工学院 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海法市, Israel。
2007.6-2010.5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粒子物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我们在重味物理和CP破坏等高能物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做了一些研究: ⑴针对CLEO国际合作组发现的η-prime 困惑,首次提出一个双胶子机制。⑵针对实验发现的慢J/Psi过量产生现象,首次提出奇异混杂态协同产生的解释,是三个可能解释中唯一没被实验排除的建议。⑶首次研究了B→phi gamma过程并建议它可作为新物理效应的敏感探针,是随后BABAR对该过程第一次实验研究的唯一理论引文。⑷对实验发现的B→phi K*激化反常进行了系统研究,两篇论文被2006年和2008年版PDG引用。⑸率先开展了B
介子推无非轻衰变过程中由强企鹅图诱导的高阶QCD修整的研究。根据斯坦福SLAC-Spires高能物理数据库,全部论文被引790余次,其中他引706余次。研究结果被CLEO,BABAR,BELLE和CDF等国际合作组引用8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