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英文:Hen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河南师大”,坐落于豫北名城
新乡市,由
河南省人民政府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是国家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高校、国家“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河南省“双一流”创建高校。
河南师范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23年的中州大学理科和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经历了河南省立中山大学理科、省立河南大学理学院、国立河南大学理学院等时期变迁,1985年更名为河南师范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111计划” ,2020年进入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行列。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占地139.53万平方米,下设25个学院(部),开设89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2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另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各类学生约7.4万余人,教职工3200余人。
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河南师范大学位列第155位。在
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河南师范大学位列第151位。在2024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河南师范大学位列第601-700位。
历史沿革
中州大学理科
河南师范大学前身之一是中州大学,1923年成立,下设化学、生物、地质学系。1925年,理科增设数理系。
河南中山大学理科
1927年6月,河南中州大学与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河南省立农业专门学校三校合并,成立“国立开封中山大学”,设立“国立开封中山大学理科”,随即更名“河南省立中山大学”。
河南大学理学院
1930年9月,“河南中山大学”更名“省立
河南大学”,理科改为
理学院,下设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次年,增设土木工程系。“七七”事变后,华北沦陷。河南大学理学院迁往鸡公山,开始长达8年的流亡生活。1945年3月,学校迁至陕西
宝鸡,10月,迁返
开封市。1948年7月,河大师生100多人,迁移苏州顾家祠堂开展教学工作。
河南大学理工学院
1949年6月,
河南省人民政府决定以中原大学500余名学员和河南行政学院400余名学员为基础重建河南大学,吴芝圃兼任校长。
1949年7月8日,河南省政府派郭海长等人到苏州将理学院等6个学院的1200名师生接回开封。第二年年初,理学院和工学院合并成立理工学院。1950年年初,理学院和工学院合并为理工学院,下设数理、化学两系。
平原大学
1950年10月,平原省政府在
新乡市建立了一所高等学校,定名为平原大学,学校于1951年暑期开学。
平原师范学院
1951年3月,“平原大学”更名为“平原师范学院”,同年5月开工建校,10月10日,第一届学生正式上课。11月23日补办开学典礼,学院下设4个系,开设7个专业,在校学生485名,教职员工181名,教师83名,其中教授10余名。
河南师范学院
1953年8月,平原师范学院与河南大学合并为河南师范学院。原河南大学为河南师范学院一院,平原师范学院为河南师范学院二院。二院文、史、地三专业调往开封;一院数、理专业调往新乡。调整后,二院设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4个系,变成理科师范学院,一直持续多年。
新乡师范学院
1956年1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河南师范学院二院更名“新乡师范学院”。1966年开始,十年内乱使学校遭到破坏。1976年,通过一系列建设改革工作,学校重新振兴发展。1975年起,恢复文科专业,但在专业设置上仍以理科为主。
河南师范大学
1986年7月28日,学校的理论物理、有机化学专业,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确定为硕士学位授权点。
1987年12月,学校的物理化学、理论物理、遗传学、动物学等学科被确定为省重点学科。
2007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2015年8月,
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合作共建河南师范大学。
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正式入选国家“111计划”。
2018年11月,河南师范大学等国内8所高校在
兰州大学共同启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实现跨区域教育资源整合。12月,河南师范大学与
河南省胸科医院共建的“生物医学研究院”揭牌成立。
2020年6月,学校被确定为9所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之一。同年11月,学校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根据2024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25个学院(部),拥有89个本科专业。
注:以上信息均来自河南师范大学招生网
师资规模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3200余人,其中,双聘院士9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中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100余人,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3个,国家教学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人。4名在校教授入选Elsevier2021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共设置11大学科门类,分别是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另有国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2个、河南省特色骨干A类学科4个、河南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群)1个、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25个,7个学科持续进入ESI全球前1%,3个学科持续进入本领域自然指数内地高校百强学科榜单。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课程方面,学校拥有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3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3月,河南师范大学共获得国家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02项,连续四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项(近五届)。获得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200余项,教师教育研究成果80余项,其中,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2021届毕业生常钦的博士学位论文《b→s无衰变唯象研究及新物理探索》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先后与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
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的70多所高水平院校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与国内7所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中俄文化艺术大学联盟”并获得两国政府批准,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法国佩皮尼昂大学、白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法国佩皮尼昂大学共建“中法联合学院”,与荷兰国家足球协会共建“国际足球教育学院”,与巴基斯坦萨戈达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与巴基斯坦千禧教育集团、泰国醒民学校共建孔子课堂等,标志着我校教育对外开放战略迈上新台阶。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图书馆
1951年,
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建立。截至2024年5月,学校图书馆馆舍总面积28000平方米,拥有中外文纸质图书334.41余万册,电子图书1045.89余万册,数据库112个,过刊6000余种,现刊近1500余种,报纸合订本近700种。其中,《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等清代原版古籍文献4327册,《中华再造善本》《万有文库》等影印古籍文献近6万种,新乡地方特色文献13000余册。
标本馆
1984年,
河南省人民政府拨专款筹建河南师范大学生物标本馆,建筑面积为3160平方米,该馆藏有动物、植物、真菌、人体及化石标本总计近6000种。
学术期刊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0年创刊,双月刊,由河南师范大学主办,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河南省社会科学二十佳期刊。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在429种人文科学综合类期刊中排名32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0年创刊,双月刊,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公开出版,河南师范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在210种自然科学综合类期刊中排名32位。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省部共建细胞分化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61个。
学术成果
截止2024年3月,学校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获得
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专利金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等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项。在Nature、Science、PNAS、JACS、ANGEW、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管理世界、历史研究、教育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国内外顶尖期刊上发表一大批高水平学术论文。在基础数学、理论物理、绿色化学、生物工程、药物研发、环境科学、中原文化及殷商甲骨文研究等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一批以抗肿瘤、抗病毒系列核类药物和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等为代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实现了产业化,
阿兹夫定作为我国首个口服治疗新冠病毒感染1类新药获批上市。
学校排名
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河南师范大学位列第155位。
在
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河南师范大学位列第151位。
在2024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河南师范大学位列第601-700位。
校园文化
校徽
学校校徽的主色调是红色,图案上方是书本、太阳的元素,中间图案是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校名;旗帜下面的波浪形,代表学校的方位在黄河之滨;“1923”是学校的创建时间;校徽整体由两侧的橄榄枝图形包裹,下方是“河南师范大学”校名的中英文。
校训
河南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厚德博学 止于至善”,意思是河南师范大学的每一个人,在修德、进学上应该不懈努力,争取达到最高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之伟业所赋予历史重任,为学校增光添彩。
校歌
河南师范大学的校歌叫《
河南师范大学校歌》。由李沿、段续作词,段续作曲。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注:以上信息截至2024年5月
历任领导
知名校友
注:以上信息截至2023年6月
学校排名
2020年,学校位列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省内第3位,全国第143位。
2020年,学校位列中国大学教师学术水平排行榜单河南高校第一名,全国高校第133名。
2020年,学校位居全球自然指数高校第275位、亚太地区高校第90位、中国内地高校第55位、全国地方师范大学第4位、河南省高校第2位。
2020年,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生质量排行榜发布,河南师范大学列排行榜省内第2名,全国第94位。
2021年1月21日,位居2021年1月全国高校ESI排名第119位。
2022年,位列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省内第3位。
2023年,位列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第155名。
在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河南师范大学位列第601-700名。
在
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河南师范大学位列第151名。
获得荣誉
2017年12月,学校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颁发的“全国文明单位复查合格”证书,这是继2011年、2014年获得“全国文明单位”之后,第三次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20年,学校获得河南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20年11月20日,学校获得“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2021年9月7日,学校获得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2021年11月20日,获得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2022年,学校获得“2022年度河南省最受中学信赖本科高校”荣誉称号。
2023年6月,学校获得首批河南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参考资料
学校代码.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2023-06-05
师大概况.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06-12
中心概况.河南省生物工程研究应用中心.2023-06-20
教育信息化.河南省教育科研网.2023-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