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东风,男,1958生。1983年南京医科大学毕业,
伦敦皇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访问教授。1997年在
多伦多大学担任访问教授,1994-98年任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现任该所
群体遗传学及人群防治研究室主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杜兰大学医学中心流行病学兼职教授。英国
南安普敦大学人类遗传系客座教授。科技部人类遗传资源管理专家委员会成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全国理事。
青海省人民政府医学科技顾问。国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预防专题委员会成员、国际遗传流行病学学会会员。
国家“九·五”攻关课题“
心血管疾病社区人群综合性防治研究”主要负责人之一;承担中美和亚太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中国冠心病、
脑卒中发病和死亡影响因素的
前瞻性研究”;“中国心脏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
高血压干预的
遗传学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国家科技部十五项目“心血管相关基因功能研究”及
北京市卫生局首都医药发展基金“降低北京城乡居民脑卒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和死亡率的推广应用研究”等十多个科研项目。先后获1999北京市科技进步
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
三等奖各一项。研制的高血压降压大豆饼干获得2000年国家发明专利1项。
与
吴锡桂教授共同主编《预防心脏病学》,2001年出版;参与8部专著编写;在国内外重要杂志上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
主要从事
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疾病易感基因定位、基因和环境交互影响的致病作用研究;开展
群体遗传学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在掌握我国高血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脑卒中的发病率、地区及人群发布和流行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社区人群心血管病防治的应用推广研究。
1990.09--1992.10在美国
明尼苏达大学流行病学系和内科学系担任
访问学者,1997年在
多伦多大学担任访问教授,1999.02--2000.02在英国
南安普敦大学人类遗传系担任访问教授。
顾东风长期从事心血管等慢性病的
流行病学、人群防治和遗传病因研究,揭示了我国心血管病流行趋势,解析环境、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在心血管病等慢性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创建我国
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牵头制订了《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指南》,提出心血管疾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构建
高脂血症和
心肌缺血遗传特征谱,创建了冠心病
基因组风险评估模型,推进了冠心病
精准医学研究,促进基础研究向人群防治的转化应用;先后承担了国家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高血压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
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和“高血压分子分型和个体化诊疗技术”课题、973计划“中国人动脉粥样硬化遗传分子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国高血压调查随访及主要死亡影响因素研究”和“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预测China-PAR”两个大型前瞻性
队列研究、“十三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我国
空气污染的慢性健康风险研究,以及多项重要国际合作项目。
顾东风先后获得国家16项发明专利授权、2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发表 SCI 论文300 余篇,研究成果被国内外防治指南和权威
教科书及
世界卫生组织专著等广泛引用。
顾东风的父亲叫
丁德兴(本姓顾),他上面有两个哥哥,还有三个姐妹,他排行老五。顾东风小学在志良中央镇,初中在竖河镇,从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中毕业后分配到了当年的吕四机修厂,因为工作能力突出而且勤奋好学,又被推荐到当时的
电子管厂。在电子管厂工作期间,顾东风白天上班晚上自学,考取了
南京医科大学,后又被录取为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
顾东风长期关心南京医科大学的发展,在心血管等慢性病
流行病学方面研究取得了卓著成果。(南京医科大学校长
沈洪兵评)
顾东风能有今天的成就,靠的就是他自己的专研精神。(顾东风的父亲
丁德兴评)