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童木》(
日语:腕アトム),是改编自手冢治虫1952年在《少年》上连载的同名漫画的
日本黑白电视动画”。1961年,
手冢治虫创办
虫制作株式会社,着手将漫画改编成黑白动画。该片导演是手冢治虫、林太郎等,编剧也是手冢治虫、铃木良武等联合完成,由清水真理、胜田久等配音。该片于1963年1月1日至1966年12月31日,在日本富士电视台播出,共193集。
故事讲述了科学家尼古拉斯·
天马博士的儿子因车祸丧生,为了弥补失去儿子的痛苦,按照儿子生前的模样制造了一个机器人。在残酷的机器人不能代替儿子的现实面前,博士把他卖给了
马戏团。后被
茶水博士发现并将其赎出,这位机器人少年以“阿童木”之名开始了自己的新生。
该片作为
日本第一部长篇电视动画连续剧,取得全日本平均30%的收视率佳绩。其后此片被译成英文版本,并销往世界各地。因获得好评后又于1980年和2003年两度重制。中国大陆由
中国中央电视台引进译制,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77级(前26集)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播音组(后26集)协助配音,于1980年12月7日起,在中央电视台(一套)19:30档首播。只引进了193集中的52集。
该片以21世纪为背景,起因是科学家
天马博士的儿子飞雄因车祸丧生,悲痛欲绝的博士按照儿子生前的模样制造了一个机器人,阿童木诞生于2003年4月7日。因为机器人代替不了真正的儿子,在残酷的事实面前,天马博士失去了爱心和耐心,一气之下把他卖给了
马戏团。幸亏好心的
茶水博士发现了这个不同寻常的“孩子”并将其赎出。而后,凭着“十万马力、七大神力”的本领,这位善良勇敢的机器人少年以“阿童木”之名开始了自己的新生,并与邪恶势力斗争的故事。最后,由于
太阳产生异变,
地球温度急剧上升,为解除这一危机,阿童木要驾驶一枚火箭,将能抑制
核聚变反应的装置射入太阳内。但是中途火箭出现故障,阿童木最后选择用自己的力量推着弹头向太阳飞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日本政府和
美国政府希望在日本推动
核能发电,但是因为二战时
原子弹的打击和美国在
太平洋试爆
氢弹导致生态毁灭,日本社会对原子能十分反感。于是“原子/Atom(阿童木)”作为一个漫画形象在1952年出现,很快成为和平使用原子能的大使。阿童木的外表形象,虽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颗落在日本国土上代号为“
小男孩原子弹”的原子弹,但与原子弹的凶残可怕相反,阿童木为使人类免受灭顶之灾,最终抱着原子弹独自飞向太阳,可以说是维护人类和平的现代版“匹诺曹”。1960年,
手冢治虫为阿童木设计了一个妹妹,取名“乌兰/Uran”(
铀,)。
《
铁臂阿童木》的故事设定在一个充满科技未来的世界,其中包含了各种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和未来城市景观。这些设定为动画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允许创作者探索各种科幻主题。片中21世纪的少年机器人阿童木拥有七种特殊能力:脚底装有飞翔用的喷气喷射引擎、会超过60国语言、能分辨人类善恶、听力极其敏锐、眼睛是强力探射灯、屁股安装
机关枪、十万马力。
《
阿童木》于1963年至1966年以电视黑白动画片形式首次出现,共193集,于
日本富士电视台播放。《铁臂阿童木》第一集播出后就获得了27.4%的收视率,之后更是一路走高,长期维持在30%以上,并曾一度达到40.3%这个迄今为止再未被打破的日本电视动画片最高收视率纪录。
1980年春末夏初之际,《
阿童木》的第一批播放母带寄到了
中国中央电视台。负责少儿文艺的编导李真惠出任该片的译制导演。经过遴选,《铁臂阿童木》的配音人员,最终由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77级(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的学生们担纲。1980年12月7日,一个普通的周日。当晚19点30分,《
小战士》第1集如期“现身”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译制动画系列片在中国的播出大幕就此拉开。从此,每个周日的晚上,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等待阿童木的到来几乎成了当时中国少年儿童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家庭作业”。
手冢治虫生前发表的这番话:“我在这个故事里要谈的主题是人类对机器人的歧视,并对处于优势者的行径心存质疑……对我而言,这类主题即使不是我刻意要提起的,也会在无意识间跑出来。”这番话,在一定程度上点出了诞生已超过60年的《
铁臂阿童木》这部作品和阿童木这个形象的精髓。
新华网消息:这是几十年前,手塚治虫在其漫画《
铁臂阿童木》中表述的一句话。
预言非戏言。日本NHK连续多日播放《铁臂阿童木》动画片的精彩镜头,各大报纸也均以“阿童木诞生”为题不惜版面报道3日至6日在日本横浜举行的2003年机器人博览会就已表明,阿童木的机能和特点已经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导演托马斯·阿斯特鲁克这样说道:“没有人能媲美
手冢治虫对我的影响力,我认为《铁臂阿童木》非常需要回归,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