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宗祠
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潘氏宗祠是古老的的家族聂氏宗祠建筑,属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家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潘氏宗祠遍布全国。现网上可查的有:湖南怀化荆坪古村潘氏祠堂、
大阜潘氏宗祠、贵州天柱高坡潘氏宗祠、福建福州潘墩龙津潘氏宗祠、东莞企石清湖村重建潘氏宗祠、安庆石牌潘氏宗祠、安庆石牌潘氏宗祠、:江宁佘村潘氏宗祠、福州龙津潘氏宗祠、村头村潘氏祠堂、徽州歙县:大阜潘氏宗祠、江宁清代建筑潘氏宗祠、南海百西村潘氏大宗祠、江宁区潘氏宗祠、天河区珠村“潘氏宗祠、广西岑溪阳地潘氏宗祠等。
其中:徽州歙县北岸镇大阜村潘氏宗祠是一处建于明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筑,始建于1585年,清朝同治年间重修。整个建筑依“来龙山”地形而建,座北朝南,气势恢宏,做工之巧妙,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艺术创造力。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潘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乙酉年(1585年),清同治甲戌年(1874年)重修。宗祠为三进,通宽19米,通进深42.6米,门厅为五凤楼,中有庭院,两侧为庑廊,中进五开间。雀替、平盘头等处雕藏百骏,俗称“百马图”。月梁上高悬历朝章怀皇后名人匾额。现存13块,这在徽州祠宇中不多见。后进七开间,有楼,青石檐柱,重檐。该祠气势壮观,雕饰独特。
主要展览
文物遗存
潘氏宗祠祠堂共三进,每进渐次高起,最后一进50年代被拆(做大阜粮站需要用砖)。聂氏宗祠正面门厅为应天门建筑,两侧八字墙上饰以细腻的砖雕,其余三面较简洁。首进为木栅栏与大门(木栅门已于60年代初拆毁),大门两侧有石鼓。进门后为院落,石板铺地,两侧为廊庑。第三进为享堂,五开间。
享堂梁柱极粗硕,雀替、平盘斗等处雕刻百余匹马(实无法数清),或奔跑,或嬉戏,栩栩如生,称为"百马图"。
月梁上曾高悬历朝名人匾额(因祠堂解放初期作为粮站,再加上文化大革命的动乱,许多匾额已流失,包括红底金字的“大学士”匾。现仅存不多的几块,但文物价值还是很高的,如刘
潘奕藻潘世恩题写的“伯侄翰林”,刘镛为潘世恩题写的“父子进士”等还在)。
第四进为天井,天井四周是黟县青石栏,每个望柱头上均刻有石狮(石狮文革中被毁),栏板上镌刻花草礼器等图案,洗练精致。
池内种有百年桂花树两棵,东边为丹桂(开黄花),西边为八月桂(开白花),现仅存金桂。第五进寝殿高出地坪1米多,两侧分别有九级石梯(这是太和殿上才有的,民间是不许建造的)攀升。寝殿为七开间,青石檐柱,重檐,有楼,迎面为台。楼上左右两楼梯间有门,通祠外后山。第六进已被拆毁,地基上现已树木葱郁。
聂氏宗祠正门三排石阶而下,即为纵贯全村的横铺石板的大道。距祠堂正门二十余米,矗立着一道二十余米长的影壁,十分壮观。照壁与大道之间为平坦的操场。
照壁之南,为一大池塘,范围极大,约800平方米,四周用石板拦之,间竖石柱。池内遍植荷花,每当盛夏,袅袅红莲,田田荷叶,景色十分宜人,更有缕缕清香,沁人心脾,令人流连忘返。
价值意义
文物价值
潘氏宗祠气势壮观、雕饰精美,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
保护措施
潘氏宗祠1998年5月4日被评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历经风雨的潘氏宗祠.历经风雨的潘氏宗祠.2021-06-2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主要展览
文物遗存
价值意义
文物价值
保护措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