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扬泊列
马里扬泊列
马里扬泊列(立陶宛语:Marijampolė)是立陶宛南部的一个文化和工业城市,同时也是马里扬泊列县的首府。它位于首都维尔纽斯以西139公里,毗邻波兰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以及维什蒂蒂斯湖。根据2010年的数据,马里扬泊列的人口为45,579。该市在1940年至1991年期间由苏联管治。马里扬泊列是苏瓦乌基亚地区的立陶宛中心,以及立陶宛第七大城市。自1994年以来,它一直是其区域中心。城市面积为21平方公里。谢苏佩河将城市分为两部分,由六座桥梁连接。
名称
马里扬泊列在历史上曾有多个名称,包括Marijampolis、Mariampol、Starapole、Pašešupiai、Marjampol、Mariyampole和Kapsukas(1955-1989年)。
历史沿革
马里扬泊列最初是一个名为“Pašešupė”的村庄,以附近的谢苏佩河命名,首次在1667年被提及。18世纪,这个当时属于天主教会的村庄发展成为一个集市镇,其名称改为Starpol或“Staropole”,得名于1739年为普里奈伊星级守卫新建的村庄。1765年,该定居点被火灾摧毁。在这场灾难之后,普里奈伊星级夫人Franciska Butler née Ščiuka资助了一座新教堂和玛利亚神父会的一座修道院。随着修道院的建立,一个新城镇在该地区建立起来,被命名为“Maryampol”,以纪念圣母玛利亚
1792年2月23日,波兰国王兼立陶宛大公斯坦尼斯瓦夫二世·奥古斯特授予“Mariampol小镇”马格德堡法权和市场组织特权。在波兰瓜分之后,该镇短暂成为普鲁士王国的一部分。然而,在拿破仑战争之后,它被转移到国会波兰(“俄罗斯波兰”)。19世纪,该镇继续增长,主要得益于大量犹太人和德国定居者。1817年,该镇成为王国行政系统中一个独立的波瓦特的所在地。到1827年,该镇有1759名居民。到1861年,这个数字增长到3718人,其中3015人是犹太人。1868年,一场火灾摧毁了许多木制房屋,随后许多房屋用石头重建。
在一月起义和俄国对前联邦土地的镇压之后,Maryampol的波瓦特严重缩小。大约在那个时候,修道院因为是沙皇当局未关闭的唯一玛利亚修道院而变得突出。由于城镇周围主要是立陶宛人居住,该镇成为立陶宛民族复兴的中心。与普鲁士王国边界的接近使得走私立陶宛语书籍(在帝俄被禁止)变得更加容易。在那个时候在马里扬泊列活跃的最著名的立陶宛学者和作家包括Kazys Grinius、Jonas Jablonskis和Vincas Kudirka。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该镇成为立陶宛的一部分,并更名为现在的名字马里扬泊列。二战期间,马里扬泊列被苏联占领。在1940-1941年间,苏联当局驱逐了数百名马里扬泊列居民。1941年,纳粹德国占领了该镇。1941年9月1日,来自马里扬泊列、卡尔瓦里亚和其他地方的5000至8000名犹太人,以及其他背景的人被杀害。他们的尸体被放置在谢苏佩河附近的大坑中。大多数凶手是立陶宛人。战争的影响使得该镇遭到严重破坏并几乎被清空。1944年7月31日,苏联军队再次进入该市。次年,其反情报机构SMERSH镇压了大约500名来自马里扬泊列的人。在1944-1953年苏联占领的最初几年,从立陶宛马里扬泊列县驱逐到西伯利亚古拉格的人数在5000至6000名立陶宛人之间。在战后的后期,该市被重建,并由来自立陶宛其他地区的居民重新居住。目前在马里扬泊列,大约98%的居民是立陶宛人。
1955年4月9日,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共产党当局将该镇更名为“Kapsukas”,以纪念立陶宛共产党政治家Vincas Mickevičius-Kapsukas。1989年恢复了旧名。1990年立陶宛恢复独立。自1994年以来,马里扬泊列一直是县的行政中心。2018年,在立陶宛恢复独立100周年之际,马里扬泊列市成为立陶宛的文化之都。
交通
马里扬泊列可通过铁路到达,考纳斯-谢斯托凯-奥利图斯线。马里扬泊列位于两条高速公路的交叉口。Via Baltica连接赫尔辛基与中欧和南欧。另一条高速公路将加里宁格勒市与明斯克连接起来。
经济
马里扬泊列通过商业、体育、教育、旅游等联系与其合作伙伴相连。马里扬泊列的当地大众传媒包括一家当地电视台、一家当地广播电台、报纸《马里扬泊列时报》《苏瓦乌基亚人》《电视周刊》《归来》以及杂志《苏瓦乌基亚》。在文化上,马里扬泊列拥有一家电影院和一家市立戏剧院。马里扬泊列是轻工业企业、建筑、交通和贸易的区域中心。它还成为欧洲最大的二手车市场之一。
教育
马里扬泊列拥有强大的教育体系,设有国家教育机构。该市是马里扬泊列应用科学大学的所在地,以及九所学前机构、六所托儿所、一所小学、12所初级中学、九所中学、四所综合中学、一所青年学校、一个成人教育中心、五所额外培训机构、三所非国家教育机构、一所基督教文化音乐学校、Marijonai综合中学和R. Vosylienė语言学校。
政府
马里扬泊列设有一个由27名成员组成的市议会。市议会成员代表不同的立陶宛政党。马里扬泊列市政府与西部的维尔卡维什基斯区市政府、北部的卡兹卢鲁达市政府、南部的卡尔瓦里亚市政府、东部的普里奈伊区市政府和奥利图斯区市政府相邻。马里扬泊列镇及其周边六个社区构成了马里扬泊列市政府的领土。它们是:古德莱、伊格利奥卡、柳德维纳瓦斯、马里扬泊列、萨斯纳瓦和顺斯凯社区。马里扬泊列市政府覆盖755平方公里(292平方英里)的土地;其中72%是农业区域,12.3%被森林覆盖;4.2%是城镇和村庄,2%是工业企业和道路,6.9%是用于其他目的的区域。
友好城市
马里扬泊列与以下城市结为友好城市:
- 德国贝尔吉施·格拉德巴赫
- 芬兰科科拉
- 挪威克瓦姆
- 挪威莱沙
- 波兰皮奥特科夫·特雷布纳尔斯基
- 波兰罗戈兹诺
- 波兰苏瓦乌基
- 爱沙尼亚瓦尔加
- 拉脱维亚瓦尔卡
- 丹麦维堡
- 白俄罗斯索利戈尔斯克
- 德国瑙姆堡
著名人物
- Ovidijus Vyšniauskas,立陶宛音乐家。1994年欧洲歌唱大赛立陶宛首位代表。
- Violeta Urmana,歌剧歌手,该市荣誉市民
- Moshe Rosenthalis(1922-2008),立陶宛-以色列画家
- Witold Teofil Staniszkis,波兰政治家
- AGE,摇滚和布鲁斯乐队
- Elada Eimaitė,励志演说家和作家
- Darius Songaila,篮球运动员
- Ugnė Siparė,电视节目主持人
- Petronėlė Vosyliūtė-Dauguvietienė,剧院女演员
- Sharune,女演员
- Albina Simokaitytė,剧院女演员
- Saulius Brusokas,男子举重运动员和力量竞赛选手
- Sue Perkins,英国喜剧演员;曾祖母来自Mariampolė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名称
历史沿革
交通
经济
教育
政府
友好城市
著名人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